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身边朋友都在谈能力边界的事,要把自己即将付出努力的事界定在自己的能力边界范围之内。特别是创业,一定要找到并认清自己的核心价值能力,然后围绕自己的核心能力,选方向,选项目,拉队伍。
受最近疫情不能出门的影响,朋友的热情也格外高涨。看的出这个假期大家很是看了几本新经济的书,听了不少相关专家的报告。脑子里也很是塞进了几套方法论。钱是损失了,但是精气神又回来了。就等疫情过后撸起袖子,大干一场。
嗯。这套管理方法好,疫情过后马上调整。
嗯,我的能力范围不在这,难怪我工作一直没气色。疫情过后马上换工作。
网上介绍的几个有潜力的行业不错啊,疫情完了马上辞职创业。
我当然也不想给大家泼冷水,也就是谈谈自己的想法。
第一,还是那句老话,知易行难,你知道了一个道理甚至也看清了这个发展方向。但不意味着你能做到。更何况我自认我们都是普通人,没有那么强的洞察力,面对现实的复杂世界来说,我们能了解到的很片面。自己觉得看准了一个方向,就没有全面衡量风险利弊,贸然往里钻的那不叫勇敢,叫愚蠢。
第二,适合别人的适合你么?这个也有很多大师都提到过了。叫做幸存者偏差,本质上是说我们都是根据一个成功的例子来分析他成功的原因,但很有可能他成功的原因只是因为运气好,也可以称为归因谬误。所以我奉劝那些捡了把锤头就满世界找钉子的朋友还是慎重起见。不要成了汝之甘怡,吾之糟粕了。
第三,能力范围悖论。这个初看确实没问题,一个人肯定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做事最容易成功啊,也最符合效率啊。当然我不是驳斥这个观点。选择当然比努力更重要,关键是我们大多人是难以界定出自己能力范围的。
你从事10几年销售,还干的可以,所以销售是你的能力范围?
我写了好多年代码,标准的程序猿,那么和人沟通谈判我恐怕就不擅长了?
这我看来,是犯了典型的伯克森悖论。
我可能擅长技术,但并不代表我不擅长沟通。这两者之间并没有负的相关性。而我们往往错误的把两者联系在一起,无法真实认清自己的能力范围。错过了不少机会。
当然,只在自己擅长的能力范围内做事,本身出发点没错。错的是我们理解这句话的适用范围。在认识真实世界面前,先认识自己。世界不正是因为一些不知死活的人的坚持和跨界,才如此丰富多彩么?只要结局自己能承受,就勇敢去尝试吧。世界同样也需要疯子。
第四,风口论。这个就老生常谈了。
网上无一例外的谈到了医疗,远程办公,远程教育。线上生鲜疫情期间的飞速发展。
这些行业我了解的都不深,也无法做出准确判断。只是感觉每天辅导我家熊孩子线上教学确实是一个艰巨的工程。至少在我看来,远程教学目前还没到普及的阶段。
我还是喜欢梁宁的一句话,我们做的所有事其实都是在做一个产品,而在这个时代,所有过去的产品都值得被重新做一遍。有空羡慕别人的机会到来时,想想自己把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照顾好了么?做到极致,处处都是风口。
今晚和几位老友聊天后,瞎BB了一堆。10多年3次创业的经历,目前这点困难早就心如止水,见怪不怪了。疫情终将过去。祝福大家有个好的计划,2020有个全新的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