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很有趣,里面的一些推测简直颠覆了以往的认知。
比如《千里江山图》。虽然过去已经有无数关于它的解读了,但目前来说,我还是觉得《走进宋画:10—13世纪的中国文艺复兴》这本书里的讲述才是最有趣的。
无人不晓,《千里江山图》是北宋王希孟创作的一幅流传至今的中国十大名画之一。但是,在《走进宋画》这本书里,李冬君老师发出了不一样的“声音”:有没有可能,真正的作者“不是”王希孟?或者,王希孟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当年18岁的赵佶,也就是著名书画家宋徽宗呢?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猜测?
众所周知,这幅画长达12米,并且所用绘画的材料均是上等材料,而当时的王希孟只是一个普通的小画工而已,想要绘出如此精致、壮观的巨作,似乎不是一个普通人的条件所能办到的。
就算没有见过真正的《千里江山图》,但是仅凭书中描述的内容,我们也能想象这是一幅怎样的画作。
“《千里江山图》,近12米长的巨作,画布是一匹完整的绢料。以淡墨与赭石铺垫,再用青、绿石燃料覆盖山顶,水面汁绿晕染。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水天一色处皆赭,体现了宋代皇家特有的古典雅致,古朴低调涵容了青绿的鲜艳,使青绿雍容而不俗,不用金粉依然贵而不奢……画面叠落多重空间,有六组山参差连绵……”
所以,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说:“说这幅具有王朝天下观的巨图出自一位出身贫寒的画学生徒之手,还不如说出自一位饱受帝王学培养和政治历练的皇子之手更合理。这种王朝天下的理想样式,这样的江山感,以及‘富有天才,贵为天子’的气象,唯有皇室,才能陶冶出来。”
而且,画《千里江山图》须具备两个必要条件,一是熟悉皇宫建筑,一是了解江南山水。“希孟”的千里江山,有一个最为明显的特征,他将皇宫建筑分布到江南水居民中去。
除了对《千里江山图》真正作者的推测,李冬君老师在书里还叙述了很多精彩的内容,按照历史顺序,分别讲述了五代、北宋和南宋三个时期,解读了近30位名家、近100幅传世经典画作,如《韩熙载夜宴图》《清明上河图》《溪山行旅图》等,每一幅都有详细的解读。
人们常说,宋朝是中国绘画的巅峰时代,如果没有机会真正去体验一次中国美学巅峰的话,那就跟随李冬君老师的这本《走进绘画》,一起穿越过去看看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