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未配妥 转身已是江湖”
这一直是毕业生圈子里广为流传的金句。言语之间,透露着少侠们行囊未整,就要被驱赶上路的悲凉。
我同样经历过这样的阶段,但回想起来,却是很多年前的事了。现在再来看这些金句时,心中的共鸣其实已经少了许多,更多的,只是反思…
我们十年寒窗,为什么就换来个剑未配妥的出场?
教育的内容模式与现实的冲突,就像一个不允许孩子早恋的家长,却要儿女在毕业后快速恋爱结婚;像一个成年之前一切被家长包办的宠儿,却在18岁生日后的第一天,被要求立马担起所有的责任,变得成熟。
这一切的核心矛盾在于:问你是否准备好的人,其实从来没给过你尝试的机会…
当然了,不接轨只是一方面,另一个层面的原因是:你也永远不可能准备好。
这句金句,其实还是陷入了典型的“学生思维”...怎么理解呢?
在那个较为安稳的校园环境里。我们有相对固定的时间,有相对固定的学习类型,就连偶尔的挑战,你也会提前知道考试时间、地点、内容范围等信息。
总体来说,它是静态的。我们总有确定的准备条件,也就都习惯了依赖于确定本身。
而社会环境却和校园截然相反。它日新月异,朝生暮死。在这个牛鬼蛇神充斥的环境里,你随处可见为了达到目的无所不用其极的人们。计划赶不上变化变成常态,大家都只能边走边看,摸着石头过河。
它更多的,呈现出了一种动态的结构。
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和职场带来的思维方式,也变得截然不同。对于未知,前者也显得更加缺乏安全感…
微信认识一个朋友,大学刚毕业不久。我们偶尔聊天。有天,恰巧聊到了共享单车的话题上。
他是这样说的:这个项目是我就不会做,肯定不会成!
我:这不是已经成了吗?不过是撑多久的问题。谁都像你?嘴上创业?
他: 我那是深思熟虑,万一选错了怎么办?
说实在的,平常和他聊天,我只当瞎聊。因为我们对商业分析,其实都一无所知。
但他的这番话,我却一直记到现在。当时我意识到,这背后反应出的其实是截然不同的思维习惯。
在我认为,创业成不成,是撑多久?而在他看来,创业成不成,是选对没?
这里最大的不同,是关注点的不同。你会发现,学校里的孩子,更在乎选择的对错,像考试一样关心最后的结果。
而职场上的人,更在乎的则是能走多远,讨生活一样,在过程中不断调整、负重前行。
总结来说,动态环境里的人们做准备,是准备好不断的试错调整。而静态环境里的人,却总想着准备好再行动,一举成功。
在动态的假设里,世界是不可预测,并且瞬息万变的。在静态的假设里,世界则是可预测,并且一成不变的。

当然,你大概也会反驳说,“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确实,从表面上看,机会是静态的概率事件。关键在于:我准备好了,我有运气。但究其本质,它其实还是一个动态的寻找过程。
回想一下,生活中你遇到的机会,是在原地等待时,自己找上门来的,还是接触事物的过程中,发现遇到的?
人是不太可能脱离环境去思考和准备的,那样盲区实在太多。纸上谈兵的故事不止一次的告诉过我们:哪怕你看过再多的兵书,到了亡者峡谷的战场上,该送的人头还是要送的…
所以,剑配妥其实就是个伪命题。变化多端的生活从不是考试,你也永远不可能准备好了再出发...
这里自然也不是说毕业不该做准备,而是说在这个环节里还能改变的,能起到关键影响的,其实还是思维观念。
就连大家关心的专业知识,不是特殊行业的话,影响其实也不太大。身边的人毕业后做本专业工作的人确实不多,毕竟人最可贵的是学习的能力,不见得轻易就被专业打了标签…
再回到标题“大学生初入职场,怎样赢在起跑线上?”,答案其实也呼之欲出了。
混过职场的人都知道,公司里的应届生和员工,在工作时是很容易分辨出来的。
这不是单纯的工作经验的问题,而是因为从学校到职场,有一个切实的思维观念转换的过程,言行会暴露这一切。
而所谓的赢在起跑线上的孩子,其实都是那批观念转换快的人…
当然,具体到“线性思维”、“依赖心理”“非黑即白”等微观层面的学生思维,篇幅所限,今天就暂不分解了。本文主要列举的,是一些宏观层面的、初入职场时就迫切需要转换的观念和认知。
(1)
身份转换,从大爷到孙子
以前公司来过一个实习生。刚来的时候任劳任怨。只要有人加班,她也陪着加班,人努力,愿意学。乍一看,是个很勤奋的人。
但是我们却发现,她成长的速度总是特别慢,一些你觉得她理所应当知道的基础,过了很久她只告诉你一句:你没教我啊!
看得出来,这不是个人品质的问题,而是典型的没意识到身份的转换。在学校里,我们交钱去念书,属于甲方,学校部分服务于你。老师既然拿了工资,就有义务传授你经验,包管你学习生活的细节。
但是到了工作里呢?你拿公司的钱,你变成了服务人员,属于乙方。这是一个身份转换的过程,你的地位已经从高变低,环境围绕的中心也不再相同了。
而习惯了学校环境的孩子,表面上虽然愿意融入新环境,但到头来还是缺乏这种学习主动性,更缺乏主动学习的能力。
他们内心总在期待那种指导传授的形式出现。但可想而知,这又是多么不切实际的幻想。当然,除非他选择毕业以后去干传销…
身份转换,算是核心一步。决定了你在职场学习效率的同时,很多来自职场的疑惑,也能迎刃而解。
比如,领导的责骂。比如,同事的淡薄。
据我观察。来到公司的大学生,对于这两点都会很不适应。但这一切的不适应,其实还是身份的不适应…
学校里地位平等,没有利益冲突。所以责骂时可以评理,同学之间可以谈感情。但是公司里呢?
你的身份已经转换,你作为最没价值的菜鸟,所有的这一切不平等,其实都算成钱发给你了。你当下的价格里,包含了这部分费用….
(2)
最没价值的新人
你当然也会觉得这点钱,配不上骄傲的你。所以接下来就必须说一下“价值”这个观念了。
价值这东西,从来都是需要环境认可的。同时,在不同环境里,他有着不同的参照。
比如,学校里的参照是分数,是成绩。成绩好的,我们称之为优等生,成绩差的我们称为差等生。光听名字,你就能分得出哪个更有价值。
公司里的价值参照,大多数情况下是钱,这是被普遍认可的。所以你觉得同事工资比你高,一定是领导认为你不如他,这点不用怀疑。
而毕业,来到公司的第二件事,就是明白这种价值参照的变化。
成绩和分数,不是市场创造出来的,是学校环境创造的。现在环境变了,说明参照消失。无论你以前985.211还是初中毕业,其实都没了意义。不用因为清华毕业不如人,就闹自杀。也请尽情嘲讽那些学校比你好,却和你呆在一起的同事。
学会放下以前的自信和自卑,是改变的一大步。你的工资就是你作为新手的价值,学会接受,然后在还有机会试错的新人阶段,放空自己,抓紧主动学习,干点正事。
当然,了解价值的意义,更在于明白人都是“以利动”的。在学校,我们和优等生打交道,是为了抄作业。在公司,大家来上班,则大多是为了钱。
你有多少价值,决定了多少人为你动,不要抱有价值不平等,关系还平等的幻想,除非你长得好看,可以从其他方面保持平衡。
也就是说,在这样的环境里,钱也比人情有用。反过来理解,就是只能相信钱,不能相信人情。一方面是指欠别人的人情,都要用自己的钱来还,所以能用钱的地方别欠人情。
另一方面则是指,工作中你情感上的辛苦、难过、快乐、感动都是屁,毕竟如果努力到感动就算价值的话,我们还要 KPI 干嘛?
一切的价值,以钱作为参照,要么是给公司创造的钱,要么是给你的钱。要么是现在的钱,要么是将来的钱。当你有了这种意识,你也终于会发现。
原来那些值钱的人,都是工作价值不可替代的人。
(3)
社会是公平的
身份和价值过后,讲一下游戏规则。
职场这场游戏其实是公平的,但总有人危言耸听的以为社会黑暗。学校的人说社会不公平,是因为那里讲的人人平等,公平竞争的观念,包含着对公平的一些误解…
用潜规则举例。
早前,我们班级还讨论过潜规则这个话题。当时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表示非常反感,认为它不该出现,这是不公平的行为。
老板的亲戚,不应该得到更多的照顾,长得漂亮的人,凭什么就能过着开挂的人生?应该人人平等。
但工作多年后,我再来看这事情时,就只会自嘲的想到王自健的段子:
那些不会化妆的女生,非要看不起那些化了妆的女生。说对方不化妆肯定没自己好看,还要骂对方有心机。
我就不明白了,到底谁有心机?你不化妆就比不过人家,这是事实,在这种情况下就不要觉得别人化妆不好?
很多男士可能听不懂这个逻辑,就像你打游戏的时候不充钱,非要想打得过人民币玩家,这不疯了吗?
公平不是平均。社会遵循的是丛林法则,强者永远能获得更多的资源。如果要求有资源的人,和没资源的人平均,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公平。
细想一下,是不是这样的道理呢?
我们自己找个工作,或者竞标抢客户时,同样热衷于找关系求人,这本身也属于不公平,但誰又会在这时候义正言辞的拒绝这些渠道呢?
所以说白了,大多数人讨厌的不是潜规则,而是害怕沦为受害者。
当然,这里不是支持干扰制度。而是想提一个“总体公平”的概念。以便于我们放正心态,在职场环境里积极进取。
什么是总体公平呢?
比如,我们总在说输在了起跑线上,不公平。但是,这种不公平,不就是因为你爹没有别人的爹努力么?
所以,总体来看,这是公平的。而未来想要儿子如何,还得看当下的自己。
又比如,我们总在说毕业大学生不如民工。但是总体来看,社会上最赚钱的群体,有多少是民工呢?
大学生的增长空间和劳动付出与民工是截然不同的,所以它总体也是公平的。
了解这种总体公平的概念,其实是一个学会分解逻辑的过程。我遇到过很多学生,他们总在抱怨着公司制度的不公平,但其实说到头来,还是在讨要平均。
如果这部分人也学会了分解,也知道了自己比优秀的人缺了什么。那么他们大概也就明白:
抱怨过后能依赖的人,还是只有自己,那还有什么好抱怨的呢?

重新思考,旧的生活
刷新日常观念,获取扯淡见解
点个关注呗,我负责写,你负责看。对,你点一下试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