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历史有意思
曾国藩:一部儒学成大业 ,将帅皆是读书人

曾国藩:一部儒学成大业 ,将帅皆是读书人

作者: 逐梦长风 | 来源:发表于2019-11-14 20:43 被阅读0次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誓师起义。

天国军队摧枯拉朽,清军八旗一触即溃,朝无可用之将,外无可用之兵,大清江山危如累卵。

无奈之下,咸丰帝一纸诏谕,令各地士绅组织乡勇,联乡自保。

谁出想不到,一个无能皇帝的无奈下策,竟成就了中国历史上的一大奇观:一群原本潦倒的书生,纷纷登上历史舞台,在刀光剑影的战争中,为将为帅,创下不世之功。

莫笑寒士读书苦,一朝风云天下雄。

01两部檄文竞逐鹿,运筹还须读书人

1852年6月,东王杨秀清与西王萧朝贵联合发布了《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檄文,声讨清王朝。

这篇檄文慷慨激昂,洋洋洒洒,从满人的穿着、语言、满汉不两立等观点出发,够犀利,够深刻,也够有气势,确实起到了乱敌军心,振我士气的效果。

以太平天国的恢宏气势,梨庭扫雪,勒马燕山亦是指日可待的了。

历史真的很有意思,凡是风起云涌之时,必是英雄辈出之日。

曾国藩出山了,而且成了太平天国的克星。

更要命的是,曾国藩不是一介武夫,而是一个书生。

如果不是太平天国,曾国藩也就是朝廷里一个文官而已。

正是太平天国,给一介书生曾国藩提供了一个绝世难逢的机会,让他建不世之功,立举世大业,成一代完人。

文人的厉害之处在于,知道怎样争取人心,出兵之初,针对杨秀清的讨清檄文,曾国藩捉笔泼墨,洋洋洒洒写了一篇《讨粤匪檄》。

在这篇檄文里,他历数太平天国烧文庙,砸圣像,捣宗寺,“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奇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

“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

翻译成白话:

将中国数千年流传下来的礼仪、人伦和《诗经》、《书经》的典制,一举扫除净尽,这不只是我大清朝的巨变,实在也开天辟地以来,天地的伤痛,孔子、孟子在九泉之下也会感到痛心的事。

凡是读过书、认识字的人,又怎么可以袖手旁观,不起来对此有所作为呢?

杨秀清的檄文站在满汉两个民族的高度,一个朝代的长度。

曾国藩的檄文站在中华文明的高度,几千年历史的长度。

胸中经纬手中笔,江河万里水淊淊。

巧取攻守,收放自如,优劣成败,孰几可分矣!

在曾国藩看来,太平天国是一块磨刀石,天下的书生尽可以用这块磨刀石来砥砺自己。

 一句话:现在正是读书人大展鸿图的时代,逆风而起,大有可为。

没有太平天国,就没有湘军;

没有天国的五大王,也就没有湘军的十名将;

没有洪天王,也就没有曾大帅。

读书可以识字,可以悟道,

可以拓展自己的格局,雄浑自己的胸怀,

可以放眼世界,廓揽天下。

曾国藩做到了,并且影响和成就了一大批寒士书生。

02让读书寒士走上历史舞台

曾国藩起兵之初,太平天国正锐不可挡。

身为湘军统帅,曾国藩看到绿营将领无人可用,汉人卿相中亦乏妙选,于是,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启用读书人带兵。

从来带兵皆出身行伍,但曾国藩悟道精深,决意不悔。

之前,因为喜欢读书,曾国藩结识了不少当时的奇才。

仅在湖南有“小亮”之称的刘蓉、“今亮”之称的左宗棠、“老亮”之称的罗泽南,还有郭嵩焘、江忠源等一大批优秀人物。

曾国藩从历史里汲取谋略,他效周文王礼聘姜子牙,刘皇叔三请诸葛亮的故事,陆续请出了如彭玉麟一类饱读读书,胸有志向的寒士书生。

一时间,湘军上下聚集了大批读书人,曾国藩当年的抱道君子、读书同学、门生学子纷纷聚集其旗下,可谓慰为大观。

将为寒士,勇为农民,曾国藩开创了近代史上“士人领山农,个个争英雄”的崭新局面。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有人独识君?

自诩“今亮”的左宗棠,少有大志,23岁结婚时,自撰一联挂在新房:“身无半亩,必忧天下;读书万卷,神交古人”。心高气傲却屡次会试不中,只好做了一个落魄的教书先生,辗转多地,直到48岁,湘军起,延请入幕府,之后才情尽现,累积殊功。

天下英才,尽皆聚于湘军,哪儿还有大业不成的道理?

对各级将领,曾国藩用读书人的标准来要求他们,秉忠义,有抱负,蕴血性,敢担当。

太平天国给了读书人一个机会;

曾国藩给读书人搭了一个舞台;

一批儒学在脑,抱负在胸的书生,得以走出寒舍,一展惊鸿之才。

军前试拔龙泉剑,敢问谁人可试锋?

 展翅的丑小鸭,才能成为白天鹅;

勇于从悬崖边起飞的雏鸟,才能称为雄鹰;

风凭借力,顺势而为,才能登上历史的舞台。

曾国藩会说:感谢洪秀全,能让我鲲鹏展翅;

湘军将领会说:感谢太平天国,把我砥砺成一把横扫千军的利剑。

看似神话的故事,在那个特别的时代,都发生了,也都实现了。

03儒学可修身,更是精奥兵法

由书生而将帅的湘军将领,在战场上的谋略和勇猛,让所有人瞠目。罗泽南,出山之前是一个标准的书生,在湖南老家研读理学经世,领兵后,他融学问于兵事,神勇无比,屡战屡胜。

罗泽南认为,兵事乃儒学至精,兵学与儒学有着天然联系,二者是可以融为一体的。

他汲取儒学经典《左传》中《曹刿论战》中“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军事思想,和理学的“主静”结合起来,从而捉摸出了一种独特战法,叫作以静制动。

岳州之战中,罗泽南把由他指挥的一千人马分成两档,一档五百人负责守营,一档五百人负责出击。在太平军向大桥攻来时,任凭对方再怎么鼓噪,五百人也不动声色,只用枪炮进行还击,使太平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代价,逐渐从“一鼓作气”沦落到“三而竭”。

太平军仍不断推进,当推进到与防守阵地仅一丈距离时,湘军的另外五百人突然跃出,猛烈反击。

几个回合下来,太平军被杀伤无数,只能无功而返。

决定“以静制动”最后成效的,还是勇气。

他在战场上丝毫不顾生死,“披衣拍胸,以当炮子”,我的胸口就是枪靶,你们有种就朝这里来吧。

有罗泽南这样的带兵之将,湘军官兵当然个个争先,防守的豁出死命“扎硬寨”,出击的也敢于以寡敌众“打硬仗”。

岳州一战,罗泽南以千人击退万人,太平军的九座大营被其全部击破。

和罗泽南一样,湘军将领都是有坚定忠君理学思想的读书人,读书人的特性造就了湘军的特点:打仗灵活性差,但都有书呆子的朴拙气,敢打硬仗、恶仗、呆仗,宁死而不屈。

这批将领从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广搜博取,以求治国用兵之道。

湘军将领郭嵩焘曾说:“军兴以来,湘人起文学任将帅,肩项相望。一时武健强力,多知折节读书。军行所至,闻弦歌之声。”

大批湘军将领多是从“一介书生”、“布衣寒士”而投笔从戎,从文书、幕僚或中下级军官,一跃而成为统兵作战、独当一面的高级将帅,成为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

书生是什么?

书生是蛰伏于江河湖海中的龙,静静地等着世上的风云雷电。

书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

在晚清的历史舞台上,这批贫寒的书生,上演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恢宏大剧,给历来落寞的书生,戴上了镶着五彩的光环。

细数湘军将与帅,原来都是读书人

70年后,湘江边,一个个子高挑,面容俊朗的青年书生,望着淊淊江水,挥笔写下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诗句。

之后,他和他的战友们为了这个民族,成就了一番改天换地的惊天伟业。

与这些曾经的书生相比,我们真的感慨万千:

有过那么多的潮起潮落,我们总是胆怯;

有过那么多的风起云涌,我们总是观望;

有过那么多的惊涛拍岸,我们总是犹豫

曾国藩和那些湘军将领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苦读悟道,学以致用;收拾山河,还须书生。

用一首小诗结束此文,与诸君共勉:

霜打君山枫叶红,湘江岸阔正潮平。

莫道书生无一用,展卷品茶说湘军。

相关文章

  • 曾国藩:一部儒学成大业 ,将帅皆是读书人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誓师起义。 天国军队摧枯拉朽,清军八旗一触即溃,朝无...

  • 《曾国藩传》读书分享第二十七天

    《曾国藩传》,作者唐浩明。 曾国藩,是一个读书人,一个读书人出将入相的华丽转变。他以修身养性名动天下、备受推崇。却...

  • 做读书人 而非“读书人”

    作者:周思昆 读书人和“读书人”,二者皆是读书人,那为何只可取读书人而不能做“读书人”呢?明眼人一看就能发现,二者...

  • 2020-04-09

    大业未成,何以承诺。大业若成,汝之初心安在否?

  • 严、明、仁启示

    一次宴会上,曾国藩听到部下对将帅的评论。有人说:“左帅严,人不敢欺;李帅明,人不能欺。” 曾国藩问:“可不可给我一...

  • 曾国藩之“血诚”

    曾国藩一生为官为将帅,待部下唯以一个“诚”字取胜,且强调“诚”必须出自内心,谓之“血诚”。 曾国藩强调: “精诚所...

  • 2020.04.15日复盘||反思,再反思,每天进步一点点

    【日思】 今天读了《曾国藩传》曾国藩家本是种地的,只因为他的爷爷坚持要让自己的后代出读书人,于是曾国藩的爸爸和曾国...

  • 读书笔记系列1:中兴名臣曾国藩

    昨天从武汉回北京,一路上在看一部小说《曾国藩》。对曾国藩的兴趣,源于罗辑思维思维的两个视频《曾国藩的成功学》,《成...

  • 不一样的曾国藩(109)

    不一样的曾国藩(109) 第十六章 湘乡会馆再聚首 共宗儒学有异同 三子共宗儒学,曾刘不合阳明之说 虽然,曾子...

  • #一起成长读书会#读《曾国藩传》有感

    曾国藩的成功,证明了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可以部分抵消对儒学“空疏无 用”的指摘。曾国藩一生功业都是在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曾国藩:一部儒学成大业 ,将帅皆是读书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djdi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