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傲雪如梅
2018年12月14日 星期五 晴天
儿时的记忆里,晚上能有一场电影可看,就像过节一样热闹、兴奋、惬意、舒爽。
翻阅生活的日历,有很多往事随着岁月的流失而渐渐淡忘,但童年时期看露天电影的情景,至今让我记忆犹新。
上世纪,七十年代,农村文化娱乐生活十分单调,村民们每天忙碌在田间地头,那时候,如果晚上可以看一场露天电影,是村民盼望已久解乏最好的乐趣。
童年回忆,看露天电影对于60、70后,一提起露天电影,心底就会升起一股浓浓的怀旧味道:银幕一经挂起,大人小孩就哗啦啦搬来小板凳,在晚风轻拂的夜晚,阵阵爽朗的笑声中洋溢着幸福。
星空之下,放映机投射的光束播放着另一个世界的故事,至今回忆起来那种美好,都似乎只存在于梦中。
在我的记忆中,看过的这些电影印象深刻:70年代,在我童年的时候最喜欢看的电影是战斗片,那时还是黑白影片《地道战》《铁道游击队》《狼牙山五壮士》《大刀记》《鸡毛信》《上甘岭》《地雷战》……
童年回忆,看露天电影情感类的电影有《他俩和他俩》《甜蜜的事业》《从奴隶到将军》《戴手铐的旅客》《高山下的花环》《喜盈门》……
其中记忆深刻,刻骨铭心的影片是小时候看过的《鸡毛信》剧情内容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作品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华北抗日根据地龙门村,有赵姓父子俩,父亲老赵是民兵中队长,十二岁的儿子海娃是儿童团团长。
一天,父亲得到鬼子要进山抢粮的消息,便让海娃送一封有关攻打敌人炮楼的鸡毛信给八路军。
海娃以放羊作掩护,携信上路。 不料途中遭遇鬼子,海娃急中生智,将信藏在了头羊的大尾巴下面。鬼子们抢了海娃的羊,还逼迫他带路去龙门村。 晚上,海娃乘敌人熟睡时,取信逃跑。
途中,信一度失而复得,但海娃却再次被敌人抓住。机智勇敢的海娃故意把敌人引入歧途,至此,敌人才知中计,拔枪打伤海娃的手。 千钧一发的时刻,八路军赶来搭救,全歼了敌兵。
海娃完成送信任务后晕倒了,八路军根据鸡毛信里提供的情报,炸毁了敌人的炮楼,并活捉了猫眼司令。
《鸡毛信》电影是我童年们时代,曾经家喻户晓的优秀抗战题材的儿童文学作品。
记忆中,还有另一部让我感触颇多的电影是《喜盈门》。
在《喜盈门》这部影片中,最深刻的一幕是强英不给爷爷吃饺子,倒是孩子把饺子端出来送到爷爷面前。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是为什么有些人缺失了?
先看看强英,不可否认是那个时代太穷了,穷得连饺子都不是说想吃就吃的。物质财富的缺乏导致你多了而我就少了,饺子可以给丈夫吃给孩子吃,但是给爷爷吃就心疼了。
如果现在,一顿饺子你会心疼吗?但是,同一个时代,水莲为什么那么知冷知热呢?
这部影片的矛盾冲突主要就集中在两个妯娌之间:强英和水莲究竟谁更“聪明?”在剧情中“分家”那段场景,让我感慨万千,这就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
从少年时代观看《喜盈门》电影之后,就一直影响着我的价值观,这部电影的精华让我受益匪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