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被看见”

作者: 李燕心灵成长 | 来源:发表于2019-01-25 19:08 被阅读770次

      一直想写一写“被看见”,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这是沟通交流的前提,也是铺路搭桥的基石。

      就像今天海燕发的那段话“当孩子处于强烈的情感中时,他们听不进任何人的话。他们不会接受任何意见或安慰,也无法接受任何建设性的批评。他们希望我们能够理解他们心里在想什么,而且,他们希望不用完全说出自己的遭遇,我们也能够理解他们。”

      周三读书时大家一起聊天,聊到往往因为生活中许多的“看不见”,给孩子给家人制造了一些情绪上的小伤害,同时给生活带来接连不断的小麻烦。

        家里的电饭锅不好用了,老公专门挑了最贵、最高档的兴冲冲带回家,太太摆弄一番,拉着脸说“买的什么东西嘛,这么费事,这么复杂,还这么贵,真不知道过日子!”兴冲冲的心凉了半截,老公“想给家人最好的”的心意没有被看到,对家庭的“负责和担当”没有被看到。老公很郁闷,太太也很郁闷,因为太太“很想为家人做好饭,同时又不太擅长驾驭智能家电”的小尴尬也没有被看见。其实夫妻二人行为的背后,都是对家满满的爱,却因为相互没有“被看见”“被理解”而造成爱的沟通障碍。

      孩子自认为很努力学习,成绩终于有些起色。当把成绩单交给爸爸,得到的评价却是“一般般……”孩子心情很失落,因为她的努力,她想要上进的心没有“被看到”,她想要的一句肯定与鼓励也没有得到。

      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事例很常见。

      放假了,孩子对新买的漫画书孜孜以求之,如饥似渴地沉浸其中,妈妈劈头盖脸一顿批评“看看你啥都顾不得了,都多么长时间了,不要你的眼睛了!一点自制力没有!”妈妈只看到了女儿没刷牙没洗脸,只看到了她不爱护眼睛。而她的求知若渴,她对钟爱之物的执着,妈妈没有“看见”,放假了,我终于可以撒个欢了的小心愿没有“被看到”。当然,妈妈的担心也是因为爱,只是这样的表达方式,已经很难让孩子感受到是爱了。

      我们为什么需要“被看见”?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若一味被忽视、被无视,不被在乎、不被认可。就很容易产生深深的无价值感、渺小感、不存在感,这些感觉很容易影响“自我感”的建立。

      而“没有自我”的感觉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我是客观存在的,可我却感受不到我的存在),于是我就会从外在寻求一切的认可,来确认自我的价值,所以我就会越来越在乎别人对我的评价。

      我宁可是委屈自己去听别人的话,或是与别人不断地抗争来证明自我的存在。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外部评价机制”,别人才是“我”的标杆,而外部这个动来动去、永不固定的标杆,就会不断引发自我的内部冲突。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说“要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先处理情绪,就是“看见”对方的情绪,看见情绪背后的需求,情绪背后的表达,以及行为背后的动机。“看见”就是一剂安抚心灵的良药,“看见”就是在告诉对方“亲爱的,我知道你的感受,我懂你,我尊重你的感受”“我是跟你在一起的”,“看见”就是在两颗心之间搭建起桥梁,你走进他的心,同时他也允许你的走近。如此,有了心的链接通道,你才能将你的帮助、你的建议输送给对方,这样才是有效沟通的前提。

      很多时候,心灵需要的不多,它需要的只不过是一句认同罢了。

      “善解人意”的人,总是让人很愿意亲近,因为她总能给别人“被理解、被包容、被温暖”的感觉。也许你会说,我自己尚且还处于情绪中呢,如何能兼顾到别人的感受?这确实是真的,当你被情绪纠缠住时,你也处在没有“被看到”的境地。这就需要我们,首先学会自己“看到”自己的情绪,看到我自己的心理需求。

      儿子长大了,有时面对他强硬的态度和不容置疑的坚持,权威被挑战的愤怒与难过,不免升起。看到情绪升起,我停下来,告诉自己“我看到了这个妈妈,因为儿子的一句顶撞让她生气难过,是啊,作为一个爱孩子的妈妈她怎么能不生气难过呢?”先认可自己的情绪,同时继续想一想,“她认为儿子是在顶撞她的爱,这是真的吗?其实儿子顶撞的只不过是她的唠叨而已。你喜欢被唠叨吗?不喜欢。所以儿子不喜欢被唠叨是多么正常的事情啊。如果儿子对你的安排百依百顺,唯唯诺诺,你会喜欢吗?不会。所以,儿子坚持自己的想法,并尽力维护自己的想法,你能接受吗?能,因为我希望他是有自信有主见的孩子。”

      所以,当你尝试着一次次停下来,并“看见”自己的情绪和心理需求时,你就很容易从情绪中跳脱出来,不再被情绪牵着鼻子走。同时,慢慢你也就学会了“看见”对方的情绪,“看见”对方的心理需求。于是,慢慢你也就成了那个“善解人意”的人。

      生命的终极需求和表达有二:要么在表达爱,要么在呼求爱,  这也是人的最原初动机。如果不会看,不妨可以问自己“我的这个行为,是在表达爱还是在呼求爱?如果是表达爱,我这样的表达方式,对方能接收到吗?如果是在呼求爱,我这样的呼求方式,对方能感受到吗?”对自己,要多在表达方式上下功夫,争取使沟通顺畅有效。而面对对方,要透过对方这些行为,看一看他的初始动机是在表达爱还是在呼求爱。他的表达方式我暂时不能改变,但我可以学会看到他行为背后,表达的需求是什么。当你学会看了,自然他就会被尊重到,人一但被尊重到,其行为也自然会慢慢变得和缓有爱。

      练就如此的“火眼金睛”,战火怎能绵延?邦交永固,爱与和平自然到来。

      因为东方人的含蓄之道,我们不太擅长表达感情,不太擅长表达爱,所以,我们更需要学会“看见自己”“看见别人”。

      学会“看见”,同时也要学会“表达”,教孩子学会“表达”,学会有效沟通:

1.表达你想要的,而不是不要的。

2.表达感受,而不是情绪。(表达自己的愤怒,而不是愤怒地去表达。)

3.表达你的需求,而不是抱怨。

4.不要让对方猜测,我想要什么。

5.表达你要去的方向,而不是抱怨你所在的位置。

6.看目标而不是陷在事件里。

以上的每一条,可以举不同的例子来多多练习。常常练习,才能在你需要的时候随时拿出来用。

因为经过训练的心灵,可以成就更多的幸福!

另:亲爱的,如果您觉得这篇小文让您有所收获的话,感谢点赞,您的赞赏也是我继续努力的动力。因为我也看到了我需要被认可、被鼓励的需求。谢谢你,我爱你!

关于“被看见”

相关文章

  • 关于“被看见”

    一直想写一写“被看见”,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这是沟通交流的前提,也是铺路搭桥的基石。 就像...

  • 关于看见与被看见的故事

    Connect Manager(联络官) 的简写 是CM ,好巧,厘米 Center Meter 的缩写也是CM,...

  • 看见被看见

    生命的最本质的需求,是被看见。 在和别人交谈和相处的过程中,投过点点滴滴的投射或者感受,看见了对方的局限或者是不足...

  • 身心灵成长

    关于看见与被看见,对自我的定位,以及与情绪的对话都是经典。 一直不习惯看见,更不习惯看见别人,只是等着被看见,当没...

  • 看见与被看见

    不知道提笔写点什么,也不知道通过这大半年的浸泡收获了些什么。同事娟来跟我红着眼圈说工作的烦恼,让我有了一次反省自己...

  • 【看见与被看见】

    只要有任何一个人在任何一个时刻和你产生过连接,你就不至于孤独。所以 you saw through me 是一句非...

  • 看见与被看见

    大家好,我是小樊,今天是2021年2月18日,是我挑战成长的第380天,今天我想分享的是看见与被看见。 初六上午终...

  • 看见与被看见

    走在路上,迎面一辆单车飞驰而过,“啪”一声,一袋东西掉在地上。有人冲骑车的女孩喊,东西掉了! 骑车美女同时掉头骑过...

  • 看见与被看见

    今天的主题是看见与被看见。 写这个主题的想法是因为早上冥想分享时,童童问了我一个问题: 当我进入别人直播间,如果主...

  • 被看见

    今天早上去吕岭幼儿园总园,临走前有个小插曲,有个小女孩由生活老师牵着,在教室门口一直哭,听到老师重复对她说,妈妈肚...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被看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frv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