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负责市级课题《“双减”背景下信息化赋能家校社协同育人策略研究》的杨校给我们课题组成员召开了一次线上会议,刚开始也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加入课题组,就是知道杨校是一位干实事的校长,跟着她后面总可以学些东西的,再说本来我对这个课题就挺感兴趣的。不过课题立项书都是杨校一人完成的,我们都没有参与,直到课题立项了,准备开题了,我们需要做些工作了。
从下午的会议中,我才知道我们课题的全称,这个课题契合当今时代背景,在“双减下”利用信息化手段如何做到三方协同育人。我们到底需要育什么样的人?怎么育?新课标中提出,我们需要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能够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当然不能把这育人的责任全放在学校。但是社会上有一些误区,认为教育孩子的任务就是学校的,家庭只需要提供衣食住行就可以了,这也是私立学校特别受欢迎的原因,很多家长把孩子送到私立学校,只要付钱就行,其他全由老师负责,甚至有的家长认为,家长教育孩子,还需要学校干嘛。
家庭的作用是什么?学校的功能又是如何呢?社区的重要性也越来也重要,一个具有完整人格的人是离不开三方协同教育的。学校是教授科学文化知识的主阵地,家庭是学生素养形成的重要过程。我们经常说问题孩子的背后都是问题家长,没有哪个家长生来就会当家长的,这需要教家长怎么做家长,谁来教家长呢,我觉得学校和社区可以承担这样的事情。如果把家长课堂真正开起来,系统的教,根据不同年龄段开社家长课堂,这样家长会少走很多弯路,我们的孩子健康成长对了一份保障。
会议后,布置了一些任务,我们两两合作完成四份调查问卷,家长问卷,学生问卷,教师问卷和社会问卷,先设置问卷题目,然后发布问卷调查,最后归纳调查结果,反应什么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是什么?这就是我们课题研究的方向。以问题为导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一项研究既要有理论支撑,最后又必须落实到实践中去,这才是一个闭环。
一件有意思的事做起来让人很舒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