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阶段,片段一
《别装了,其实你没病》P160页
R•阅读原文片段
提问的技巧
当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都有一个解决问题的习惯性思维,就是去分析为什么。好像把产生问题的原因搞清楚了,问题就解决了。但是,很多问题,就算你把为什么背后的理由都穷尽了,也一样无从下手。
分析原因并没用
大家有没有听过这样一个笑话,说在某天早晨,有十个同学上课迟到了,被老师叫去谈话。老师开口就问,你们为什么迟到?一个孩子说,我昨晚睡晚了,第二个孩子说路上堵车,第三个孩子说我家闹钟坏了,第四个孩子说,我爷爷早上起来忘记叫我了。。。。。轮到第十个孩子的时候,这个孩子看了看老师,哇的一声哭了起来。老师连忙问她为什么哭,她说,我想好的理由都被他们说完了,现在我想不出来了。
在这个笑话中,很多原因不是我们能够解决的,也就是说在这类问题中,分析原因和解决问题之间,并没有真正的联系。
也许你还是不能理解,那我们再想想小时候的事儿。
当我们考试不及格的时候,经常会被家长问,为什么没有考好?你通常都是怎么回答?
老师出的考题太偏啦!
我们班成绩都不好,及格的不到一半。
考试当天我太紧张了,影响了发挥。
这些原因对于问题的解决,有什么实际意义呢?答案是没有。
假如我们换一个问法呢?
——老师,对不起,我迟到了。
——假如明天可以早一点到的话,你可以做些什么呢?
——妈妈,我这次考试没有及格。
——假如下次能够有进步的话,接下来你可以做些什么呢?
你会发现,当我们停止了对产生过去问题的原因的关注,转而开始围绕未来的目标想办法的时候,解决问题的办法,就会出现了。
I.这个拆页使我联想到了一直想每年重读的《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的“关注圈”和“影响圈”的内容,积极主动的人专注于影响圈,他们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他们的能量是积极地,能够使影响圈不断地阔张和成长。反之,消极被动的人则全神贯注于“关注圈”,紧盯他人弱点,环境问题以及超出个人能力范围的事情不放,结果越来越怨天尤人,自艾自怜,并不断为自己的消极行为寻找借口。在这本书中我同样的找到了解决从关注圈到影响圈的办法,做出承诺,信守诺言。我给自己的承诺是这次有多难也一定要完成这次训练营。
A1.我承认自己就是一个关注于“关注圈”的人。到处找别人的问题,找客观原因,就是很少主动寻找自己身上的原因。然后结果就是长期的做事消极被动,拒绝个人的成长。这个拆页的学习使我知道了更多地纠结于“关注圈”对于个人成长起不来多少正面影响反而会拉我成长的后退,我应该把精力更多的放在提升自己的“影响圈”上面。
A2.规划应用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一书提供的“关注圈”到“影响圈”转变的方法就是1.做出承诺,信守诺言2.确立目标,践行。
在训练营开始的第一天我就给出了18年的第一个小目标:1.通过拆书家训练营,并且之前对至少三人说过今年的大目标成为三级拆书家,这就是我对于自己,对于凝琪准师父的承诺。2.为了不让自己成为不靠谱的人,我决定给自己的小目标增加点彩头,如果通过了21天拆书家训练营奖励自己一只心仪的日本自动铅笔。(万一真的不通过退掉所有微信,QQ群,卸载电脑,手机上的聊天软件,游戏以及其他与学习无关的软件闭关到农历年后3月,重新再来。寻求至少一名分舵的拆书家监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