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传习录
《传习录》98:圣性与才力,犹如黄金成色与斤两

《传习录》98:圣性与才力,犹如黄金成色与斤两

作者: 觉晨_维心说 | 来源:发表于2017-07-31 23:33 被阅读0次
    《传习录》98:圣性与才力,犹如黄金成色与斤两

    2017-07-31, 上海

      维  心  说 

    这一段《传习录》阳明先生说的非常精彩,对每一个人都会有所进益。尤其重要的是,即使是普通人,甚至那些认为是比普通人还要愚钝的人,都不应该妄自菲薄,相反每个人都有用功的方向,都能成为圣人!

    那么这么重要的一段到底说了些什么呢?

    原文并不难懂,建议大家可以直接阅读原文。这里介绍大致意思:

    学生问,“要成为圣人可以通过学而达到,但伯夷、伊尹和孔子的才能与能力相比还是有所不同,难道他们都叫做圣人吗?”

    阳明先生说,圣人之所以为圣,只是因为他的心纯乎天理而无掺杂一丝一毫人欲。

    先生接着以黄金作喻,将人之圣性比喻成黄金的成色,将人之才力比喻成黄金的斤两,将人之私欲比喻成黄金中的杂质。我们都认为黄金很贵重,贵重的原因在于黄金的成色足,没有铜铅等杂质。不管黄金的斤两有多少,只要它没有杂质,我们就承认这是一颗纯金。同理,不管人的才力大小,只要他去除了私欲,我们就能称之为圣人。

    镒是古代的重量单位,一般指二十两,也有说是指二十四两。在本段《传习录》中,先生说,尧舜好比黄金万镒,文王、孔子好比黄金九千镒,夏禹、商汤、武王好比黄金七八千镒,伯夷、伊尹好比黄金四五千镒。但他们之间的差别只在于黄金的斤两差异,而不在于黄金的成色差异。

    即使只有一两的纯金,只要成色纯正,这和尧舜孔子文王等圣人没有本质的区别。

    所以说,我们不要因为自己的普通平凡而停止追求圣人之道。“人皆可以为尧舜”,这句话是从黄金的成色上来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最终炼成和圣人一样的成色!

    这也是“圣人可学而至”的道理,不管个人才能能力如何,只要肯下功夫,就可以成为圣人。只是有些人天资奇佳,能“生知安行”;大部分人普普通通,能“学知利行”;少部分人稍显慢进,也能“困而勉之”。只要肯下功夫,差别无非是有些人下一分工夫,有些人要下百倍、千倍工夫去实现同样的目标而已,但往圣目标从来不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

    那我们应该怎么去下工夫,去提升我们的黄金成色呢?

    用先生的话说,“吾辈用力,只求日减,不求日增”。

    减什么?减的是我们的私欲,减的是黄金中的杂质。每天减一分私欲,圣人之性越来越明;每天减一分杂质,黄金的成色就越来越纯。

    所以,才会得到“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脱洒!何等简易!”的结论。

    上面是本段《传习录》的主要意思,用学生徐爱的话说,这些解释足以破现在的儒者知识支离破碎的困惑。

    同时,觉晨也想在先生的观点上加以扩展一下。尽管我们和圣人只是才力上有差异,在圣人之性上都是一样的。但我们在去除私欲、惟精惟一的过程中,同样也能提升自己的才力,增加我们这块黄金的斤两!

    孔子不是生来就是圣人的,也是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实践而最终成为圣人。我们在提升成色的过程中,也能增加自己的斤两,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让更多的人认识自己的圣性,引导更多的人向圣人的方向前进。

    只是要尤其注意的是,增加斤两从来不是我们的目标。即使已经增加的斤两也必须是纯金而非杂质。斤两的增加是我们在追求成色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致良知而逐渐给他人自然而然地带来的正面的影响。

    圣性与才力,犹如黄金成色与斤两——是纯足黄金总会发光,是天生我才必然有用,即使只是一两之轻也能散发出绝美的心性圣道之光!


    原  文 

    希渊问:“圣人可学而至,然伯夷、伊尹于孔子才力终不同,其同谓之圣者安在?”   

    先生曰:“圣人之所以为圣,只是其心纯乎天理而无人欲之杂。

    犹精金之所以为精,但以其成色足而无铜铅之杂也。人到纯乎天理方是圣,金到足色方是精。

    然圣人之才力,亦有大小不同。犹金之分两有轻重。尧舜犹万镒,文王、孔子犹九千镒,禹、汤、武王犹七八千镒,伯夷、伊尹犹四五千镒。才力不同,而纯乎天理则同,皆可谓之圣人。犹分两虽不同,而足色则同,皆可谓之精金。

    以五千镒者而入于万镒之中,其足色同也。以夷尹而厕之尧、孔之间,其纯乎天理同也。盖所以为精金者,在足色而不在分两;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而不在才力也。

    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犹一两之金,比之万镒,分两虽悬绝,而其到足色处,可以无愧。

    故曰‘人皆可以为尧舜’者以此。学者学圣人,不过是去人欲而存天理耳,犹炼金而求其足色。金之成色所争不多,则煅炼之工省而功易成;成色愈下,则煅炼愈难。人之气质清浊粹驳;有中人以上、中人以下;其于道,有生知安行,学知利行。其下者必须人一己百,人十己千,及其成功则一。

    后世不知作圣之本是纯乎天理,却专去知识才能上求圣人,以为圣人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我须是将圣人许多知识才能,逐一理会始得。故不务去天理上看工夫,徒弊精竭力,从册子上钻研,名物上考索,形迹上比拟。知识愈广而人欲愈滋,才力愈多而天理愈蔽。正如见人有万镒精金,不务煅炼成色,求无愧于彼之精纯,而乃妄希分两,务同彼之万镒。锡、铅、铜、铁杂然而投,分两愈增而成色愈下,既其梢末,无复有金矣。”   

    时曰仁在旁,曰:“先生此喻足以破世儒支离之惑,大有功于后学。”   

    先生又曰:“吾辈用力,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脱洒!何等简易!”


    维心说:阳明心学传习平台

    除原文部分外,文章内容由觉晨原创,版权归“维心说”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觉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传习录》98:圣性与才力,犹如黄金成色与斤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fedl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