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我一直要求自己去知行合一,去无善无恶的看待别人的行为。一直这样要求自己,也给自己造成了已经练成的错觉。
我期待,在这样空杯心态下的我,能够更客观理性的去分析信息,减少个人经验带来的刻板观点的误判。同时我也不断的享受着刻板印象所带来的认知负荷的减轻,所以真实的情况是自己在空杯和满杯的判断下,不断切换。
这两种境况下的我怀有假设:人是可以发展变化的。是否真实如此,或许答案在上帝和他本人手里,但是我会假定人人都可以有向好的心,都是有积极的期望,所以正向的看待。
在与人交互中我观察到的结果是,我会不断的从失败的实践中反省自己,责怪自己不够彻底的贯彻此法,也不能够真正做到对他人的尊重,做不到空杯。
于是更深刻的剖析,反省自己,很多时候的问题解决都是为了获得自我价值的确认,不管是从他人那里获得直接的肯定,又或是通过无时无刻的争取来的自我表现,总想去争当C位,总想站在中心的位置让别人看见。当没有获得目光时候的失落被我觉察到,我开始思考这种感受的来源。我想这种心态是来源于自卑,来源于从小的被忽视,总是过度努力的吆喝着别人来看,仿佛是个时时刻刻都要别人看到的小孩,仿佛时时刻刻都想得到别人表扬的小孩,并以此为傲。当失去人群目光的C位,失落,无价值,仿佛世界都没了光彩。我知道这是我追求关注,追求影响力,寻求权力的表现。
这种分析的结果使我更加否认自己的价值和存在,甚至对自己更加的鄙视,但这对我的改变百害无一利。
因为虽然我能够觉察,但我对此仍无能为力,以为只要遇到可以表现的机会,我还是想要冲在前面表现自己的机智、聪慧,最好是能够获得别人的赞誉和羡慕,让我从他人的情感表现中获得自身价值的确认,当遇到同我相同的人的时候,我承认也会对这样的人表示讨厌,并且内心会生发出一种要是我做我要做的更好的攀比心理。
基于此时此刻此我仍然无法改变的事实,我想,或许我们不需要给自己增加那么多反省的压力,让自己愧疚自己的情绪情感甚至是一些自我特色的认知,这样只会加重自己的悔疚感,这对改变一点好处都没有,我所要做的就是无时无刻的自我觉察,仅此而已,觉察到此时此刻做此想,就足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