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精神分析入门》读书笔记(七)心理结构⑤

《精神分析入门》读书笔记(七)心理结构⑤

作者: 心理咨询师卜彬 | 来源:发表于2023-10-10 16:11 被阅读0次

    我们知道,由于多种因素,母亲可能成为婴儿环境中一个重要的客体,在母亲的要求和婴儿的本我欲望之间发生冲突时,自我则站在母亲一边而反对婴儿的本我欲望。

    自我的形成及自我的功能所使用的能量整个地或大部分地来自本我。因此,我们可以假定,本我是心理能量的一个巨大储存库,自我的存在是消耗减弱本我的内驱力能量,以建立起自我来。因此,自我的发展势必导致本我的某种程度的削弱。甚至我们可以看到,在我们当中的许多人身上似乎已经完全没有了本我的痕迹,因为所有的心理能量都参与了自我的形成。自我的生长就像寄生虫一样在消耗着本我的能量。而当自我发展到足够强大时,就变成了控制本我的力量,而不再是完全地为本我服务了。

    在自我的发展过程中,心理能量从本我向自我的转移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认同过程。它使个体变得像是外部世界的某个客体(人或物)。而这个客体对个体来说,在心理学上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内驱力能量高度投注之所在。

    所谓“变得像”就使自我产生了变化。这种变化的后果之一,是由先前附着于外部客体身上的内驱力能量全部地或部分地附着于或存在于自我之中的客体的副本。于是,某些本我能量就附着于自我,壮大了自我所支配的能量,同时削弱了本我的能量,改变了自我和本我的力量对比。

    弗洛伊德所阐述的快乐原则,简言之即人们都具有获取快乐和避免痛苦的心理倾向。弗洛伊德认为,人在初始阶段,其获得快乐的倾向极端迫切且直截了当。由于年龄的增长,人们不再那么露骨的追求个人快乐了,个体延缓获得快乐、避免痛苦的能力逐渐增强。情感或情绪是一种自我的表现,因而更多地取决于本我的过程。

    弗洛伊德最初关于焦虑的理论认为,力比多的过度控制和不适当的释放都将引起焦虑。后来,弗洛伊德提出了焦虑的外在表现和他称之为“创伤情境”或“危险情境”之间的关系。在这种情境里,人的心理被一种过分强烈,以至于既不能控制又不能释放的刺激流所冲击,这时,焦虑就自然地产生。弗洛伊德还认为,心理结构对刺激进行反应的倾向和能力,即产生焦虑的倾向和能力贯穿整个人生。

    我们将弗洛伊德新理论的第一部分总结如下:

    (1)当人的心理受到的刺激太强以至于不能控制和宣泄时,焦虑就会自发产生。

    (2)刺激可能来自于体内或体外,但更多地来自本我,即内驱力。

    (3)当焦虑按照这个模式自发产生的时候,这种情境称为创伤情境。

    (4)婴儿的出生被认为是这种创伤情境的原型。

    (5)自发焦虑的发生是婴儿的特点,因为在婴儿阶段,自我还未发展成熟;如果焦虑发生在成年人身上,我们称之为现实焦虑神经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精神分析入门》读书笔记(七)心理结构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dow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