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书房就是我的全世界
《西部世界》:苦难才是一个人觉醒的开始

《西部世界》:苦难才是一个人觉醒的开始

作者: 占卜之琳 | 来源:发表于2016-12-23 11:51 被阅读142次

    作为一个伪科幻迷(只喜欢看,却不分析)的我,在遇到这部大片后,只能说,我看到的更多的是心理元素(难道是逐渐形成的专业眼光?)。

    首先,剧中开篇就是一首优美又节奏偏紧的曲子,一双机器手在不知疲倦的弹奏着,接着出现从牛奶浸泡中走出来的一个个的人。由此开始了一个令人拍手叫绝的乐园——西部世界的旅程。

    诺兰导演想借这部剧探讨科技与人性的关系,里面的玩家在园内可以极尽荒淫和暴力,因为这不是真实的,他们只是一个个机器人。然而在随着他们越来越像人,有了意识之后还是如此吗?

    美丽的女主

    全剧由此疑问逐渐展开。

    根据阿西莫夫提出来的机器人定律:第零定律——机器人必须保护人类的整体利益不受伤害;第一定律——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个体,或者目睹人类个体将遭受危险而袖手不管;第二定律——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给予它的命令,当该命令与第零定律或者第一定律冲突时例外;第三定律——机器人在不违反第零、第一、第二定律的情况下要尽可能保护自己的生存。

    看到这里,有一个疑问:根据这一点,里面的机器人要做出暴力行动,首先得知道哪些是真人,哪些是机器人,不然就容易违反第零和第一定律(当然剧情里面是设置了他们的枪只能对机器人起作用,但如果他们获得了真枪呢?)

    由于阿诺德与福特在机器人身上增加了沉思与苦难这两个元素,一些机器人开始对自己的身份以及自己每天日复一日的生活产生了怀疑,至此,自我意识开始觉醒(说觉醒好像不太对,准确来讲应该是出现、萌芽),到最后知道原来自己的思想不过是一些代码(看起来好像挺忧伤的感觉)。到这里,机器人应该会彻底震惊了,原来自己的命运从来就是掌握在人的手里,自己只不过是他们的玩具,哦,不行,我至少得逃离,或者甚至是反抗。

    “苦难”在心理学上有一个术语可以很好的概括它“创伤”。分析心理学大师荣格曾经说过:如果你不接受影响,你也就不能施加影响。因此他也被称为”受伤的治愈者“。当对一个人的创伤有了足够的理解之后,你才能开始慢慢的理解这个人,治疗才真正的开始。一个人为什么会出现如此行为?他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心理动因?所有可以说,如果一个人没有受过创伤或者是没有很好的理解自己的创伤,那么他还只能算作一个孩子,他的心灵与心智还未长开。

    那么真实的人在这个似真却假的乐园中,真的能做到像它的广告语所说的“发现自己”吗?在乐园的前期,那些所谓的游客尽情的享受着自己的特权,却没有丝毫去思考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应该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到最后,甚至成为像黑衣人那样:冷漠,游戏,无所谓。而更令人感到惊恐的是,面对着那么真实的机器人,乐园的设计者以及维护人员,做着所谓的“例行公事”,想问,这得要多大的心理承受力?

    期待他的第二部出现。到底是道德沦丧还是人性觉醒,我们拭目以待。

    2017年2月16日  今天听了薛刀刀“意识的起源—《西部世界》”的微课,给了我一个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人工智能。在薛老师看来,人与机器人最显著的差别在于人有意识,而机器人没有。那么这种意识,特别是自我意识,它源自哪里?当然在剧里面,乐园的制造者有一个“二分心智”的假设,从而建立一个金字塔模型,然而之后却又发现,人的心智就像一个迷宫。人之所以成为人在于他拥有真正选择的权利,而不是一种反射。当机器人脱离了程序指令,那么他最终做出他自己的选择;或者说,当人脱离了父母,与父母产生了真正的分离,你做出的选择不再是依赖于父母的无意识愿望。当面临选择的时候,不可避免的会有冲突,冲突导致痛苦的产生,也就是这种痛苦,这种不满足造成的缺口,才开始让一个人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存在感。他是一个有着自己的感受,有着自己的秘密的个体。

    而这估计也是设计那么多痛苦场景带给机器人的意义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西部世界》:苦难才是一个人觉醒的开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doem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