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是中华文化的一块基石,也是核心思想之一,深深的刻印在中国人的思维中。自武帝始开辟举孝廉,(《汉书武帝纪》: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孝不只是一种自身的修养德行,更是考察一个人责任和担当,选拔人才的重要依据。
论及孝,当首先谈及《孝经》以及“二十四孝”,《孝经》的作者众说纷纭,主要有孔子作、子思作、曾子弟子作等说;子曰: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经。《六艺论》:“夫子以六艺题目不同,指意殊别,恐道离散,后世莫知根源,故作《孝经》以总汇之。”夫子以孝为行道根本,以孝为“至德要道”,孝乃天之经,地之义也。若《六艺论》所言,孝经乃是统合六经的总旨,《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各经题目不同,侧重不同,难以统摄全体。
何为孝?天子诸侯至于庶人,皆需行孝,然孝有大小。天子爱敬事亲,德加于百姓。诸侯保社稷、守国民。卿大夫非先王之法言不言,非先王之法服不服,能守宗庙,《诗经》: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士人能敦行孝悌,敬父爱母即是孝。庶人之孝在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即是孝。
孝并非单一的“孝顺”,《礼记》云:孝子不服暗,不登危,惧辱亲也。不做见不得人的事,使父母招致侮辱是孝之第一。“扬名后世,以显父母”是中国人求取功名的最大动力,也是孝的最终体现,那普通人安分守己,不使父母蒙羞亦是孝。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能安分守己,立身端正,求学方不失正道。为孝者求学必勤,战阵必勇,居官必廉。勤学、战勇、清廉纵然不能名垂竹帛,自身亦能正气浑然。
二十四孝、弟子规诚非圣人之言,借圣人言语,桎梏于人之行。何以此言?卧冰求鲤的王祥被后世尊称“孝圣”,四肢通达,不思进取劳作,卧冰以求,此非慵懒也?姑不论神明,且说卧冰,天寒地冻若因卧冰而生疾患,绝非孝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