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三十一章:恬淡为上
原文:
1.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2.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3.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
4.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直译:
1.兵器,是不祥的东西,人们都厌恶它,所以有“道”的人不轻易使用它。
2.君子平日起居,都是以左边为贵;而用兵打仗的时候,就以右边为贵。兵器这个不祥的东西,不是君子所使用的东西,万不得已而使用它,最好淡然处之,胜利了也不要自鸣得意,如果胜利了欣喜若狂,那就是喜欢杀人。凡是喜欢杀人的人,就不可能得志于天下。
3.吉庆的事情以左边为上,凶丧的事情以右边为上,偏将军居于左边,上将军居于右边,这就是说要以丧礼仪式来处理用兵打仗的事情。
4.战争中杀人众多,要用哀痛的心情参加,打了胜仗,也要以丧礼的仪式去对待战死的人。
我的解读:
老子这一章的内容讲的仍是战争之道,是上一章的继续和发挥,是姊妹篇,共有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说明兵器是凶器,有道者不该使用它们。第二部分说明修道之君子,用兵若无仁徳,便不能得志于天下。第三部分则强调了用兵的策略和心态,体现了仁慈之徳,这是得志于天下的前提条件。
在老子看来,兵器是不祥之器,因此要尽量避免战争。老子把对兵器的看法融入到自己的哲理之中,他认为,战争是有悖于大道的,为得道之人所深恶痛绝。战争是不得已才运用的手段,和平的解决方式才是最好的,所以,在中国的古礼中,常常以丧礼的方式来对待胜利。
这一章着重从礼仪的角度来讲战争,按照中国古代的礼仪,主居石,客居左,所以居左有谦让的章思。
既然战争作为人类社会不可避免的一种现象,那么,回避它是不现实的。只有正确认识它,勇于面对它,并抱着正确的态度对待它,才能减轻战争带来的巨大危害,逐步消灭战争。
所以他说,”不得已而用之“。这个不得已指,当国家和民族遭到外部侵略,处于最危急的时刻之时,那是绝对要拿起武器,全民皆兵,与入侵者决一死战。哪怕打到最后一个人,毁天灭地,也要与之殊死决战。中华民族之所以几千年的文明得以延续和传承,正是有如此骨气所致。
但战争毕竟有巨大的破坏力,所以,在战争爆发前做好心理准备,当人们参与战争时,应当以一种恬淡的心境对待,即使胜利了,也不要妄自尊大,如果妄自尊大,就表明自己是乐于杀人的人,对于所有乐于杀人的人而言,他们只能逞一时之强,绝对不能长久地得志于天下。
在战争进行和最终的结局上,更要”恬淡为上“。一言以蔽之,就是”胜不骄,败不馁”。用老子的话来讲,“胜而不美”。不自鸣得意,不仅如此,还要用丧礼的仪式,善待对方战死的兵士。这些话是对那些喜欢穷兵黩武之人的警告。所以老子在这里讨论战争问题,并不是为用兵者出谋划策,而是为了反对战争。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主题。老子的这些论兵思想尤显得弥足珍贵。特别是现代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飞速发展,带来了兵器装备的日益高科技,更是令人担忧,今天老子的这篇文章显得尤为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