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代焚烧经学书籍,《礼经》缺失非常多。
西汉初年,只有高堂生保存下来《士礼》十七篇(就是现在的《仪礼》),鲁地的徐生擅长于礼仪。汉景帝时,河间献王得到很多《古礼》书籍,有《古文礼经》五十六篇,《礼记》一百三十一篇,其中有七十篇与高堂生传的《士礼》内容相同但文字多有不同。传习《士礼》的人,萧奋传授给孟卿,孟卿传给后苍,所传的内容只有十七篇,其余的三十多篇被称为《佚礼》。后苍讲授《礼》学并作《曲台记》,传给闻人通汉,同时也传给戴德、戴圣和庆普,因此《礼》学有了大戴礼学、小戴礼学和庆氏礼学。
庆普传给夏侯敬,经过数传,传到曹充,曹充传给其子曹褒,至此庆氏礼学盛行。
戴德传徐良,戴圣传给桥仁、杨荣。戴德删减《古文礼记》二百零四篇(这是孔门的弟子所著的书,其中也有汉代儒生增加的篇目)至八十五篇,此为《大戴礼记》。戴圣又删减至四十六篇,此为《小戴礼记》。马融又加入三篇,合计四十九篇。郑玄研究《小戴礼记》,并为这四十九篇作了注,又为《士礼》十七篇(就是《礼经》)作注,也为《周官经》作了注。
《周官经》这部书,在河间献王的时候,李氏献的书只有《周官》五篇,缺少《冬官》一卷,他就把《考工记》这本书加进来,以凑成六篇。后来,刘歆作为王莽的国师,将《周官经》第一次立学官,并定名为《周礼》。刘歆将这些传授给杜子春,杜子春传给郑兴,郑兴传给他的儿子郑众。同时贾徽、贾逵一同作《周礼解诂》,卫弘、马融、卢植、张恭祖都研究《周礼》,郑玄为《周礼》作的注可谓是《周礼》研究的集大成者。
以上就是《礼》学在两汉时期传承的大概情况。
(以上这些资料的来源有:《汉书 儒林传》、《汉书 艺文志》、《后汉书 儒林传》及《汉书》、《后汉书》各个列传,《经典释文》、《汉学师承记》、 胡培翚《仪礼正义》等书)
(另外,东汉以前是没有“三礼”这个名称的,《周官经》和《小戴礼记》本来就不是经,只是与《礼经》相辅的书而已。自从郑玄为《仪礼》、《小戴礼记》和《周礼》这三部“礼书”作了注后,“三礼”的名称由此确定再也没有更改过,到了后来,《小戴礼记》被定为《礼经》本经,更是错中之错,这就是研究学问没有先“正名”的结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