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经典哲思
传统文化论一心不乱

传统文化论一心不乱

作者: 上海心慧文化 | 来源:发表于2020-08-12 19:24 被阅读0次

    作者:张老师

    中华传统文化之理论阐释(六)

    那么,怎样才算把理论学通呢?有一个标准,就是看有没有形成一心!

    一心,相当于是一个态度,一个理念,一个心态,一套理论,或者说就是“吾道一以贯之”。

    一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指我们在面对万事万物时,都能够用同一个心,同一个态度,同一个理念,同一个心态,同一套理论来面对,不管面对的事情如何千变万化,我都能够以一个心来应对,以不变应万变。

    有一首大家都会唱的歌:“朋友来了有好酒,就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如果单从表面上看,我们在面对朋友和豺狼时,心态是不同的,一个是友爱的心,另一个是仇恨的心,这就是二心而不是一心。

    如果,我们再通过进一步分析,就知道友爱的目的是为了大家好,而仇恨的目的也是为了大家好,因为消灭了害人的敌人,就是为了大家的安全,目的也是为了大家好。

    通过这样的归纳总结抽象综合,友爱和仇恨的目的,都可以归结到利益大家这一个思想理念上,这就是一心!

    从利益大家这个思想理念出发,再分成了对朋友的友爱和对敌人的仇恨。

    我们在前面已经重点强调了,归纳总结抽象综合的思维模式,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两大法宝之一。

    通过归纳总结抽象综合,就可以把友爱和仇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态,都归结到了利益大家这一个思想理念上。

    我们在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时,同样要用归纳总结抽象综合的思维模式,要把整套的理论,都要归结到一个思想理念上!必须形成一心,学道才能学得进!

    前面已经反复讲过了“道生万物”这个理论,大家也都明白了宇宙天地万物都是道所生的,那么反过来讲,天地万事万物都可以归结到道这一个点上。

    也就是说,从这个先天的道出发,可以演洐出所有的事物和理论,所有的理论,最终都要落在道这一个点上。

    这就是学道和学术不一样的地方,学道用的是归纳总结抽象综合的思维模式,学术用的是具体分析越分越细的思维模式。

    所以前面着重说了,不能用学术的学习模式来学道,而应该用这篇《理论阐释》中所讲解的学习模式来学道。

    只有在学道的过程中达到一心,只有把所有的理论都归结到一心,自己也能够用一心来面对现实生活,才能够真正的定下心来,才能够一心不乱,才能够进入定境。

    如果在理论上达不到一心,在境界上怎么可能达到一心不乱呢?

    我们继续用中华传统文化的二大法宝,再对道作一个简单的总结。

    1,作为先天的能生万物的道是圆满的,但是我们现在所认识的万事万物却并不圆满。如果说,宇宙天地万物等一切都是圆满的话,那就不需要再生生不息了,都已经是最圆满了,还要再生个什么呢?

    正因为万事万物的不圆满,所以才需要生生不息,才需要通过生生不息再回归到圆满。

    也就是说,道生万物的那不圆满的一部分,化成了生生不息的生力,道就是通过生力再把万事万物补回到圆满!

    所以,才有了生生不息的道用,而生生不息的终点站就是圆满的道。

    如果说将来有一天,万事万物都补回到圆满了,生生不息的生力也就没有必要存在了,那时就是圆满的道生就了圆满的万事万物!

    很显然,圆满的道和不圆满的万事万物之间,正是靠着生生不息的生力在产生作用,生力就是在道和万事万物之间起着联系的作用。

    作为万事万物之一的人类,也无疑处在生力的作用之内,所以人类必须“观天之道,执天之行”,依靠着生生不息的生力,通过无我看清做对双赢,最终回归圆满。

    2,不管是圆满的道生了圆满的万事万物,还是圆满的道生了不圆满的万事万物加生力,作为有形有态的万事万物以及生生不息的生力,都是属于道的用,能生万事万物的道永远是那个先天的虚无缥缈的体!

    这一点,在《老子》中已经讲得很透彻了。

    3,通过《黄帝内经》及前面的分析得知,人类的大脑是有形有质的,而人心却是无形无质无状无态的,也是虚无缥缈的,无法捉摸却又客观存在,所以从形态上看,人心很接近于道的体!

    再从功用上看,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富贵双全万事如意,人人都希望达到圆满,可见人心的用和道体的用也是很接近的。

    这里之所以说人心接近于道体,而不说人心就是道体,是因为人心还有拙性!

    正因为人心有了拙性,宇宙天地万物才不圆满,才有了生生不息的生力要把不圆满的补回去!

    至于人心为什么会有拙性?这实在是一个很终极的问题,在古今中外的所有文化中,对这个问题是没有答案的,最多也只是说,你们现在的智慧还太小,用这么小的智慧,来思考这么终极的问题,是不可能想通的。

    所以,对于为什么人有拙性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先作存疑,只要根据客观事实,承认人心确实有拙性就可以了。

    如果说,人心没有了拙性,全部都是巧性的话,那人心就是完完全全符合了生力,就是圆满了!

    如果人心也能彻底圆满的话,那当然人心即是道体!

    正因为人心有拙性,含有了拙性的人心才跟道体有了区别,我们才说人心只是接近于道体。

    在上述推论中有三个重要概念:

    1,道的体,我们称之为道体。

    2,没有了拙性的人心,即是道体,这是指最理想的状态。

    3,我们现在所说的人心,即是指含有拙性的人心。

    从根本上说,这三个概念指的就是同一个道体,正因为人有拙性才分成了三个,才有了人心最接近于道体这种说法。

    我们现在能够隐隐约约体会到的,无疑是这个含有拙性的人心,当我们把心中的拙性逐渐去掉,人的心就会感觉到越来越虚空越来越广大,直到心中没有了拙性,全部都是巧性了,才能体会到人心原来是彻底的虚无的,这时候的人心就是道体,就是得道了。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传统文化论一心不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fbmd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