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晚上,几位同学聚在一起,吃饭聊天,略饮一点白酒助兴,气氛很好。
气氛饭局结束后,大家余兴未尽,有人提议去喝茶,过一个尽兴的周末,一呼百应。唯有我,特别想早点回家,沉浸坐在瑜伽垫上,述写我的日更。
同学们劝我,不要扫兴,去吧去吧。可是我不想违背自己的心愿,独自回家。
回到家里的感觉真好,李先生在家,开着几盏灯,为我留着光亮;知道我和同学聚会,肯定喝了几杯,赶紧沏上茶水,让我喝茶醒酒,我心愉悦。
喝了几杯茶后,我抓紧洗漱,为的是坐在瑜伽垫上沉下来思考、日更,当我坐上瑜伽垫上,思考着日更的题目和内容,内心一片宁静,深切感受到这就是一种修行。
和同学一起喝茶也别有情趣,但是那种氛围,不适合我修行。人在兴奋的状态下愿意热闹,但是热闹最终要回归宁静;如果自己找不到那片宁静的天空,你从热闹中走出,会有一种深深的失落。
回家日更的感觉真好,和自己的心灵对话,沉静的心灵状态,有一种幸福的感觉;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无拘无束,没有压力,心情放松舒展。
什么是修行?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动,把一天结束后心灵的杂质清除出去;把一天中吸收到的正能量发扬光大。
慢慢地,慢慢地,由量变到质变,你会很淡然从容,不为外界的赞美而沾沾自喜;也不为有人的诋毁而消极悲伤。
我们说美好之世界,美好之人生不外乎我们各人顺其性情的做好自己分内之事,每天的日更,我已把它看做分内修行之事,看着日更天数的变化,今天已是618天,内心已没有前100天前的波澜,平日也不再有太多的情绪变化,这种淡定和从容和每天的沉浸思考总结是分不开的,这不是修行,这是什么?
参加日更人生就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能不能真切的去体验、去回顾、去总结、去展望,我们只有沉下来,也只管尽心去做。所谓“菩萨畏因,凡夫畏果”,每天都在改造这“因”,自然就会收获到那“果”。当你常常思考、反省,把自己变得越来越好,也就是种下了善因,即已修得正果。当我们只求因而不求果,就会终日平静愉悦。即使世事无常,我们也要在无常中得人生之精神圆满,悲观、绝望、咆哮和埋怨于事无补。
稻盛和夫说:“人生不是一场物质的盛宴,而是一次灵魂的修炼,使它在谢幕之时比开幕之初更为高尚。”萧伯纳曾说:“我希望世界在我去世的时候,要比我出生的时候好。”虽说每一代都有每一代的当务之急,但我们所有的思考和努力,不都是为了获得这样一份心安吗?
作家史铁生在2010年的最后一天离开了我们,这位“诚心诚意的漂泊者”,一个“职业生病,业余写作”的人,带着他对生命的追问,走向另一段旅程。他是那么的坚强,那么的善思,那么的自由,以至于在他离去的时候,我们竟然没有理由悲伤。
对于所有认真生活的人,爱惜生命的人,致力于丰盈自己、丰富人心、对社会作出有益事情的人,我们只有诚挚的相惜与敬意。
每一日在写日更的“我们”,难道不是在认真地活着?哪怕我们的文字仅温暖过一人,那不是有意义的吗?
日更就是一种修行,“天空海阔,你与我谁没在变?”就这样一直写下去,自由自在。为自己更自由,更幸福,为社会多一盏明灯,即使瓦数较低,亮度微弱,只要有光,能够照耀自己和他人,照亮前方,那一定会无惧未来。
稻盛和夫22年度写作营第218篇,1284字,累计278534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