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歇尔·卢森堡。卢森堡博士师从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卡尔·罗杰斯,1984年,他成立了非暴力沟通中心(CNVC),指导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运用非暴力沟通,消除分歧和争议,实现高效沟通,还帮助解决了许多世界范围内的争端和冲突。
推荐《非暴力沟通》,如果真的没有时间看,听听樊登读书的《非暴力沟通》也不错。
暴力沟通无处不在。
如:老婆对老公:“喝,喝,就知道喝,你喝死算了!”
老师对学生:“你笨死了,我怎么才能教会你呢!”
上级对下级:“你一天到晚迟到,是不是要我送你一个闹钟?”
这些我们从来没有放在暴力的范畴之内,以为不过是有人情商低,说话不中听,但是作者将这些“指责、嘲讽、否定、说教、随意评价、贴标签、任意打断”等行为,均称为暴力。因为这些让人们在情感和精神上的受到的创伤,甚至比肉体的伤害,更加令人痛苦。
什么是非暴力沟通?非暴力沟通,也被称作“爱的语言”。
我们难以避免来自周围的暴力言语,但是我们可以选择使用非暴力沟通不受伤害,促成双方理解。同时,我们也可以选择爱的言语取代像指责、嘲讽、否定、说教,随意评价等暴力言语。
我们是否经常做着使用“道德评判”、“进行比较”、“回避责任”、“强人所难”等手段暴力别人的情况?即便你没有那么做,也肯定接受过别人如此的对待。
怎样做到非暴力沟通呢?书中给了4个办法:
1. 区分观察和评论
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是观察。即我们仔细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并清楚地说出观察结果,而不是直接给出评判和分析。
例如某人迟到30分钟,我们通常的评论是:他经常迟到、没有时间观念。迟到的听到批评,马上做出应激反应。于是你的表达并没有搞清楚状况,还引起了对方的反感。
正确的表达应该是:你今天迟到了半个小时。那么对方听见事实后,通常会表述原因,并且表示以后不再出现同类情况。
2. 体会和表达感受
非暴力沟通的第二个要素:感受。要善于体会和表达感受,通过建立表达感受的词汇表,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表达感受,从而使沟通更为顺畅。
例如:我觉得我吉他弹得不好。这句话是在表达想法,而当你向别人诉说的时候,其实是想表达自己失落、郁闷、苦恼的感受。但是你并没有讲出来,需要接受的一方再去体察、感受才能get到你的点,这确实增加了沟通成本,也让不善于体察的人不知道你想要什么。
3. 感受的根源--需要
感受根源于我们自身的需要,这是非暴力沟通的第三个要素。
我们会指责、批评、评论别人,其实指责、批评、评论中往往暗含着期待,对他人的批评实际上间接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求。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反之,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其他人就较有可能做出积极的回应。
所以,勇敢的表达自己的需要,明白的表达自己的需求,不借助任何间接的形式,让别人去体会,可能会更容易满足我们的需要。
4. 请求帮助
非暴力沟通的第四个要素是请求帮助。以什么样的方式提出请求容易得到积极的回应呢?我们要清楚地告诉对方,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
应该避免使用抽象的语言,而借助具体的描述来提出要求。如妻子希望丈夫能少花一些时间在工作上(这是她不想要的),但没有说清楚什么是她想要的。当让他直接说出愿望说:“我希望他每周至少有一个晚上在家陪我。”作为旁观人,我们也很清楚的知道“能少花一些时间在工作上”和“每周至少有一个晚上在家陪我”这两个表达哪个更清晰,更容易得到回应。
试试,先做到以上4点,我们就离非暴力沟通近了一步,离好的人际关系近了一步。
再次推荐《樊登读书》,可实现年度50本书的梦想,送你7天免费读,试试又不要钱,扫码加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