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思简友广场想法
“荒唐言”“辛酸泪”到底想说什么?

“荒唐言”“辛酸泪”到底想说什么?

作者: 奇思异笔 | 来源:发表于2021-02-25 09:24 被阅读0次

    《红楼梦》第1回非常重要,而这一回里有一首定场诗——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按说,一部小说,把故事说好、人物写好就已经可以引人入胜了。但红楼作者用大量的象征和隐喻,给读者设置下了重重谜题,通过前面的讲解,你已经有很深的体会了。连作者自己都说是“满纸荒唐言”,担心读者不能解其中真味。

    为什么要写“荒唐言”

    那他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呢?

    你也许听过一种解释,说清代文字狱太厉害,作者只能把真正的主旨埋得很深。

    也有人说,曹雪芹是要拿一部“大旨言情”的小说,来对抗“存天理灭人欲”的宋明理学,可是怕不为世俗所容,所以不得不曲折隐晦。

    我觉得,从规避文字狱和对抗宋明理学来看《红楼梦》,就把作者的野心看小了。

    我的解释是,作者搭建出这么宏大的一个哲学架构,是想用尽全力,通过小说来求证一个命题:生命的存在,究竟意义和价值何在。

    首先,有必要为朱熹正一正名。其实曹雪芹不但不是他的对立面,反而跟他有心意相通之处。

    你可能会说不对啊,朱熹说“存天理,灭人欲”,跟《红楼梦》简直差了十万八千里!这句话的确是朱熹说的,前半句“存天理”倒不难接受,但是跟“灭人欲”这三个字放在一起,就有点儿惨绝人寰的味道。主张灭绝人性的朱熹,怎么可能跟曹雪芹心意相通呢?

    我首先要说,这样来认识朱熹,真是一个千古奇冤!关于什么是该存的天理,什么是该灭的人欲,你该听听朱先生自己是怎么说的,他说:

    “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

    这话说得很明白不是吗?天理和人欲之间,差别只在于“度”!

    在中国的哲学里,从地根儿起就有着天人合一、天人不二的观念。合理的、正常的人欲就是属于天理范畴的。而不合天理的所谓人欲,是过度的非分之欲,比如说贪欲、嗜欲等等。

    所以,在朱熹的本意,灭人欲,是要节制欲望,跟我们今天反省奢靡浪费、反对暴殄天物差不多。

    但是,无论如何,误会发生了,这六个字,成了朱熹老先生给自己挖的一个巨坑,被后世痛骂了几百年。

    其实,反倒是曹雪芹,比较能心平气和地对待朱熹。比如这句话,曹雪芹就听着很顺耳——朱熹说:“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

    但是,曹雪芹又觉得这话还没完全说到位,所以,他就挥洒大笔,改成了:“凡天下之物,皆是有情有理的,一旦得了知己,就极灵验的。”

    这是第77回,宝玉对着袭人说的,这是《红楼梦》里非常重要的一个哲学观点,只可惜被袭人当作了痴话,一般读者也基本都忽略了。

    思想太丰富,竟成“荒唐言”

    天下之物,不但有理,而且有情,其实这既是曹雪芹的自然观,又是他的生命观。

    他想对全天下人说:生命之所以可贵,就是因为有情,有真情、有深情,而这种生命之情,是自然的、正当的,是跟天理合一的!

    前面几讲,我曾经拿《西游记》和《红楼梦》来做比较,其实,我觉得曹雪芹倒挺像齐天大圣的。

    首先,他对世界、对生命充满了好奇心,儒道释这个强大的价值观体系,就是他为生命建立起来的坐标系。但是同时,他又气魄非凡,多强大的外部思想都不能网罗他、绑架他。

    所以,无论孔子、老庄、佛陀,不管名头多大,曹雪芹对他们都敬而不畏,取我所取,用我所用,但是绝不闭着眼照单全收。

    他像那只胆大包天的猴子一样,上天入地,从自然观、生命观、宇宙观、人性论各个方面,把古往今来的智慧翻腾了个遍,来开辟自己的精神版图。

    然后,那些跟他的生命产生了化学反应的智慧精华,被他吃进肚里,融进血里,跟他自己生命里的悲欢离合发酵在一处。

    他这么拼,就是想拿出一部带着自己的生命温度的大书来,要从自己的肺腑里掏出一份宇宙人生的答卷来!

    他的这份答卷,对儒道释既各有所取,又各有所弃,最终熔炼为一炉。

    作者从儒家里取来立足人本、提倡仁爱,从道家取来天人合一、万物有情,这都是佛学无法提供的。

    但是,儒道两家都重生不重死,刚好,佛家 “成住坏空”的宇宙观,可以弥补中国本土哲学对死亡思考的不足。

    所以你现在看到《红楼梦》的哲学架构,是儒道释三家从社会观、自然观、宇宙观三个向度构成的三元互补的价值体系。

    你看,《红楼梦》机关重重,并不是作者有意为难读者,而是他所借助的思想资源太过丰厚,作为小说家,他又不肯机械说教,自然就有了种种“荒唐言”。

    曹雪芹的“破空立情”

    那么,从哲学上来讲,作者所理解的人生意义究竟是什么呢?曹雪芹选择了一位最合适的人,来回答这个问题,这就是太虚幻境的主人,也就是《红楼梦》哲学空间的最高主宰者——警幻仙子。

    第5回,在太虚幻境,梦中的宝玉听到警幻仙子说,她对宝玉的期待是:以情悟道,守理衷情。

    注意,这里出现了中国古代哲学里的三个重要概念:情、理和道。

    可以说,《红楼梦》哲学核心的核心,在这儿出现了。曹雪芹心里有一种理想化的期待:每个人终其一生,都能把“以情悟道,守理衷情”当成一辈子的大学问来作。

    情是生命的根本属性,同时,深情也是通向真理的道路,这就是“以情悟道”。

    那么什么是“守理衷情”呢?它指的是,属于普遍共性的天理,当然应该被遵守;但是,属于个人的情感,也应该得到尊重和珍惜。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清代的小说《红楼梦》跟明代的戏剧《牡丹亭》有精神上的传承关系。

    一般人对《牡丹亭》的认知,更接近一个公子佳人的爱情戏,但在汤显祖那里,这部剧却几乎是一种哲学的努力。也就是说,杜丽娘这位弱女子,其实是一个哲学性的存在。

    杜丽娘,为了心里的一往情深,不但生而可以死,甚至死了还能复生,这多么荒诞!但是汤显祖说,我就是故意要用这种荒诞的方式,来讨论一种纯粹的、哲学性的生命真情。就是要用“情”,来挑战那些道学先生的“理”。

    你看,汤显祖在用情反驳理;曹雪芹呢?守理衷情,他在努力建立起情和理之间的中和关系。

    是时候回到小说第1回,我们看看“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背后,关于宇宙人生,曹雪芹到底想说什么?

    你看,求法的空空道人,经过大荒山青埂峰,读过刻在石头上的《石头记》之后,三观尽毁,不再叫空空,而改名叫情僧。

    以情字取代空空,这是曹雪芹的“破空立情”。他在告诉你,不管经历怎样的人世沧桑,都不要让自己沦入虚无。人间最有价值的是,爱、深情和温暖。

    我前面讲过,《红楼梦》的主题是二元性的,证空与证情。但是,空和情是对立的,最终到底归于空,还是归于情呢?

    《红楼梦》的哲学版块讲到这里,你应该知道,作者最终有破有立,破空而立情,从理性认知要洞悉一切归空,但是从生命信念上要坚守深情。在这个意义上,《红楼梦》的另外一个书名《情僧录》,确实有点破主旨的作用了。

    大荒山那座山峰的名字,叫青埂峰。作者命名这座山峰,是要用谐音告诉我们,天地之间以情为根。人类的深情就是立在天地洪荒间的一根擎天柱。

    小结

    最后,我要对比一下张爱玲和曹雪芹,算作总结。

    张爱玲一生痴迷《红楼梦》,她的作品字里行间,也往往带着《红楼梦》的印记。但是,他们之间却隔着一道鸿沟。

    张爱玲也目睹繁华谢尽,最终她的眼里,只剩下荒凉和残酷。但是曹雪芹,见证过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可是他仍然含着泪、带着笑,无不接纳,无不包容。

    和你分享我喜欢的一句话:“不患于死,不患于生”。真正强大的人格是,不仅释然于死,而且,释然于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荒唐言”“辛酸泪”到底想说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fsyf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