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名字被登记户口的人写错了,而爸爸的人生仿佛也跟着被登记错的名字一样,有太多本不应该他承受的事情。然而被弄错的能错一阵子,不能错一辈子,就像假的永远真不了,本应该属于爸爸的东西迟早都会归还给爸爸,只不过上帝是以另一种方式归还的,比如他把爸爸的心愿归还给了我。
奶奶在生下两个姑姑之后才生下爸爸,不过听说在爸爸之前还有一个男孩,都能抱起砖头在炕上走动的时候却夭折了,爸爸时常说起他的这个哥哥,说是长得很俊,爸爸没有弟兄,所以一直很羡慕人家弟兄好几个的人家。在爸爸之后奶奶还生了一个小姑姑,听说这个小姑姑小时候体弱多病,爷爷找了个会看病的人,说是在某一个特殊的日子杀一只大红公鸡,做的吃了就好了,相当于是用大红公鸡换回了小姑姑一辈子的吉祥如意。所以小姑就有了一个用了一生的小名叫“换换”。
爸爸小时候特别聪慧,还没有到读书的年龄就拿个小板凳去隔壁窑洞听课,别的比他大的学生的算术题不会,他都会,脑子特别聪明,算题都不打草稿的。所以没有读一年级就上二年级了,听说上初中的时候考全乡第一名。在初中,老师经常在放学后把爸爸一个人留下来让帮他改作业,因为这样,三个姑姑轮流给爸爸送饭,送去的馒头都是白面做的。当时老师就给奶奶说,不要给爸爸只吃白面馒头,吃的肠子细的吃不下去饭了,长身体还要多吃粗面的。事实上,我们那里那个年代的人谁家不是弟兄姊妹五六个,唯独奶奶只有爸爸这么一个儿子,还是一个身体弱小、长相秀气的儿子。重男轻女的思想在那时都是很普遍的,奶奶照样只给爸爸全部吃白馒头,走学校带十几个白馒头就是一周的口粮,姑姑们吃的倒是粗面。事实证明老师说的是对的,爸爸一直很瘦,个子也不高,他是他们班班长,可是个高的同学把胳膊抬起来,与肩同样高度,爸爸每次不用低头弯腰保证能通过。
爸爸初中毕业一直想读师范,我忘了是大专还是师范,就是不用读高中,毕业以后能在学校教书,暂时就叫师范吧。那个时候考师范比考高中都难,学生基本都愿意上师范。一个班每次能考上的只有一两人。爸爸第一年考师范差了一分。而大专只有应届生才可以考,复读生是不可以考的。爸爸跟爷爷奶奶说,如果他复读一年考全县第一名,他就读高中,不是第一名就不读书了。
事实上,爸爸第二年考了全县第一名,科目好多一百分,好多90多分,没有90分以下的。成绩好的让曾经是学霸的我都自叹难得见有这样的好成绩的同学。然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我宁愿爸爸考的很差,宁愿爸爸没有考上高中,宁愿爸爸学习从一开始都不好。这样最起码保证爸爸不会在高考的那一刻,留下一辈子的遗憾,无法弥补的创伤。以至于爸爸很多年之后做梦都梦见他在学校上课,还是一个学生,仿佛自己还是当初那个无忧无虑的少年,仿佛在遭受创伤之后,爸爸的心就停留在那一刻,身体渐渐成熟老去,心却在那一刻之后不那么积极的成长了。而此后的人生,不管爸爸快乐还是悲伤,生活却像永不打烊的车轮,把爸爸推送到了一个又一个人生的渡口。(下次更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