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此生谢幕前,让我再舞一次剑

作者: 枞榕 | 来源:发表于2017-06-26 12:44 被阅读828次

    人生如战场。有些人自带刀戟降临,身披战袍而去。

    终其一生都不曾卸下自己的盔甲和武器。

    李敖应该算是其中一个。

    有些人在爱恨情仇的刀光剑影里,

    一别两宽,却总被牵扯到一起反复流传。

    李敖和胡因梦的故事应该算是其中一个。

    前段时间,在公众视野里沉寂多年的李敖,自曝罹患脑瘤,最多只剩下3年命。生命的尽头,他通过经纪人表示 ,要开一档名为《再见李敖》的谈话节目,诚邀家人、友人、仇人“再见一面”。

    信的内容如下——

    “致我的家人、友人、仇人:

    你们好,我是李敖,今年83岁。年初,我被查出来罹患脑瘤……好像地狱离我并不远了。

    我这一生当中,骂过很多人,伤过很多人;仇敌无数,朋友不多……就想和我的家人,友人,仇人再见一面做个告别,你们可以理解成这是我们人生中最后一次会面,“再见李敖”及此之后,再无相见。

    因为是最后一面,所以我希望这次会面是真诚,坦白的。不仅有我们如何相识,如何相知,更要有我们如何相爱又相杀。

    ……来我书房,我们可以一起吃一顿饭,合一张影,我会带你去看可爱的猫,我会全程记录我们最后一面的相会……再一次认识不一样的我,见证我人生的谢幕。”

    据说,李敖的临终告别邀请清单里,胡因梦的名字赫然在列。网友一片哗然。

    李敖指名要见一见胡因梦,是念念不忘、余情未了,还是心有不甘、了却心愿?这个他曾经爱的不顾一切,婚姻只维持三个多月,却被他骂了半辈子的女人,他希望最后一次再见是红着脸,还是红着眼?

    而如今已经活的人淡如菊,超脱出世的胡因梦会欣然赴约吗?

    当然,这些只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对于更多喜欢或者讨厌李敖的人来说,大家似乎更想看到:

    那个与世界较劲了一生的李敖,他的谢幕会温柔转身,还是潇洒依旧?

    1.孤独的李敖

    在生命的最后旅程,仍然不忘制造话题流量。是的,这很李敖。

    他说这是与世界的最后和解。而在我看来,这更像是他人生落幕前的最后一场PK。和过去的他自己的PK。

    80多岁的李敖以这样的姿态再度现身,那感觉就像,你看着一个老兵征战过无数沙场,在生命垂危的最后时刻他非要再舞一次剑。你对他的剑法早已经不好奇,只是有些担心,或者心疼。

    你不忍看着这样孤独的背影走向人生尽头。

    与世界真正的和解不需要形式,更不需要昭示天下,那应该是内心的一种平静。

    这一点,李敖的前妻胡因梦比他活的透彻。

    如果需要告别的形式,那么大概是活得还不够过瘾,还有太多放不下的眷恋。不过说起来 ,有谁不会带着遗憾离开呢?李敖一生与世界的相爱相杀,比常人来的猛烈,当然也比常人更难停歇,骂的多大概是因为爱的深沉,所以才会恋恋不舍。

    我在网上找了下李敖最近一次电视采访,是优酷做的一档读书人的节目。曾经红透半边天,在晚年逐渐淡出人们视野的李敖,显然对这次的采访很重视。即便他当时已经罹患脑瘤,需要每天去医院化疗,拍摄极其困难,却在镜头面前依旧神采奕奕,批判当下的年轻人生活没有激情。

    他在节目中说:“最好的时光是我能够活到现在,并且接受你们的电视采访。”

    我想,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大概就是,“我希望聚光灯能一直追随我,直到我人生的落幕。”

    我猜,当时节目组的编导也读懂了他的意思,于是《再见李敖》的策划应运而生。

    这真是一个需要掌声和关注的男人啊。他终其一生奔走疾呼、写作批判、呼吁呐喊、骂人无数,矛头指向了很多人。晚年的他是否希望,把曾经尖锐的矛变成耀眼的光束,来完成人生的终场大秀?

    2.勤奋的李敖

    李敖是个极其勤奋的文人,这一点毋庸置疑。

    14岁他就以美国教育学家杜威的思想为研究写论文,17岁就为中国经典巨作,有3000多册的《四部丛书》整理了对照目录。他一生写了100多本书,他的《李敖大全集》共80册3000多万字,高产指数秒杀一众作家。

    即便在新媒体时代的今天,李敖的勤奋也不输当下不断刷屏的大V、网红。

    我翻看了看李敖的微博,从2013年5月开微博到2017年4月,李敖基本上保持每天晚上七八点钟更新,非常有规律。以至于李敖近期生病后,一直追随他的网友在评论里,计算停更天数,担心大师的身体是否安好。

    就是这样一个生命力、战斗力满格的人,面对生老病死,不得不偃旗息鼓、缴械投降,让人唏嘘。

    3.多情的李敖

    人们常说,评价一个男人,要看他选择什么的女人。此话稍有偏颇。

    我觉得更为完整的说法应该是,评价一个男人,要看他选择和放弃了什么样的女人。

    选择是征服,而相守是永恒的的妥协。

    李敖所有爱过的女人中,胡因梦应该是最戳中他软肋,让他产生最多挫败感的一个。这种挫败感显然已经不是征服与被征服,而是男人和女人如何在一种势均力敌的关系中长久相处的能力。

    李敖在临终告别时,希望见胡因梦最后一面,他到底想干嘛?

    我想,这或许和胡因梦本人无关,如果一定要追问理由的话,他或许希望通过这个女人完成一场理想主义的自我情感救赎?

    他一生追逐女人众多,却始终没有实现与异性关系的真正平等和制衡。在李敖的意识形态里,女人婚前是用来欣赏的,婚后是用来持家的。他喜欢的女人基本上有以下几个标准:高、瘦、白、年轻。典型的雄性荷尔蒙视角。

    李敖曾说:如果有一个新女性,又漂亮又漂泊,又迷人又迷茫,又优游又优秀,又伤感又性感,又不可理解又不可理喻的,一定不是别人,是胡因梦。

    而就是这么一个她眼中完美的女人,在与他仅有三个月的婚约之后,又被他在公开的电视节目中骂了数十年,各种翻旧账讨伐。

    最广为人知的是,李敖那句非常直男癌的话:“美人如厕,与常人无异”,说的就是胡因梦。他还不惜细述情节:“我是个完美主义者,有一天,我无意推开没有反锁的卫生间的门,见蹲在马桶上的她,因为便秘满脸憋得通红,实在太不堪。”

    取笑旧人,这大概是一个男人最没有涵养的表现了。

    离开李敖的胡因梦,过上了什么的样的人生?

    如果婚姻是一堂课,胡因梦比李敖收获和成长的多得多。当年,听闻如厕的典故,胡因梦淡淡的回应:“同一个屋檐下,是没有真正的美人的。”才子和佳人的故事,修成正果大多不过是传说。

    我常常想,在这段情感关系里,在他们一别两宽后的各种纠葛里,胡因梦其实是更具母性、慈悲宽容 的一方,相反李敖更像个始终没有成熟的大男孩 。

    胡因梦说:有一天,我穿了一件长的风衣戴了墨镜走在路上,遇到李敖。因为他爱看美女,就一直盯着我看。快要走到我的面前的时候就突然发现是我,他的第一反应是很真实的——他很高兴看到我,其实当时他正在骂我。但是在路上碰见的时候,就完全是两回事。

    所以,就在那一瞬间,我对他的怨恨突然就瓦解了。然后我就走过去,握着他的手,突然感觉到还是有一些情感在心里的。我就过去抱着他,抚摸他的后脊,安抚他。抱了一段时间,他突然觉得我抚摸他的手势有点——怎么说呢……他肯定是会以为我在暗示我强过他,因为似乎有一种母性的、对待小孩的感觉。于是他推开我,说:“记者会看到。”

    再见之时,她施以温柔的善意,他却只在乎外人的评议。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据说喜欢骂人的人,内心比常人充满更多的恐惧和紧张。

    他们试图拥抱这个世界,却先把自己变成了一只刺猬。他们渴望爱与被爱,却在笨拙的挣扎中伤害了身边的人。

    “我为人性感到万分无奈。没有一个人不想爱与被爱,即使坚硬如李敖者,也是一样,然而我 们求爱的方式竟然如此扭曲而荒唐,爱之中竟然掺杂了这么多的恐惧与自保。”胡因梦在书里这样写道。

    爱恨情仇里,有多少恐惧和自保,就有多少被埋葬和叹息的哀歌。

    胡因梦曾出了一本自传《生命的不可思议》,将自己童年经历、爱情故事的缘起缘灭,以及对生命的宏观反思,都坦荡地呈现出来。

    “我跟李敖的婚姻让我从愤世嫉俗慢慢转向自省。同时从过度崇拜有才华的人、对人类社会有影响的人,也转为找到自己内在的创造力,我不崇拜外在的人,我希望活出自己的价值。

    美人迟暮的她,投入到身心灵的探索和自我疗愈,通过演讲、课程等形式,来传播她的所思所得,更多地追求精神的富足与心灵的平静。

    李敖和胡因梦或许从来就不是同个轨道上的人。一个奔腾的江河,一个是平静的湖泊。他们只是在某个命运的转弯处,短暂的交汇,从此山高水流长。

    4.不老的李敖

    李敖老了。老,这大概是他最忌讳又最无奈的字眼。

    王小屯说,李敖的作息极其规律,每天的工作安排都很满,他最怕的就是自己时间不够用。

    他一生树敌无数,终究还是成了为时间的俘虏。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可怜白发生!

    再见李敖。

    他生落幕前,且看他再舞一次剑。

    ﹌﹌﹌﹌﹌﹌﹌﹌﹌﹌﹌﹌﹌﹌﹌﹌

    Hi,我是枞榕

    人生需要几分从容,几分纵容。

    我在这里和你聊聊感情,谈谈人生。

    专注女性视角,可炖鸡汤可烹茶。

    请原谅,拖延癌的我只能不定期更新。

    但每篇文章都是我磨砂成珠,

    愿你点开之后,不虚此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李敖:此生谢幕前,让我再舞一次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godc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