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建筑AI智能审图的一点浅显理解

作者: pm小蜗牛 | 来源:发表于2019-12-23 17:54 被阅读0次

入行这么多年,谈谈我对建筑AI智能审图的一点点浅显理解。enjoy~

时间有限(等着回家),我的思路框架是这样的:

思路框架

一、市场背景

在评价一件事是否有意义时,离不开市场大环境。

自本世纪初,我国开始实行施工图审图开始,这么多年关于施工图审查政策一直在不断调整。附上一张之前我在整理的审查发展历程。

可以看出,施工图审查经历了四个阶段,已逐步由行政审批阶段过渡到完全市场化阶段。

2019对于施工图审查行业,是值得铭记的一年。

2019年,山西省率先取消施工图审查机构,随后南京、青岛、青海等地方也小范围试行。

这是一个很明显的信号,施工图审查将由官方行政审批全面转变为设计图自审。

考虑到涉及多方利益,只是一个时间长短问题。

二、用户需求

接着往下说。

未来的某一天,施工图纸完全由设计师自审,终身负责制。迎面而来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审,如何保证审图结果准确性?

当前建筑行业多由第三方审图机构和设计院协同审查,且由第三方审图结构主导。一旦最后的建筑出现安全质量问题问责时,设计院和设计师上面是由第三方审图机构背锅的。

真的到了设计师自审那一天,没有人背锅的时候,对于设计师来说,一个强需求就是:如何依据行业规范来审图?

总结来说,用户痛点如下:

1)建筑行业数字化程度低,缺乏知识传承性

年初参加一会议,国家住建部某官员说了一个数字,建筑行业数字化在所有行业中倒数第二。

该行业设计师的成长主要由2部分组成:项目历练+师傅带。

乍一看并没有什么问题,谁都是一点点成长起来的,但是缺乏了重要一环:知识传承。

建筑行业所有专业工作流程是一个个信息孤岛,缺乏有效信息传递和流通。

2)多专业协同性差,业务界限比较模糊

建筑行业需要多专业协同完成,专业包括:建筑、结构、水、暖、电、规划等。

具体到施工图审查,当前工作流程是三审两校,且彼此之间的业务界限比较模糊,没有一个清晰的划分,而且流水线过长,影响建筑生命周期。

行业亟需对施工图审查工作进行改善。

三、解决方案

今天务实不务虚,就谈一谈施工图审查。

施工图阶段,设计师输出的文件多为dwg图纸,小部分为bim文件。既然要设计师自审,那么如何完成数字化审图呢?来谈3点。

3.1明确2件事

1)数字化审图是用于提高建筑行业审查工作的效率,为企业节约人力、缩短生命周期,优化设计流程

2)施工图审查对象为施工图设计图,区分专业

3.2数字化审图

我个人对数字化审图是这么看待的:

不同于以往的二维图纸和CAD,bim是面向建筑对象的设计,设计建模的基本单元是建筑的构件,也就是说建筑的构件直接在设计软件中生成,而非是传统CAD的点线面的组合,将建筑构件之间的关联和建筑构件的性质信息相互关联起来,是一种参数化建模的方法,实现了一次建模服务于全过程,便于变更和调整。

归结到数字化,相对于二维图纸,bim模型承载的建筑信息更多,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富媒体。

3.3dwg和bim,如何选择?

先说我的观点:bim是做数字化审图最好的选择,没有之一。

bim模型可以承载规范所要求的所有信息,本身已数字化,且可视化程度远高于二维图纸。那么,是不是二维图纸就一无是处了?

并不是。理由有2

1.工作流程

就当前bim应用范围,由二维图纸翻模到bim模型仅用于节能计算和模型可视化,没有其余用途。且不论是项目变更还是最后提交给施工人员,都需要回归到二维图纸,在流程上有点鸡肋。

2.用户习惯

当前绝大多数设计师依旧是在cad软件完成施工图设计,单纯为了施工图审查去建立bim模型,需要额外给用户带来工作量。

因此,对于施工图审查,基于二维图纸进行规范审查,不失为一个折中解决方案。

那么,我们来谈一谈怎么解决?其业务框架如下:

业务框架

也即是说,施工图审查需要完成三方面工作:

1)建筑施工图自动识别

不同于bim模型,施工设计图中所有的图元多为点线和文本,如何让计算机正确理解施工图就成了重中之重。

当前行业有2种解决方案:

基于图形特征进行灰度处理识别和基于dwg文件智能推理。

两种方法各有所长,简单来说:

特征识别:准确率低,有现成的开源算法

dwg智能推理:准确率高,技术难度大

考虑到施工图审查涉及到建筑结构安全,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差池,所以我个人倾向于后者。

2)规范数据库

建筑行业规范有几千本,包括国家规范、地方规范、设计图集等等。如何将这些规范转化为计算机语言并建立彼此间的逻辑关系,就是第二阶级要完成的工作。

3)合规性审查

当完成施工图智能识别和规范数据库开发工作之后,最后一个任务就是进行合规性审查。

关于这一块,有多种解决方案。比如:规则引擎、决策树、专家系统等。哦对了,还有知识图谱。

方案好坏的一个评价标准是方案的扩展性。建筑行业多专业,多规范,且规范间会存在一定的逻辑冲突,如何保持高扩展性比较重要。

四、技术难点

以二维图纸施工图审查为例,以我个人理解,技术难度排序如下:

1)施工图图元识别和推理

2)合规性审查

3)规范数据库开发

其中第一条是最难的。建筑行业项目个性化强,且十分依赖设计师作图规范。

另外,一张施工图纸包括多张设计图,以建筑专业为例。一般而言,施工图设计图包括:总图、施工设计说明、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节点详图、门窗表及详图、典型户型等图纸。

这就给计算机智能识图带来了很大的技术挑战。如何能准确、快速地让计算机理解施工图,并依据图元和文本特征建立施工图多个模块之间拓扑关系,是施工图审查的技术核心。

暂时就说这么多吧。对这块有兴趣可以私信我。

蜗牛丨12.23

相关文章

  • 我对建筑AI智能审图的一点浅显理解

    入行这么多年,谈谈我对建筑AI智能审图的一点点浅显理解。enjoy~ 时间有限(等着回家),我的思路框架是这样的:...

  • 我对自由浅显的理解

    写过一篇短文,《孤独和自由是永恒的主题》前阵子和朋友说起,那文章,简直是鬼上身,一坨屎,扣了那么大的题目,内容狗屁...

  • 我看到了讯飞输入法

    去年做了图文识别,算是对人工智能有了一定的理解。在我浅显的理解里,人工智能的算法目前简单的来说就是工业升级,就是把...

  • 我对jsonp的浅显的理解

    一、同源策略 要理解跨域,先要了解一下“同源策略”。所谓同源是指,域名,协议,端口相同。所谓“同源策略“,简单的说...

  • 最近感悟

    这段时间比较忙碌,北纬项目室内精装施工图及建筑,结构,幕墙,场外,泛光,智能化,景观,精装各专业内审外审传图工作量...

  • 对政策浅显的理解

    大家好,我是杭州中心三四级产品经理,今天是培训第二天,上午张龙部长讲了统帅产品策略,统帅政策如何运用;下午张占文部...

  • 对政策浅显的理解

    大家好,我是杭州中心三四级产品经理,今天是培训第二天,上午张龙部长讲了统帅产品策略,统帅政策如何运用;下午张占文部...

  • 人工智能(AI)测试方法

    一、了解人工智能 1.1、对人工智能的理解: 人工智能(AI)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

  • 我对测试流程浅显的理解

    刚刚看到这个问题时,不知道该如何写?测试流程感觉好多书本上有,也是软件测试面试过程中经常会被问到的。我只能写写目...

  • 闲话人工智能

    本来想用大话人工智能作为文章标题,但是目前自己对人工智能的理解还非常浅显,计划最近多看几本人工智能相关书籍,比如《...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对建筑AI智能审图的一点浅显理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exto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