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上初中,我就随着父母离开了生我养我的故乡,到城市里生活求学,后又阴差阳错到外省参军。辗转反侧走过了很多大城市,与故乡的接触却越来越少,但对于她的变化反而感受更深,每一次回到故乡的小山村,似乎都要重新认识她。
自己渐渐长大了,小时认为高大上的老屋好像变矮了;自己也算见多识广了,小村庄似乎也变得更小了。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前进的滚滚车轮下,村庄的草顶土房被逐渐碾压拆除,砖瓦房甚至二层小楼改变了村庄的模样。
小时家家必备的大柴禾垛,也在农村建设的浪潮中渐失领地,偶然看见也是在洋房的狭缝中显得很渺小。这主要是因为农村燃料已经升级,从无烟煤到液化燃气,再到无所不在的电能,生活变得越来越清洁,也越来越便捷,柴禾垛在村庄的地位已成为永久的记忆。
想想小时候,为了让家里能尽量暖和点,父辈们一年四季都在为柴禾发愁。只要农闲就满山遍野去捡拾柴禾,甚至树叶都得背回家,多数时候还会全家齐动员,而勤快换来一冬天不挨冻,而有的人家因为没柴烧而冻得叮当晌。现如今庄稼秸秆早已在隆隆的机器轰鸣声中,碎为土地的营养,作为农耕文明时代的产物——柴禾垛渐渐成为稀缺品。
几十年的时间,故乡的改变竟是如此巨大,在新时代的召唤下,她还会越来越美丽、越时尚。
那年那事(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