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自我幸福和他人的幸福是两个概念,渴望的事物和大多数人都一致,可付出努力不同。
你理解我的意思,不是想刺激谁,社会永远具有一个稳定的架构,才能够快发展,而在发展过程之中,总会有人因为自己的想法,停留在某个阶段,或者持续演化,成为另一类人群。
凯撒是一种停不下来的人,他懂得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可是大多数人,太容易满足于生活的温饱,以及简单的肉体快乐,而对未来的追寻,缺乏明确的规划。
有人试图延续恺撒的光荣。一个是安东尼,恺撒的前秘书。另一个是屋大维,恺撒的外甥兼继承人。屋大维留在罗马,而安东尼去了埃及。
罗马将军都有爱江山更爱美女的习惯,安东尼也陷入克娄巴特拉的情网,荒废军政,无以自拔。
屋大维和安东尼两人为争夺罗马统治权爆发了战争。在阿克提翁战役中屋大维大败安东尼。安东尼轻松自杀,留下克娄帕特拉独自面对敌人。
她只能施展所有的魅力和手段,想使屋大维成为自己征服的第三位罗马人。可这位罗马贵族骄傲无比,比凯撒还要骄傲,甚至根本不为所动,也许他这个年纪看重的已经不是这个绝代美人的身体。
当得悉屋大维打算把自己作为凯旋仪式上展示的战利品时,克娄帕特拉自杀了,她利用毒蛇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托勒密王朝的最后一位继承者死去,埃及变成罗马的一个省。
屋大维是很有头脑的年轻人,没有再犯他著名舅舅的错误。他谦卑表达自己的所有想法。所以当他返回罗马时,他提出要求的措辞就变得非常节制。他说不想当“独裁 官”,只需一个“光荣者”的头衔就心满意足了,这是一种尝试。
不过几年后,当元老院授予他“奥古斯都”称号时,他欣然接受了。又过了几年,街上的市民们开始叫他“恺撒”或“皇帝”,惯于将他视为统帅和总司令的士兵则称他“元首”。
共和国不知不觉变成帝国,罗马人竟一点也没意识到,仿佛理所当然。
公元14年,屋大维作为罗马绝对统治者的地位已不可动摇。他受到神一般崇拜,他的继承者随之成为真正“皇帝”,即历史上一个空前强大帝国的绝对统治者。
罗马百姓对长期的无政府状态和混乱局势早已厌倦。只要新主人给他们一个平静生活的机会,只要不再听到时时传来的街头的暴动喧嚣声,他们才不在乎谁统治,屋大维给了臣民们40年和平的生活。
他没有继续扩张领土的欲望 ,哦,也偶然有过,公元9年他对定居于欧洲西北荒野的条顿人发动了一场战争。结果将军尼禄和所有士兵在条顿堡森林全军覆没。从此,罗马人再未打算教化这些野蛮民族,甚至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拥有教化的能力。
他们把精力放在堆积如山的国内问题上,试图挽回局面。两个世纪的国内革命和对外战争使得年轻一代的优秀分子死伤殆尽。战争摧毁了自由农民,使这个阶层归于消亡。
由于大量引进奴隶劳动,自由 民根本无法与大庄园主竞争。战争还使得城市变成了一个个蜂巢,里面栖居着大量贫苦而肮脏的破产农民。战争滋生出一个庞大的官僚阶层,小吏们拿着少得可怜的薪水,不得不接受贿赂以养家糊口。
最遭的是,战争使人民对暴力和流血视若无睹,甚至形成了一种以他人的痛苦为乐的麻木不仁的心理。道德沦丧,各种哲学理论开始试图改造人们的思想。
从外表上看,公元1世纪的罗马帝国无疑是一个辉煌庄严的政治体,疆域辽阔,连亚历山大的帝国都变成它一个微不足道的行省。
不过辉煌下面,生活着成百上千万穷苦而疲倦的人民终日劳碌挣扎,像在巨石下孜孜筑巢的蚂蚁。辛苦工作的成果为他人享受。他们吃牲畜吃的食物,住牛棚马圈一样的房子。他们在绝望中死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