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灿的烟花》剖析

作者: 位本 | 来源:发表于2023-03-18 22:58 被阅读0次

    文章:永灿的烟花;作者:非村

    永灿是骑着爷爷的三轮车来的。他有个大计划,暂时还不能让他们知道。也许一直要等他从安平镇车站坐上15路车到市里的长途客运中心,然后买上一张去杭州的车票,他的爷爷奶奶才会在他的枕头下发现他留的纸条。

    第一段,是倒叙。

    最先出场的是“爷爷的三轮车”,三轮车贯穿文章,是永灿想捡烟花卖烟花的重要工具,也是爷爷奶奶生活的交通工具。后面有一段对三轮车的描写,其实是为了描写生活的贫苦、不容易,本文是留守儿童的主题,为何会留守?或者说父母为何要外出赚钱?穷,或是想要更好的生活。所以,一辆爷爷奶奶常用的三轮车、永灿两年前就已经学会的三轮车,都是为了描述生活的不容易。

    写作需要含蓄。作者不说穷,不说生活如何不如意,全都交给一辆三轮车来表达。

    三轮车之后,是有个“大计划”,全文往下(除了结尾)都是对这个大计划的描述,于是先把“大计划”抛出来,同时留下悬念,什么计划?一个计划,可以细分为:计划的目的、计划前、计划实施中、计划结束。

    在未展开讲解计划本身时,先把计划的目的点明:是为了买一张去杭州的车票。

    而最后一句,先把永灿的人物形象立起来——懂事。永灿是个懂事的孩子,为了不让爷爷奶奶担心,留个纸条告知他独自离家前往杭州的事。

    不过,在此之前,永灿得先筹到买车票的钱才行。他在安平镇来来回回走了很多趟,想过很多种方法。最先被他否决的是去农贸市场出卖地里的东西,因为爷爷每天早晚都要去地里巡视,那些大白萝卜、菜花还有他叫不出来名儿的,一个坑一个数,少一个都不行,等换成了钱,钱也有数,好像少几毛永灿就上不了学似的。他也想过去捡破烂,安平镇每个村子的村口都有一个专门丢垃圾的地方,砌成小房子的样子,总能从里面淘出点可以卖钱的东西,比如废旧的小电扇、塑料玩具、纸箱纸板,就是那地方实在太臭了,而且总遇到来刨食的猫啊狗啊,呲着牙呼哧呼哧,简直把他当成敌人。

    第二段,开始讲解首段中的“计划”之前,买车票需要钱,永灿没钱,需要赚钱,永灿需要想办法。作者开动脑筋,站在一个孩子的角度和村里的现实条件,思考要怎么赚钱——一、卖地里的东西;二、捡破烂。

    1、如果卖地里的东西,自己的学费要受影响、爷爷奶奶的生活也要受影响,这事儿不能干——继续细化永灿的人物形象,明理懂事。

    2、如果捡破烂,一个是臭,一个是有猫狗,永灿会怕,这事儿也不能干——这是一个孩子,一个心理健康同时又有些胆小的孩子,描述的是孩童的形象。

    但前几天他想到了个绝妙的主意。吃过晚饭他看了一眼天,天气很好,没有风也没有雨,他朝着屋里的爷爷奶奶大声喊,“我骑三轮车去玩啦,今天镇上要放烟花哦。”奶奶从窗户里伸出头来,“靠边骑,慢一点,看完就早点回家,九十点你爸爸妈妈就要打电话回来的。”

    “好嘞好嘞。”

    永灿有一个绝妙的主意,这里不点明,继续维持悬念。三轮车开始出现,要去镇上放烟花——这里故意不说是春节,只说要放烟花。永灿出门会告诉爷爷奶奶——懂事。

    最妙的却是这看似没有太大意义的四个字“好嘞好嘞”,这是纯粹语言上的妙,一个孩童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冒出来,这是一个孩子会作的回答,多读几遍,自己都成了孩童。

    永灿就骑着三轮车走了。这三轮车,有时候是爷爷摘了地里的菜踩着去农贸市场卖,有时候是奶奶踩着去农贸市场买回点新鲜的鱼和肉,比自行车好骑,不会摔,还能捎带东西。永灿两年前就会骑了,镇广场离他家五里地,走路半小时,骑三轮车十分钟就够。乡下路宽车少,永灿刚学会的时候,爷爷奶奶相跟着坐了几次,自家孩子心细稳重,骑车也让人放心,后来就经常打发他独自骑着去镇上买个东西、传个话什么的。

    这段如开头所说,对三轮车的描述,有以下几层含义。

    1、生活环境——需要种田,卖菜、买菜的交通工具;

    2、永灿聪明、学习能力强,同时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同样是树立永灿的人物形象;

    3、解释为何大晚上的,爷爷奶奶放心永灿独自出门看烟花。

    因为到得早,永灿占了个好位子。放烟花是七点,从六点半开始,人群慢慢嚯嚯往中间聚拢。他骑着三轮车紧贴着地上画着的警戒线,看着镇上的人把大大小小、红黄色的烟花一个个摆在地上,心里就像揣着火炉一样热起来。前几天他在废品收购站亲耳听到纸箱的收购价格是八毛钱一斤。烟花盒、烟花筒也算纸箱吧,厚实的纸箱啊,这炉火都要压不住从永灿的眼睛里冒出来了。

    烟花一朵朵在天上炸开的时候,永灿满脑子都在想自己坐着长途大巴车到达杭州的车站时,等在出口处的妈妈终于如释重负地吁出一口气,一把扯过他,生气地拍打他的背,用掺了普通话的方言骂他,最后又哭着把他的东西接过去,揽着他的肩膀走入黑压压的人群中。他抬着头,和周围所有人一样,五颜六色的焰火明明暗暗地照在他的脸上,所有人都在笑,但只有他的笑和这场热闹没关系。

    这两段对烟花的描写,开始揭晓“绝妙的主意”这一悬念的答案:捡烟花筒的废纸去卖。首段一个细节一个心理——“紧贴警戒线”和“心里就像揣着火炉一样热起来”,以此表示永灿心底的热切。

    第二段,永灿从捡烟花废纸的希望里想象计划成功之后和爸爸妈妈相见的场景。这一段的作用是为接下去的转折做铺垫,心里有多么热切,在现实的打击之下就会有多么地悲痛。这一想象有诸多的细节,全用动词来表达——吁、扯、拍打、骂、哭、接、揽,同时也表明他知道自己这样做会令爸爸妈妈担心,但他就一定要见到爸爸妈妈的迫切希望。

    “所有人都在笑,但只有他的笑和这场热闹没关系”,视角从永灿的脑海里跳出来,回到现实烟花的场景,直接表达心里的高兴。

    热闹过后,人们各自散去。永灿来到广场中间,捡起一个48响的烟花筒,眯起一只眼睛朝着被燎黑的管洞张望。火药燃烧后的气味带着黄纸的香气蹿进他的鼻尖,啊呀,真好闻呀。永灿在满是烟花筒的广场上忙碌起来,12响的虽然小,但是不占地方,随便塞个角落就好,48响的他得用两只手捧了,96响的好像是最大的烟花筒了,放在车斗正中间吧。这个火箭筒厉害,刚才他看到镇上的人举着放,“嘣”一声,焰火窜出去,跟打枪似的,还有后挫力,那个人一边放,一边夸张地嗷嗷叫,真有这么疼吗……

    烟花筒在三轮车上摞了两层之后,再放就要从车斗里掉出来了,永灿才决定不捡了。他还不会估重,不知道车斗里大概有多少,总之一定很多吧,肯定够换车票了,如果有多就给妈妈买个小礼物。他在大年夜的寒风里忙得浑身是汗,一停下来才感到有点冷,赶紧跨上车,吭哧吭哧骑回家去了。

    把车停在院子的一处角落,永灿又摸出一块雨布盖好,才回屋里陪爷奶一起看春晚。十二点一到,外面此起彼伏响起的“嘣梆”声,把睡眼朦胧的永灿惊醒了,电话应该是不会打过来了,但永灿并没有太难过,心里想着马上就要见到他们了,明天换了钱,最晚后天就能去。

    永灿努力地捡烟花,依然是诸多细节描写,都是为了表达永灿的努力,都是为了铺垫。

    “如果有多就给妈妈买个小礼物”——人物形象:疼爱爸妈;“又摸出一块雨布盖好”——人物形象:心细。

    第二天大清早永灿又趁着爷爷奶奶忙年里的事,吭哧吭哧骑着三轮车去镇上了,走了好几家废品收购站,都没开门。好不容易敲开一家店面就在住家下面的,老板看了眼三轮车里的东西,头摆得像个拨浪鼓:“烟花爆筒,都是纸浆,和纸箱不一样,你晓得伐,这东西里面都是黄泥、火药,杂质太多了,再利用的成本很高,我们收了也卖不出去,不收不收。”

    永灿一下子感到被抽了筋剥了皮,老板的话就是小针尖,圆鼓鼓的气球“噗”了几下就扁了。手脚发软骑回家,奶奶正端着一碗青菜汤年糕到处找他,他才想起来大年初一早起的年糕都没吃,肚子里空空的,满腹的委屈“哇”一声哭出来。爷爷刚从地里回来,看到满车斗的烟花纸壳还以为永灿想放烟花了,从口袋里掏摸出一个硬币大小的烟花,“今早上在路边捡的,我看引线还在,来来,爷放给你看。”

    前面四段的铺垫都是为了这两段的转折——永灿太可怜了,思前想后、忙前顾后,只是为了赚钱买票坐车去见爸妈,却计划破产。

    爷爷奶奶的形象在这一段更加鲜明,慈祥,疼爱孙子,两个细节——青菜汤、硬币大小的烟花。

    其实前一段有个字眼已经表明永灿会失败,但是却容易被读者忽略的,至少我忽略了——烟花盒、烟花筒也算纸箱吧

    很小的一只烟花,“啾”一声旋上半空,圆周的火花被转成更大的圆,像一顶彩色的小伞,越升越高。

    有人踏进院子,“永灿,我们回来啦,本想给你个惊喜,结果手机……”

    小烟花在窜到四五米的高度后,就灭了焰火,落在地上,几下滚到永灿的脚边,原来引线的位置变成了一个黑色的豁口,到处都是硫磺的气味。他又一次放声大哭起来。

    烟花作为文章《永灿的烟花》的“眼”,在结尾必然是要再次出现的,无论是第一段还是第三段。而结尾的出彩在第二段,故事又一次转折啦!永灿的愿望最终还是实现了,他见到了爸爸妈妈,他不用冒险出门,不用管烟花是否有价值。

    永灿总共哭了两次。第一次是因为忙活几天——从想到做到藏,努力了这么多却令人失望,伤心地哭了;第二次是因为爸爸妈妈回来了——自己白费了努力,甚至连爷爷奶奶都不知道他做的努力,虽然爸爸妈妈回家了,却不是经过他的努力见到的。这里不单单是喜极而泣,他的这层委屈比第一次的委屈更加更加厉害,有点少年的执拗在里面。如果没有这一次的计划,爸爸妈妈提前告知要回来,隔天见到时可能仅仅是笑而不会有哭了。

    烟花上了天——爸爸妈妈回来了——烟花又落了地,这个设计特别有意思。如果是我,可能我会把爸爸妈妈回家这一段放在最后,但如果是这样,永灿就不会又一次放声大哭起来,和第一次哭形成对比。让读者的情绪极致绽放,这需要作者具备极强的感同身受的能力,驾驭情感的能力。

    文章没有丝毫的赘述,字字珠玑,每一个字都有它的价值。人物形象的刻画又十分丰满,这样一篇微小说令人忍不住想多次阅读、令我忍不住做了个剖析。

    感谢非村给《永灿的烟花》美好的结局,留守儿童在当今社会依然普遍,祝愿所有的留守儿童都能尽早与爸爸妈妈团聚。

    另外,本文恰巧是2000字整,如此圆满,你猜,是故意还是无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永灿的烟花》剖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frer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