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公众号的文章里讲到中产的情况。
成为中产的原因多种多样,但基本都是如此,就是选对了赛道。
而所谓选到了赛道,其实就是在一个竞争少的地方被运气照顾到了而已。
中间有大量的运气,大量的试错,大量的岁月铺垫,但他们往往将自己还不够成功,归结于自己的学历还不够高。
似乎学历高了就能省去这些弯路,就能自己把握命运,而不是被动等待命运的垂青。
这是大量中产的共性幻觉,我们国家的中产平均年龄是很小的,大都是三四十岁。
如果他们中的一些人能把投资在孩子身上的一半财力和精力用在自己的事业和学习上,我相信孩子今后的起点一定会更高,但似乎没什么人这么做。
说到底是自己努力这件事,总归是累的吧。
是啊,自己努力有多累只有自己知道,所以大多数人喜欢鸡娃。在孩子身上投入了太多的精力和期待。
有期待就会有失望,网上一句话:不学习时母慈子孝,学习时鸡飞狗跳。
宗庆后42岁创建哇哈哈集团,雷军40岁创办小米,陶碧华49岁创办老干妈麻辣酱,任正非43岁创业,张忠谋56岁创业,被誉为“芯片大王”,褚时健74岁创业。
很多父母总是说,我们年龄大了,总是为孩子活着,很少在自己身上用力。
所以看到这句话时特别感概,自己也常常有很多想法,但很难坚持,对孩子也会不由自主的升起期待。
说到底,自己知道自己努力这件事真的很累。那起码放过孩子,尊重孩子,也别全都是为了孩子。
这句话说透了真相,中国父母的付出多少有些功利性,总希望能从孩子身上获得回报,哪怕只是面子。
有多少父母接受孩子的平凡普通,我有个亲戚,孩子快30岁了,在我看来稳定的工作,婚姻幸福,可母亲仍然希望她努力上进出人头地。
这种期待是真的为孩子好吗,还是只是你以为的好,对别人有期待就会有失望,那不如对自己有期待,并为之努力,起码比对别人期待更加可控些。
还有对于配偶的期待,多数就是妻子埋怨丈夫,为什么不能出人头地,你看人家谁谁谁混得多好,孩子上学的事你一点办法都没有吗?
熟悉吗?你却忘了,从一开始你就是看中他的老实,不油滑,这样的人也注定不会左右逢源。
中国传统的男强女弱,一般对女性的要求不会太高,男性被要求的多些,实际上,哪有那么多优秀的人,大家都是普通人,也别难为他。
无论是期待孩子还是配偶大都是把力用在了别人身上,因为自己努力很累,自己做不到啊!
其实,对别人的期待是对自己最大的伤害,因为有期待就有了失望,哪有那么多感同身受,心灵相通,什么都做到你心坎里去。
另一个人大抵总是会让你失望的,所以即便自己累着,也别对别人有太多期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