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回答1988》里有三位妈妈。
她们身上都有我们妈妈的影子,读懂她们的故事,也就理解了妈妈。
1
“偶尔觉得妈妈很丢人”
宝拉冒着大雨出去打电话,回家的路上被两个人盯上了。对方知道她的名字、大学和专业,参加抗议示威的事已经暴露。
紧要关头,宝拉妈丢下伞冲过来,挡在女儿前面,带着哭腔噼哩啪啦说了一堆话,证明她是个好孩子、好学生,绝对不可能参与示威活动。
宝拉妈护着宝拉
“你知道我女儿是什么样的人吗?在这一片是学习最好的,甩开有钱人家的孩子,她一直是第一……”
“她小时候的梦想是检察官、律师、法官,为了不让父母担心学费,自己做主和老师说,改了志愿……”
“你知道首尔大学吧,我们国家的精英才能考上的,她连课都没有补过,也没有请过家教,一下子就考上了,我女儿就是这样的人……”
温顺的宝拉妈第一次那么强悍,就在她以为要出现转机时,刚才一直沉默的宝拉开口了。不是站在妈妈这边继续否认,而是爽快地承认:“我错了,带我去警署吧。”
刚才的辩解算是白搭了。那么,宝拉是一开始就想乖乖投降吗?
不是的,在妈妈来之前,两个黑衣人质问她:“有没有参加示威活动?”
她肯定地说,“没有,没做过。”
宝拉为什么突然放弃抗争呢?注意细节,在妈妈嘴一秒不停地为自己开脱时,宝拉不经意间看到了妈妈流血的脚指头。
她是因为关心妈妈么?相反,她觉得妈妈很怂。
套着袜子穿上拖鞋的脚,在雨中随着身体的节奏动来动去,脚尖的红色很显眼。宝拉紧紧盯着它,脸上的表情越来越扭曲。
妈妈这样子很狼狈、很没有自尊,于是倔强要强的宝拉受不了了,赶紧结束这个局面。
因为觉得妈妈弱爆了,所以才拒绝她的帮助。
“偶尔觉得妈妈很丢人,妈妈为什么连起码的脸面和自尊心都没有呢?我都觉得上火。”
女本柔弱为母刚,只是妈妈的刚强,有时候会以狼狈的姿态出现,需要孩子去理解和辨别。
当时的宝拉还无法理解,头也不回地跟两个黑衣人走了,把妈妈的哭声甩在身后。
直到多年以后,宝拉才明白,“比起她自己,妈妈更想守护的,那就是我。但当时我不知道,人真正变强大,不是因为守护着自尊心,而是抛开自尊心的时候。所以妈妈很强大。”
2
“神不能无处不在,所以创造了妈妈”
得知婆婆要来,善宇妈显得很平静,邻居大姐正焕妈则替她鸣不平,“又要来这里折腾你吗?”说着想把自己的新外套借给善宇妈撑一下面子,被拒绝了。
“我现在真的不在乎了,就当她是个外人了。”
善宇妈是个寡妇,靠丈夫的抚恤金独自养育两个孩子——读高中的儿子善宇和还没入学的女儿珍珠。此时,她家里的大米和蜂窝煤都见底了。
婆婆来之后视察了一圈,不停地埋怨:
“善宇怎么那么瘦呢?你就不能对孩子多用点心吗?”
“还有,你就这一件衣服吗?你这德行,看你这副可怜样,福气看到你都要跑掉了……”
“把我儿子克死后,花着我儿子的抚恤金住在我的房子里,连孩子都养不好……”
“也不知道我上辈子造了什么孽,和你这种女人扯上了关系……”
婆婆把自己说得那么不堪,善宇妈决定反击。
善宇妈和女儿珍珠“婆婆,你怎么能这么讲话呢,我也是,我妈妈的宝贝女儿,就算为了我妈妈,以后我也不会再听这种话过日子了。”
“我生的孩子,我会……就算把头发剪了,我也会供他们念大学的。就算不能给他们买名牌鞋,但绝不会让他们饿肚子的,也会给他们买好看的衣服,绝不会让他们在别人面前丢人,我们会过得很好的。”
善宇妈赶走了婆婆。晚上等两个孩子睡着后,一个人喝闷酒。
第二天,善宇妈接到自己妈妈的电话:已经到车站,30分钟后到家。
妈妈的突然到访,让她立即进入“紧急状态”。催儿子洗脸,给女儿洗澡,给自己搭配合适的衣服。然后,跑去正焕妈家借了一袋大米、冰箱里的饮料零食、几十个蜂窝煤、一堆化妆品……
妈妈来了之后,边喝橙汁边打量屋子里的东西,露出满意的笑容。
临走时,又借口上厕所查看了小屋里的蜂窝煤。一切看起来都很不错。
善宇妈的妈妈带来大包小包的东西送走妈妈,善宇妈松了一口气:没露出破绽。
晚些时候,她发现妈妈悄悄留下一封信,还有一些钱,让她买新衣服。
贴心的妈妈读完信,善宇妈打开门,看着后院晾着的衣服,其中一件破了个洞。她惊讶于妈妈的火眼金睛,“这又是什么时候看到的啊,太可怕了。”
晚上跟妈妈通电话,听到那头传来熟悉的“喂”,善宇妈喊了一声“妈妈”,嚎嚎大哭,什么也说不出来。
“妈妈”这个词有魔力“妈妈”这个词有魔力,只是叫一叫,也触动心弦,力大无比。
听说神不能无处不在,所以创造了妈妈。她有火眼金睛,知道孩子过得幸不幸福;她无处不在,总是在孩子最需要她的时候出现。
已经当了妈妈的人,自己的妈妈依然是守护神。
3
“想让妈妈高兴的话,就说我需要你”
正焕妈每天都很忙。
二十出头的大儿子,手被划伤了找她包扎;
十八岁的小儿子找不到报纸要问她;
丈夫搞不定厨房的事要找她……
三个男人看剧的时候,电话响了也没人理,她还要从家务中抽身出来接电话。
正焕妈吐槽看电视的儿子和丈夫这个电话是娘家打来的,正焕妈的妈妈去山里摘栗子扭伤了脚,需要她过去一趟。
挂完电话,她详细指导儿子和丈夫接下来两天该怎么生活。告诉他们这里放了什么,那里放了什么;煤饼熄灭了怎么做;冰箱里的烤肉直接放在平底锅上炒;野菜第二天会坏掉,中午、晚上一定要吃完;花生豆要盛在小盘子里吃……
第二天出门的时候,边走边叮嘱,“注意确认瓦斯,洗手间马桶开关要使劲按,要不然下不去,还有野菜今天之内一定要吃完。正焕啊,做饭时,水要到手背;正焕啊,你的校服和运动服已经熨好放你房间里了……”
正焕妈交代细节交代了一堆之后,还三步一回头,很不放心这些家伙。
她前脚刚走,家里就变得乱七八糟,丈夫用脚摁开电视、正焕吃的零食撒了一地、吃完饭厨房堆满没洗的碗筷……
不过,他们很快就适应了没有正焕妈的生活,厕所堵了也能疏通、暖气没了也知道问题在哪、煤饼也会换了……
正焕妈从终点站到家的间隙,他们也火速把屋子收拾干净了。
正焕妈推开门,看到的是和以前一样整洁的房子。
“煤饼呢?煤饼没有灭吧?”
“当然,那个房间可热乎了。”
正焕妈楞了一下,继续问。
“衣服呢,下雨没收吧?”
“都收了,哥收好放进衣柜里了。”
三人在喜滋滋地汇报“成绩”正焕发现妈妈闷闷不乐,就向好友娃娃鱼请教,“为什么不高兴呢?打扫、洗碗、洗衣服……都很完美,煤饼也换了,妈妈叫我们吃的菜也都吃光了。我妈肯定吓了一跳,她连手指头也不用动……”
娃娃鱼了解来龙去脉之后,一语道破天机,“因为家人过得太好了,因为妈妈不在,家人还过得很好。”
于是,正焕到厨房,把哥哥的双手按在烧开水的锅盖上,大喊,“妈妈,哥烫伤手了。”
“真叫人受不了,你都那么大了,还不会煮拉面啊”
又到爸爸那,把灶上的蜂窝煤推到地上,“妈,爸又把煤饼弄碎了。”
“哎哟哎哟,真行啊真行啊,什么都做不好,真受不了。”
最后把自己叠好的衣服弄乱,“妈,有没有看见我的裤子?”
“不是在这吗?连这都找不到。”
忙了一通之后,正焕妈找回了被需要的感觉,一脸嫌弃和满足地说,“没有我你们怎么活呀,什么都做不好。”
失而复得的“被需要”小时候,我们依赖妈妈,长大后,渐渐独立,她的意见可能会被视为啰嗦,她的插手可能会让人厌烦。
我们不需要妈妈的时候,恰恰是她最需要我们的时候。
小时候,我们可以肆无忌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现在,好不容易到了能够安慰妈妈的年龄时,已经太懂事了,真不好意思开口说,“妈妈,我爱你。”甚至在微信上,也因为难为情,发送不出这几个字。
现在,想让妈妈高兴的话,就说,“我现在需要妈妈。”这一句,就够了。
- END -
语文草稿
读书,写字,动脑筋
在众声喧哗里保持独立思考
欢迎关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