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生命不息,写作不止。每天写1000字想法
拆文2: 跟爆文大咖一起学讲故事。

拆文2: 跟爆文大咖一起学讲故事。

作者: 冰雪溪 | 来源:发表于2019-03-15 12:23 被阅读91次

不知道是不是孕妇效应,最近我发现各大头条都在频繁转发李月亮的文章。

虽然知道人家本来就是咖,但还是非常惊叹TA最近的出镜频率。

拆完文章《最新离婚大数据曝光:所有的分手,都是蓄谋已久》,终于明白了TA的文章为什么会这么抢手——

还不是因为TA太会讲故事了?

讲故事这一点,已经是新媒体人的共识,但读了这篇文章才发现:

知道讲故事和会讲故事,真的是两码事儿。

作者讲故事的本领已经出神入化,如果单纯以读者身份进入文章,代入感实在太强了,会难以自拔。

我也是读了好多遍,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提醒自己第三者的身份,才得以抽离故事,多少向作者取一点真经。

1、用户思维,读者视角。

文章中多次出现“是啊,看起来”,这种字眼启动了与读者对话的模式,得到老师王烁称之为写作的经典模式。

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用户思维,或者客户思维。

遇到这种字眼,很容易引起读者角色代入,引发意见,产生共鸣。

同时“看起来,听起来,看上去”等字样,削弱了作者的主观判断,让人不知不觉接受作者的观点,请君入瓮。

有时,我们在写观点文时,感觉写着写着就上纲上线了,语气咄咄逼人,不妨停下来,检查一下是自己在说话,还是跟别人在说话。

只顾自己表达,不顾读者感受就很容易导致读者弃你而去。

所以王烁老师说过:

表达欲太强的人,是写不好文章的。

我们上学的时候写议论文,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直抒己见,气愤填膺,杀气腾腾,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写的时候很爽,也能得到老师的好评,但往往老师跟你一样,都站在作者视角去读这篇文章。

但如果从读者的角度却经不住推敲。比如跟你持有不同观点的人,就会觉得你说话太绝对,不留活口。

这种写作文遗留下来的学院派的风格,根深蒂固,直接影响了我们成年后的写作风格。

我在刚写新媒体文的时候,也暴露了非常强烈的说教感和抨击感。

有时编辑第一遍读的时候也很爽,马上留用了文章。

但后来文章却没有发表,是因为编辑事后缓过来了。

其实事后我也能缓过来,跟编辑核实一下感觉,确实是因为说教感太强,这是新媒体文章的大忌。

但我们也不要被王烁老师这句话吓到,而是要积极想办法,多想想:怎样才能制造出对话的感觉?

我们可以试试作者提供的这些字眼,

是啊……

看起来……

诱导一下自己,想象你对面有个人,你始终在跟他说话。

2、要命的细节描写,让你身临其境。

如果你仔细体会就会发现,细节描写往往能够带你进入某个情境中。

反之也同样适用,要制造某种情境,就要有相关的细节描写。

美国悬疑恐怖作家斯蒂芬.金,在《写作这回事》中,曾经教给我们一个写作窍门:

情境,往往比情节更重要。

他说,在写故事过程中,不用过多考虑情节设置。只要制造出一个强大的情境,自然能够推动故事情节不停往前走。

而文中许多细节描写,同时也制造出了身临其境的感觉。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那天姐夫在玩游戏,姐姐拖地。拖到她那里时,她说你抬下脚,他没抬,她就拍拍他胳膊,说你抬下脚。
她看着他愤怒又难看的脸,他胡乱卷起的睡衣袖子,他肥硕的肚子,凌乱的头发。
她没说话,平静的拖完地,洗干净手,去小区的河边走了一圈,很快想清楚了:非离不可。

怎么样,有没有被“她”代入进去?如果你是一个女人,肯定有太多画面浮现在你的脑海中,不知不觉,你早就变成了文中的她。

这就是情境制造出来的画面感,而这种情境往往是和细节绑定的,因为细节都是在特定的情境下发生的。

自媒体人Spencer曾经说过:

想要有用户思维,就要在读者脑中画一幅画。

用什么来画呢?

用情境,用细节。

3、人物的语言把你拉进现场。

朱自清在《背影》中曾经说过:情郁于中,必然发之于外。

积攒够了情绪,人物就要开口表达自己的愤怒了。

能量的爆发,尽在人物的语言中。比如文中的姐姐,情绪激动下说的话:

是小事吗?两个人的家,我有干不完的活,他有打不完的游戏,俩人一天说不了三句话,他脑子里光想着自己什么事儿必须由着他,这日子怎么过?还有几十年呢,你们说怎么过?!
我明明自己也能过的很好,为什么要在家里养个爷?!
这事我想了好几年了,不是一时冲动!谁闲着没事儿离婚玩!

这种话放在生活中都是牢骚、抱怨,如果由作者转述,我们会非常厌倦地跳戏。

但从姐姐的口中说出来,就很有现场感,是非常有力量的情绪爆发。

借姐姐的口,把牢骚搬上了舞台,作者又变成了观众,读者一下被姐姐上身。

可想而知,这篇文章多么吸引那些身陷生活琐事的妇女。

身为女人,谁又不是呢?!

4、故事的重心,在后半部分。

作者不仅会故事,利用故事讲道理的本领也够强。

不仅有吸引人的小故事,也有大篇幅的讲道理,抛观点。

但作者在讲道理的时候,让人感受不到上纲上线。不仅因为有故事的充分铺垫,还因为作者会适当发挥一下故事,然后加上一个干脆利落的观点。

我们来体会一下:

第一次向离婚,她忍了。第二次,忍了。第38次,忍了……到了第187次,她实在找不到忍下去的理由了。

紧接着抛观点:

可怕的是,男人往往后知后觉。女人已经忍无可忍了,男人还觉得挺好的呀,你闹什么闹。
不,你觉得突如其来,他其实蓄谋已久。

适当延伸和发挥一下故事,和干脆利落地讲道理一样重要,增加了故事的分量,观点的重量。

如果我们一味迷信会讲故事就能写好文章,那这篇文章的重量是不够的。

有个知音编辑曾经说过,判断好文章的方法就是拎一拎

在写作中,我越来越理解这三个字的含义。

有时文章写出来会觉得太单薄,就是因为我们只注重讲故事,最后一句观点草草结束,还以为这是自媒体的套路。

其实,是我们没有在故事和观点的衔接部分下够功夫。

经常提醒一下自己:

你要表达什么?这样会不会没有弹性,太突兀了?你还可以怎样改进一下?

这篇文字就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本。

故事的厚重感,最终会落在后半部分。

像《伊索寓言》,单纯看故事,印象也不会太深刻。因为有了最后的道理,我们才一下被点化。

而《伊索寓言》这种幼稚的套路,早就满足不了现代人的胃口了。

金句固然重要,但从故事到金句的过渡部分,关系着读者是否接纳你的观点。

以上,与你一起分享。


作者:冰雪溪。

用文字认识自己,用文字与你相遇。

公众号@冰雪溪

相关文章

  • 拆文2: 跟爆文大咖一起学讲故事。

    不知道是不是孕妇效应,最近我发现各大头条都在频繁转发李月亮的文章。 虽然知道人家本来就是咖,但还是非常惊叹TA最近...

  • 爆款文大咖――鲁迅

    看到这个题目你是不是觉得我有点儿神经错乱,因为在鲁迅那个时代互联网还没有出现,更无所谓“网文”;而我要告诉你的是鲁...

  • 拆爆文

    【你的昵称】可馨 【爆款文链接】洞见 【爆款文名称】愚者互踩 智者互抬 【拆解】1,这篇文章使用的是总分总结构 2...

  • 拆爆文

    公元180年,汉灵帝的王美人抺着眼泪对侍女说:“我怀上了陛下的孩子,你先不要声张,替我去求副药来,我要偷偷把这个孩...

  • 续拆爆文

    三、中国女人缺的情商心法,古今中外24个奇女子都有! 故事逻辑清晰:情商低-领导推荐书-自己主动找了近百本传记-重...

  • 拆文!拆文!拆文!

    砍柴书院&简书写作营[https://www.jianshu.com/c/6b7c37bb4161] 感慨良多! ...

  • 【2组A11】写作课老师说,写作不要学套路

    01. 鱼老师说,写作不要先学套路。 当时,我听了是不服。我拆了一个星期的爆款文,就是想着要通过模仿爆款文套路,抄...

  • 拆爆文,写好文

    今天学到了一句话:“拆就是很好的学”。都说写作,你要读的多,写的多,收集的多,同时还要拆的多。 这个拆的多,最好的...

  • 洞见学拆文

    拆文《中国“顶级天团”的家世背景曝光,原来这才是他们厉害的真相》 拆标题: 1) “曝光”“真相”激发好奇,设置悬...

  • 情感爆款文如何写?

    2019.12.25 听课笔记 一 什么是情感爆款文。 首先是情感文,爆款文分为大爆款文和小爆款文。大爆款文阅读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拆文2: 跟爆文大咖一起学讲故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gdlm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