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坚守课堂,一起观课”的第八期,在年里,在节里,但我们依然在一起观课,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王崧舟老师执教的《表里的生物》这节课是一节好课,那什么是好课呢?好课有什么标准呢?我带着问题去阅读。
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怎么教》这本书中找到了答案,里面提到好课有五个特点,分别是:充分运用课文、实践活动丰富、突现语言学用、关注技能训练和重在集体训练。
那我用这五个特点对照这节课来看。
充分运用课文这一点,在课堂上体现得很充分了。在此基础上,王老师的实践活动很丰富,设计也非常的巧妙。课堂的前后都有串联,前面是主题和学过课文的联系,加深对主题的理解,最后是把冯至后来的成就和他小时候的习惯联系起来,深化主题,不断加深对于“我”是什么样的人的理解。
整堂课有两个主活动,活动一:理一理、找一找;
活动二:写一写、议一议。这些活动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思考、练习的时间,是有效的课堂实践活动。
在创设课堂实践活动中,也重视真实的情境、复合情境的情境,文本情境和现实情境相融合,让学生走进文本中去体现“我”的思考,体验“有限的经验+大胆的猜想+小心点求证”的科学思考、证明的过程。
好课的第三个特点是突现语言学用。
在教学中,学生不断地学习“有限的经验+大胆的猜想+小心的求证”的表达方式。在最后正反方的写和议中,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这就是重视语言学用的教学。
不单如此,在王老师的教学中重视技能训练,提取关键词、文意概括、批注课文等都属于能力训练。
《表里的生物》的单元主题:科学发现的机遇,总是等着好奇而又爱思考的人。
王老师的课堂也重视集体训练,这里的集体训练不是我所以为的热闹的小组合作。余老师说所谓“集体训练”包括课文读背、独立思考、圈点批注、课中写作的活动。
在这节课里有学生多次默读的时间,并且在默读中圈点批注,去寻找证据的过程中,有很多独立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并且在学习活动中多次强调独立思考,有根有据的思考。这些都是有一定时间长度和有思考力度大教学训练活动,这就是有效的集体活动。
在预习单中关于“我”的发现是否意义的讨论也强调要有独立的思考。
在活动一中的“找一找”环节:
课文中哪些地方在写“我”相信这个结论,用波浪线画出来。
这里强调圈点批注、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强调要有根有据的思考。
在活动二,在正反方辩证思考中,在课堂书写活动中再一次强调独立思考和有理有据的思考。
这次观课我最大的感受是用五个好课的标准去对照着去看课,会更加能够看懂课堂活动背后的巧思。以后我不单单要运用这五点好课特点对照着观课,还要对照自己的课堂,看看自己课堂是否做到了,还有那些需要改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