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样的人啊

作者: 小啊小狐狸 | 来源:发表于2018-10-28 19:41 被阅读77次
    我们这样的人啊

    明天就是周一了,明天就是周一了!脑子里不断重复着,到底是什么让我变成了这样呢?

    曾经我是很渴望离开学校的,在我的认知里,工作意味着经济独立,意味着正式成为一个大人,从生理到心理都强大起来。

    直到现在,我正式工作了,成为了千万社畜的一员,我没有实现我自己走远方,也没有实现万卷书的理想。迷茫,焦虑,这一切都是我夜不能寐的原因。

    “你必须要很努力才能过上平庸的生活”最近看到蒋方舟说的这句话,忽然想起了她的《东京一年》,那算是一部自我放逐史吧。这本书是我半年前看的,具体内容已经不是非常记得,但是给我感觉这本书就是一部节奏比较慢的文艺片,主人公虽然生活在忙碌冷漠的东京,但是至少内心是自由的,书里讲述了很多都是主人公在高校做学术交流或者是在某个画廊接受艺术熏陶,还讲了很多关于日本人的严谨有礼客气以及下班后在居酒屋的放肆。我想这情况不仅仅是日本吧,在我们身边又何尝没有这样的人呢,如你,如我。

    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一个片段是描写东京的白领下班后匆匆坐上电车,一脸的倦态,没有热火朝天的寒暄,没有交头接耳,在以前的我看到一定觉得那是一种有素质的表现,但是现在的我看到,表示深有同感:下班那么累,谁还想说话啊。与这个片段反差很大的是日本人在居酒屋的表现,大声说话,高声大笑,这看起来非常的“不日本”,在我想象中的日本是不会有这样的场面出现的。但是现在看来也是理解了,繁琐的工作,沉重的生活压力,难得出来喝口酒,你还不让我想说就说想笑就笑?

    蒋方舟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作家,从七岁出版第一部作品以来就被冠上“美少女作家”,几乎是神童一样的人,从小在人群中就与众不同吧,但是后来我看到的采访时不一样的她,她说,为了能写作,她是一直在努力的。别人在中学的时候只要学号文化课就可以了,可是她还是要写作的,每天在课后花大量的时间去写作,并且要保持这种创作的热情。这是一个漫长孤独的过程。

    我是看了《东京一年》后再看《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的,其实《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是先写的,但是我看了这两本书后,对蒋方舟有了更多的认识。不管如何,她终究是一个比较顺的人,从七岁出书到考上清华再到《新周刊》的主编,她一路走来都是坦途,并没有受到太多的挫折,但是即使是这样的生活她也不见得有多愉快。

    《东京一年》在我看来更多是流放式的一年,在陌生疏离的人群中更好地去去思考自己的人生。我们这一代的人想要的太多,得到的太难。我们努力工作都是怀抱着更好未来的希望,但是现实让我们头破血流。

    毕业后常常问自己,到底我是理想派还是现实派,但是到头来发现自己既不是彻头彻尾的现实主义者,也不是纯粹的理想主义者。在日复一日的苟且生活中磨灭掉自己的棱角,把梦想束之高阁,在柴米油盐之中垂垂老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这样的人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dem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