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江泳带你读懂《茶经》26:茶末的筛选和煮茶投放标准

江泳带你读懂《茶经》26:茶末的筛选和煮茶投放标准

作者: 爱一茶江泳 | 来源:发表于2019-08-05 07:29 被阅读0次

罗合

罗末以合盖贮之,以则置合中。用巨竹剖而屈之,以纱绢衣之。其合,以竹节为之,或屈杉以漆之。高三寸,盖一寸,底二寸,口径四寸。


唐 鎏金飞天仙鹤纹银茶罗子  法门寺出土。注:《茶经》所讲的为圆形

江泳解读:

将筛过的茶末放在盒里储存,并将取茶用的“则”也放在盒里。罗是用巨竹剖开并弯曲成圆形,再蒙上纱绢做筛网而成的。 盒子,以竹节制成,也有弯曲的杉木片再涂上漆制成的。高三寸,盖一寸,底高二寸,口径四寸。

罗,原意为捕鸟的网,是顶部挂在高处的锥形网,故有“天罗地网”之说。后来发展到用来过滤流质或筛细粉末用的器具,也就是罗筛,筛子。合,就是盒子。罗合,是筛子和盒子在一起的器具。饼茶在饮用前先烤脆,去除茶内的水分,用纸囊装好防潮,然后用茶碾碾压至茶末,碾压好的茶末使用罗筛筛选,筛下来的茶末储存在盒内储存,饮用的时候用‘则’取出来即可。

罗筛的孔眼多大《茶经》里没有介绍清楚,不过在第五章茶之煮里说:“末之上者,其屑如细米”。末不是粉,碾的茶末不会太小,罗筛的孔也就不会太小了。到了宋代,茶的饮用已经从唐朝的煮饮法改成了点茶法,茶碾碎后放在碗中用沸水冲着喝,对茶的精细程度要求更高,粗细和面粉差不多。这个时候,对罗合的要求也更高了,所以宋代的蔡襄在《茶录》中说“茶罗以绝细为佳,罗底用蜀东川鹅溪画绢之密者”。

合,就是储茶的茶罐。唐代的多是盒形,一般是用竹或杉木制成的,贵族则多用金银器。这里介绍的盒不大,高9厘米左右,其中盖子是3厘米,底部是6厘米。直径是12厘米左右。现代的茶罐则材质多样,铁的、陶瓷的、纸罐、锡罐均有。

则,是取茶的工具,直接放在茶盒内,方便取茶。则的标准要求后面会单列出来细讲。

则,以海贝、蛎蛤(gé)之属,或以铜、铁、竹匕策之类。则者,量也,准也,度也。凡煮水一升,用末方寸匕。若好薄者减之,嗜浓者增之,故云则也。


现代茶则,图片来自网络

江泳解读:

则,用海贝、蛎蛤之类制成,也有用铜、铁、竹做成的匕或匙。则,就是测量的标准、度量的意思。通常煮水一升,则要装一方寸匕的茶末。喜欢喝淡茶的,就减少一点。喜欢喝浓茶的就增加一点。因此叫做则。

则,古代的法律条文曾刻铸在鼎上,以便让人遵守。本义是准则,法则。这里的则,就是用来计算、测量茶以及取茶的工具。一般用海贝蛎蛤制成,体型比较大,因为装茶的盒子直径有12厘米左右。现代的茶罐比较小,茶则也就小多了。 除了贝壳类,也有铜铁竹制作的像羹匙的样子。

茶的投放标准,煮水一升(依据日本学着青木正儿考证,唐代一升约等于现在的0.54公斤),要放一寸见方的茶匙的茶末。在这个标准上,根据口感的浓淡变化进行增减。

方寸匕,是古代取药的器具,《千金要方》卷一:“方寸匕者,作匕正方一寸抄散,取不落为度。一方寸匕约等于2.74毫升,盛草木药末为1克左右。也就是说《茶经》所讲的煮茶茶水的比例是,1斤左右的水,放1克左右的茶末。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江泳带你读懂《茶经》26:茶末的筛选和煮茶投放标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dzud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