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艄公原本不叫艄公的,叫什么名字大家也都忘了。他这名字的由来,要从他爷爷那一辈说起。
韦艄公的先祖从遥远的地方迁徙过来,当时来的时候仅有他们一户人家。后来家族慢慢的变大了起来,成为了村子里的第二大姓氏族之一。
迁徙来的村子,名叫那路村。村子里都是老实巴交的人,也都是靠天吃饭的人。老天爷赏饭吃,那一年四季都能图个温饱;老天爷要是不赏饭吃,那么村子里的人,也只能啃树皮,吃树叶了。
韦艄公的爷爷是嫡系第八代,名叫韦伯。韦伯从小就天资聪颖,算数是一流的,堪得上是小神童了。其实他最厉害的地方不是算数,而是撑船。
村子里有一条江,名叫大埠江。大埠江是钦江的一条分流。夏季发洪水的时候,是一望无边的,就像大海一样宽阔无边。水少的时候,徒步都能过江。
村子里的人都不会撑船,而且也不知道船是个什么东西。但凡江水流有点大,村民们都不敢出门采购。
有好多不怕死的人,渡江去买东西,最后都死在了江里。当然也有会游泳的村民,他们基本上都是光着膀子游过江边的。
韦伯20岁时,曾经有一次跟家人赌气,跑了出去。家人找了三年,都找不到他。当大家都以为他已经死了的时候,却发现他带了个怀孕的女人和一个两岁的儿子回来。
他的家人又是哭,又是笑的。谁也不知道这三年里韦伯都经历过什么事情。但大家都看得出来,韦伯出去一趟,变了。哪里变了,又说不出来,总之就是和大家都不一样了。
回来一个月之后,韦伯就花了5块钱买下一大片的大竹林的竹子。大家伙都说他疯了,买这么一大片大竹子做什么,又不能当笋子吃。
韦伯听了没有跟大家解析,只是笑了笑。而村民们觉得韦伯人傻钱多,家里也不缺这几根竹子,就都卖给了韦伯。
买下竹林后,韦伯就天天在家里敲敲打打,切切割割的。过了半个月,就看到了韦伯用牛车拉着竹子扎的“床板”到了江边。
大家都很奇怪,也很好奇。都跟着韦伯一起去了江边。到达江边时,韦伯把“床板”扔进了江里。村民们就骂他是败家子,居然把弄好的“床板”扔进了江里。
韦伯也不生气,就笑了笑。又看见他拿了一根长长的竹竿,踩到了“床板”上。村民们都盯着他看,也有指指点点的,冷嘲热讽的。
不过,韦伯没有受影响。他在上面试着划了一下。发现把“床板”撑到了中央。他开心的笑了起来,村民们都惊呼了起来。
随后,韦伯撑了几个来回后就熟练了起来。热闹还没散去,有人忍不住问了韦伯,这是什么东西。韦伯很开心的说,是竹排,渡江用的竹排。韦伯说了许多,也让几个村民上去站着。他们来来回回的撑了几次,都觉得很方便。
刚刚在冷嘲热讽说韦伯坏话的人,都随着风向口变了起来。连忙夸了韦伯,说什么见过大世面的人就是不一样,厉害之类的话。
韦伯也是个和气的人,趁着村民们的火热度,他就跟大家说,以后要是渡江坐竹排,一个人收一分钱,来一分,回一分。
大伙听了感觉也挺划算的,于是就兴高采烈的跟韦伯说去采买的时候一定会坐竹排。有些人则说,太费钱了,还是直接游泳渡江好了。有的人,则说不敢坐,怕到了中间就掉进水里了。
刚开始,村民们都是这么说的,也都是这么坐的。后来有一天江水涨了,天气也冷了。游泳不现实,大家都坐上了韦伯的竹排。不管街日,还是平常,韦伯的生意也是越来越好,赚的钱,也远远超过了自己买的竹子的钱,成为了村子里的隐形富豪。
自古以来,祖传的东西都是父传子,子传孙的。韦伯也不例外,在他撑不了竹筏的时候,就传给了他的儿子,韦三生。韦三生,也在他撑不了的时候,就传给了韦艄公。
韦艄公接手了两年后,他就发现等发特大洪水的时候根本就没办法撑船,有时候人多的时候,来来回回也要几十趟,感觉太累了。
于是,他就到了港湾区走了一圈。他发现港湾区用的都是铁皮船,而且每回载的货物都非常的多。他就在心里默算了成本,就急急忙忙的回家去了。(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