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真正地艺术家,可以借助不同的境遇激发灵感产生,但灵感一旦产生,他们却控制不了灵感!
![](https://img.haomeiwen.com/i15358981/16e4d9a317a43144.jpg)
巴尔扎克是法国19世纪伟大的批判观实主义小说家,也是世界公认的天オ小说家。巴 尔扎克年轻时偏爱文学,想走文学创作的道路,但他父亲却要他当一名律师。在争论之下, 巴尔扎克与父亲达成一个协议:父亲答应给巴尔扎克两年文学创作试验,每天只有4个法郎 的生活费。就这样,巴尔扎克于1819年8月在一个阴暗的小房子里开始了他的创作。最初的创作并不顺利。后经过十年的努力,他的第一部小说《朱丽安党人》正式出版。巴尔扎克 的小说人物形象鲜明,显示了他透视人物心理活动的非凡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像力,这不仅 表现在他的作品中,还表现在他创作的过程中。
据说有一天,巴尔扎克的一位好友来到巴尔扎克的门前,正待敲门,忽然听见巴扎克在 屋里大声嚷道:“混蛋!我要给你好瞧的!”那位好友以为巴尔扎克与别人吵架,立即破门而入,发现屋里只有巴尔扎克一个人。细问之下,才知道巴尔扎克在创作中产生了幻觉,仿佛 对着真人一样,正在大动肝火地痛骂作品中一个坏蛋的卑劣行径。
巴尔扎克写小说,常产生这种幻觉。他仿佛每时每刻都和小说中的人物在一起,同他们 起高兴,一同叹息。他在创作(欧也妮・葛朗台》时,写到女主人公的自杀,悲痛之极,正好 有个人到他家里,沉浸于悲痛之中的巴尔扎克突然满面怒色地站起来,对着那人大声嚷道: “你,你,使这个不幸的少女自杀了!"他的朋友对此感到莫名其妙,吓得退了几步。后来才知 道,他完全沉浸在小说的人物背景之中。
巴尔扎克谈到这种创作现象时坦率地说:“艺术家无力控制自己。
读完这个故事,我常常想:现在班里的那些学霸,是不是一旦学习起来,也是无力控制自己?就像巴尔扎克一样疯狂和完全沉浸?如何能让一个学生完全沉醉在学习中呢?
随即苦笑:这样的想法是不是太单纯?现在的学生,谁会如此疯狂?恐怕得万里挑一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5358981/9c285ef9b2a6319b.jpeg)
艺术家无力控制灵感,是因为他们太过投入,视艺术为生命;我想,他们恐怕连自己都控制不了,又怎能控制灵感呢?
艺术家一旦创作,他们自己就不属于自己了,他们只属于艺术!
终于明白鲁迅先生为何常常能一夜笔耕不辍了,他的灵感是忧国忧民,他不属于他自己,他属于人民大众;这种无力控制,是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啊!
反思自己的教育,是否能达到这种无力控制自己的地步呢?
苦笑不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