这个世界,除了生死都是小事,所以今天就来谈谈大事:死亡。最近发生很多大事,金庸、李咏的相继去世以及万州公交车坠江事故都引发了大家激烈讨论。前几年看过一本好书《最好的告别》,最近又阅读了一遍,写篇读后感分享给大家。
《最好的告别》作者:阿图·葛文德、主编:王一方、译者:彭小华、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本书的作者是白宫最年轻的健康政策顾问,影响奥巴马医改政策的关键人物,同时也是美国著名外科医生,哈佛医学院教授。2010年入选《时代周刊》“10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是此份名单上唯一的医生。正是因为他的医生职业,通过对具体案例的讲述,才让这本书看起来很真实,让我们有很多感悟。
老年人地位的变化
过去,人们的寿命都比较短暂,能够活到老年的人并不多,所以那些能够活到老年的人都会作为传统、知识和历史的维护者,受到年轻人的尊重和顺从。正因为如此,很多人在报告年龄的时候都会高报自己的年龄,以此来获得老年人享有的尊荣。
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老年人不再享有知识和智慧掌控权,面对一些问题,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百度搜索。同时,随着人们寿命的延长和国家经济的发展,老年人和年轻人之间的关系也发生着转变,代际关系变得紧张,有些年轻人会苦苦等待继承土地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有些年轻人开始逃离家庭的束缚,走自己的路,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因此,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独立生活,直到连照顾自己的能力也逐渐失去,不得不面对养老院。
老人对生活的要求
老年是一系列不断的丧失,是处在生命旅途的最后阶段。养老院以营利为目的,一切以安全为准,但老人对生活的要求不仅仅是安全,他们想要的是可以更加自由的生活,可以住在家里,而不是接受养老院起床、睡觉、吃饭、穿衣严格的违章制度,过着受控制、受监督的机构化生活。而面对子女上有老下有小的生存压力,老年人也只能去适应这样的生活,养老院也不断改进优化来让老年人更舒适。就这样疗养院应用而生,旨在给老人家的温暖,关注老年人的心理诉求,尊重隐私,不以安全为借口剥夺老年人的自由。
作者在书中也讲到了很多美国的医疗和养老状况,他认为医学界没有做好照顾临终患者和老年人的准备,医务人员对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情感需求了解和关怀的不够。作者作为一个医生,解救过很多病人也见过很多病人离开人世,他说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进步,过去老人通常是在家里自然离去,而现在的老人几乎都是在医院里离世,留给家属的只是医生的一句:人走了。老人们被治疗弄得神志不清,痛苦不堪,根本没时间和最爱的人好好告别,一个眼神都成为了奢侈。
救治的目的是什么
大家或许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身边的亲人身患重病时,我们的第一反应是无论花多少钱都要去治。但是书中作者揭露一些医疗真相让人不寒而栗,医生总是担心自己做的太少,仿佛没有做到最大努力,就没有尽到作为医生的责任,作者批评医生在明知治疗已经没有意义的时候,还在继续提供医疗方案,提供虚假希望,导致病人被过度、无效治疗折磨,最终以非常不人道方式死去,而这种的结局对家属的打击往往更大。
但这并不意味着亲人患得重病就要放弃治疗,我们更应该思考一下救治的目的是什么?因为医学再怎么发愤图强,依然摆脱不了一个确定的结局,那就是人永远无法战胜死神,生命的最后一课必定是衰老和死亡。我们希望老人可以优雅的跨过生命的终点,而不是把命运交给技术,医学和陌生人来掌握。
与父亲最好的告别
作者的父亲在70岁出头的时候被检查出脊髓长了肿瘤,他咨询了两位经验丰富的医生,两位医生给出了截然不同的建议,一位医生建议尽快开刀做手术,但是手术过后的几周内可能四肢瘫痪;另一位医生建议当病痛自己不能忍受时在做手术,和父亲商量后,他们选择了第二位医生建议。这期间,父亲相对健康,依旧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作者和也父亲度过了幸福快乐的4年时光,直到有一天父亲感到不适才去决定做手术。如果当初早点做手术,可能早已瘫痪在床,以这种方式等待生命最后一刻到来。
书中作者将医生分为三种类型。家长型:用医学权威来做治疗决定,病人只能被动接受,这也是目前普遍的医患关系,作者极力批评;资讯型:医生负责提供信息,病人负责决定,但病人往往更茫然,作者也反对这种类型;解释型:医生和病人共同做出治疗决定,医生充分了解到病人想要什么,然后努力帮助病人实现,这是作者推崇的医患关系。
该如何选择治疗
书中提出了一个问题,什么时候努力医治,什么时候放弃治疗?作者通过大量研究案例发现,通过放化疗和医学干预的患者的生命并没有得到预期延长,反而像他父亲那样治疗,往往活的比放化疗的患者更长,这就是作者高度评价的姑息治疗、善终服务。传统的医学抢救以治病和延长寿命为先,而姑息治疗是以病人的舒适度为先,根据病人身心状况调整治疗手段。
我们需要坦然面对的是,经过放化疗的病人,身体和精神往往会快速崩溃,医学抢救负面效果难以避免,所以要接受个人的必死性,清楚了解医学的局限性和可能性。什么时候努力医治,什么时候放弃治疗是一个很难决定的事情,当生命遇到威胁,当医生提出了延续生命的可能性,有谁会不愿意拼命做出尝试呢?
人终有一死,愿我们的余生都能全力以赴,愿所有热爱生命的人,都可以最好的告别。
书单妙语
1.事实证明,救治失败并不是医学的无能,而是对生命进程的尊重。
2.只有不去努力活得更长,才能够活得更长。
3.到那一天,生的愉悦与死的坦然都将成为生命圆满的标志。
4.高龄老人告诉我,他们最害怕的并不是死亡,而是那之前的种种状况——丧失听力、记忆力,失去最好的朋友和固有的生活方式。
5.疗养院的创办从来不是为了帮助人们面对高龄的依赖问题,而是为了给医院腾床位。
6.一旦人们拥有告别传统生活方式的足够的资源和机会,他们就会义无反顾地拥抱新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