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圣者的中道圆融

作者: 文大人频道 | 来源:发表于2018-10-30 11:00 被阅读74次

                                                                                ——参加第五届世界佛教论坛有感

    中道圆融

    1

    每个人都是朝圣者,一开始是自己前行一路走来,不畏艰难险阻,走向心中的圣地和净土。

    走着走着便召集了一些愿意同行的人,为了不同的目的,或赎罪,或名利,或仅仅是行走。一群人的力量大了很多,能做的事也多了,路上碰到了更多的人,有好人,也有坏人。

    好人中的一部分被感召,追随上一起前行,或者秉承观念自我创新,自成一派,开启新的朝圣之旅。其他的好人起码得到信息,对朝圣有一定的概念,种下觉醒的种子。

    一部分坏人被感化,弃暗投明,走上追求光明的康庄大道。一部分人受感染,种下善的种子。

    所以,每一个朝圣者都是播种者,每一个朝圣者都是改革和创造者。因为在前行的路上,教化传播都要本土化,用当地的语言和表达方式,适应当地的社会和文化。

    朝圣者的价值不单单是他对信仰的虔诚,更是一盏明灯,觉醒的明灯,照亮那些在黑暗中孤独前行的人。

    佛教里有一则故事:

    有一天,宫女给弥兰陀王端上一碗鲜美的羹汤,旁边的那先比丘借机说,大王,您能否有办法把里面的酸甜咸辣分开呢?

    弥兰陀王说,这怎么可能,所有的菜都化为羹汤,百味融为一味,谁也没有办法分开了。

    那先比丘说,我们的国家社会正如这一碗羹汤,融合了男奴老少,尊卑贵贱,人人都是平等的,都是国家社会的一份子,就像生儿育女,不管儿子女儿,父母都要一视同仁,尽心教养。

    和谐世界的创造,如一碗百味羹汤,依靠众缘和合,才能彼此和谐,共谱未来。


    2

    弘法度生是觉悟的教育,也是一种心灵文化的交流,度众生就是在度自己,安住大乘心,善开方便门,是行者修行的根本大纲。

    中道圆融有两层含义:安住大乘,知行合一,善开方便,求同存异。

    安住大乘,知行合一,是修行的根本准则。善开方便,求同存异是交流互鉴,弘法利生的方法。

    知行合一,要实践才能真正契悟心性,进而得到益处。知到最高境界,就是能行;行到最高境界,就是真知。

    中道,一个是思想,一个实践。远离二边故名中道。思想是指我们的意识形态,无论科技发展到什么程度,始终都是有利、有弊,如果没有中道思想的清净心、慈悲心、平等心、大爱心,科技就有可能毁灭人类。

    有了中道思想还不够,要化为实际的行动,落实在日常生活上,落实再每个角落。

    《礼记乐记》云,“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交流、对话,亦如礼乐之道。同共性,能增加彼此亲切感,求取共同点,才有互信、互助的平台。保留相异处、接受相异性,则是一种相互尊重、宽容的品德。

    但若只一味强调同共性,容易让彼此之间放纵、无节制;只是一味强调相异性,就会让相互关系变得疏远、紧张。

    求同存异,既可以用在弘法利生中善开方便之门,也适用于文明交流,和谐共处上。因此,在文明对话、交流互鉴中,如何“求同存异”,在考验我们的中庸之道。

    3

    当今世界贸易、军事、文化冲突不断,文化中心主义是冲突的根源,西方力图从东方的儒释道思想寻求解决之道。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汇集的智慧结晶。包含了对中国历史和文化走向有着重大影响的多元文化形态。主体是儒释道思想,广泛影响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多元文化包容并存、互尊互鉴,是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沉淀的优良传统,本身的包容性与世界其他文明互相交流互鉴,互相促进,共同繁荣。

    佛教是中华文化面朝世界,灿烂开放的载体。两汉之际,佛教经由古丝绸之路传播到中国,与中国社会、文化、生活相融合适应,形成了中国佛教文化,与儒家、道家文化一起构成了多元包容的中华文化。

    古代丝绸之路的法显、玄奘、义净等西行求法的中国佛教僧众,也将中国文化带到印度等地,谱写了丰富多彩的中外文化交流史。交流互鉴是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是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今天的世界各国,海内外、各地佛教界,佛门一家亲,有着同本同源的法脉关系,不仅要承袭各宗法脉,更要求同存异,尊重包容,回归佛陀本怀,发挥慈悲喜舍、悲智愿行,深化佛教界的友好交流,携手合作,尊重包容,为世界和平稳定贡献力量。

    交流互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考拉Boy:有自己的朝圣路,有信仰,有召唤

      本文标题:朝圣者的中道圆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haw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