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记忆中的童年是饥饿而贫穷的,相比儿童节,端午节、中秋节这类和吃扯上关系的节日,更加受人欢迎。八十年代,农村孩子基本能吃饱饭,但零食是没有的,但这也难不倒我们。有雾的清晨,沿着河边去上学,偶尔能发现一颗大大的鸭蛋,从水里捧起来,小心地放到书包里。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田野里的刺玫嫩枝剥掉皮,也能解馋。三月三,抽茅芽。到了秋天,野葡萄、桑葚成熟了,也是一道美味。
(2)快乐的田野时光是短暂的,漫长的学期对我来说却是难堪的。每逢开学,就像过一道鬼门关一样。同学们早早地坐在教室里听讲,我在只能待在家里,盼望父亲早点借到钱给我们姐弟报名。有一年,父亲提前准备好了学费,我们都特别自豪,觉得终于能和大家一样了。谁知,开学前一天,一个叔叔来要账,我们的学费又泡汤了。
到了学期末,老师又让交几十元的资料费。有钱的同学当天就带来交给老师,我只能心中暗暗祈祷大家不要交的那么快。老师会把没交钱的同学名单念两遍,我自然也在其中,每次对我而言都是种煎熬,好像自己被勒令示众,被同学们指指点点。
(3)
初三那年在县城上学,学校没有宿舍,我只能自己在外面租房子住。每天中午放学去菜市场买菜做饭,吃饭的时候附近的一个阿姨会突然造访。她很惊讶于我的独立,向邻居夸我:“小A好懂事,自己做饭,还知道节省。我们家姑娘,我专门在这里伺候她,她还不好好学习。呀,小A真是个好孩子。”她的夸奖让我觉得困扰,我会尽量多待在学校减少被她骚扰的机会。
小小年纪的我很少用水,只是不想去房东家里打水看她的脸色。冬天雪化的一个夜里,我下夜自习回来发现,雪水从房顶渗下来打湿了被褥,我只能蜷缩一角将就了一夜。生活上的困苦并不可怕,难熬的是精神上的重压。X高的分数线最低也要480分,而我初三过半最好的成绩也只有440分。绝望之余,我也只能用不问结果,只论付出来安慰自己,好几次学到深夜趴在桌子上睡着了。中招那年,我考了500多分,正好压线。
(4)
靠着寒暑假打工、奖学金、助学金读完了大学,从被人质疑的职场菜鸟到备受肯定的前辈,勤奋努力一直是我引以为豪的标签。上大学的时候,我没有和别人说过自己的处境,就是害怕他们那种怜悯的眼神。贫穷但能听到风声的日子也是好的,过去的日子就好像城市夜空的星星已再难寻觅。滤过苦难,那些快乐的歌声至今仍然停在耳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