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菁致的非遗典籍茶世界陕西省
失踪三十多年,八位老人娶回放在泾阳“藏娇”的茶上金花!

失踪三十多年,八位老人娶回放在泾阳“藏娇”的茶上金花!

作者: 菁致 | 来源:发表于2017-03-03 16:09 被阅读127次
    没有土地的地方是不配称为家乡的

    没有土地的地方是不配称为家乡的,在那里住着博学的姥爷。从记事开始就经常可以看到姥爷那块似糊葺大小的东西,用榔头敲下一部分放入锅里,透过从柴火燃烧的大锅里升腾而起的烟雾和茶香,能看到姥姥在为他煮茶。

    茯砖茶

    随后在将茶水乘入茶壶中,坐在院子里的姥爷开始讲述那些周秦汉唐的旧事。从他口中知道,这茶就是产自泾阳的砖茶,也就是如今的泾阳茯砖茶。

    姥爷遗留下的书,已可以用两只手指将纸张搓成碎末,还有一套他用毛笔在空白书册上手抄而成的《聊斋志异》。大的读书小的听,这本《聊斋志异》就是我们兄弟姐妹当时的睡前故事。

    泾阳

    “自古岭北不植茶,唯有泾阳出砖茶”,关中地区根本不产茶叶却为茯砖茶发源地,茶叶何来且如何制作?泾阳茯砖茶已停止生产半个多世纪,而80后却它有真实的交集,这是为何?我想去证实一下,这绝非是我经历的“茯茶聊斋”吧。

                                                                         南来茶路

                                                            “船舱马背”式的“茶马古道”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叶主要产自南方。在茶叶运输与销售的历史上产生过两条路径,从茶叶产地经四川、云南通往西藏的路径称为茶马古道。从岭南四川、湖南等产茶区通往关中的路径可称为“南来茶路”。

    (知道你懒,不想读此文字,直接看下图就好!)

    南来茶的主要路线:

    1.四川一汉中一宝鸡一咸阳一泾阳。

    黑边茶在灌县、北川一带茶号成货后,用马帮驮载,或沿河,经广元、宁强、勉县、留坝、凤县,到 陈仓(今宝鸡)改用船运,沿渭河而下至咸阳,再转运到泾阳或顺渭河到高陵泾渭交汇处,逆泾河而上至泾阳。

    2.重庆一汉中一周至一咸阳一泾阳。

    茶在产区各茶号成货后,集中到重庆,由 马邦驮载,或沿河流北上,经万县、达州、万源、镇巴、乡西、汉中、城固、洋县、佛坪翻秦岭到周致船沿渭河下至咸阳后与第一路线方式相同到泾阳。

    3.湖南一汉口一襄樊一潼关一泾阳。

    黑毛茶在湖南安化、益阳成货后,小船水路运至岳阳,换大船沿长江顺 流到 汉口,转陆或水路到 襄樊,北上经邓州、西峡至潼关,换船沿渭河逆水而上,从泾渭汇合处分上泾阳。也有从汉口北上到郑州或洛阳,沿黄河而上至潼关,人渭水,再到泾阳的。川茶也有从重庆上船,沿长江到汉口转而北上的。

    4.湖南一襄樊一潼关一泾阳。

    黑毛茶在湖 南安化、益阳成货后,船或马邦,经常德、津市、公安、江陵、荆门、襄樊与第三路线接通。

    5。湖南一安乡一宜昌一重庆一汉口一宝鸡一泾阳。

    军阀混战和抗战时期,两湖茶商需改变路线,先西进重庆,再转北上。湖 南安化、益阳茶用小船经沅江、安乡、公安、松滋至宜,改拖船经巴东人川。经巫山、奉节—庆;再由重庆改小船经合川、南充、苍溪至广元;由广元装车人陕,经宁强、勉县、留坝、凤县到宝鸡;换火车,经扶风、兴平至咸阳;由咸阳下火车,装马 车或人力挑运到泾阳。

    同时,南茶从产地经过经襄樊后到晋阳、祁县,晋商依此路线运茶到山西,晋商贩运茶叶的精彩故事可以参看2007年央视热播的电视剧《乔家大院》。这种以船运、马驮为主的南茶北进运输方式被称为“船舱马背”式的“茶马古道”。

    为什么是泾阳

    天时地利人和的制约

    你绝对发现了,南茶北上终点都是泾阳。

    (泾阳老城)

    汉朝张骞出塞打通了古丝绸之路,作为十三朝古都,如此有分量的西安便成了丝路的起点,位于西安北部的泾阳,古为京畿要地、三辅名区,同时处于泾河下游而邻近泾渭交汇点。如此优势决定了多走水路的川茶、湖茶、想要销往西北牧区及丝绸之路上诸国,则必须经过泾阳。

    早在明朝,南来茶经“船舱马背”运至山西、陕西后,另一部分则翻越长城,穿越蒙古后经西伯利亚运至欧洲腹地,这就是茶叶运输的骆驼古道。

    当时所运输的茶叶主要是黑毛茶,以散茶的形式被制成90公斤重的竹篾篓大包,长途运输中常会松包和散包现象发生,到泾阳后还需要重新打包。

    黑毛茶在运输途中经历的雨水和阳光,在竹篾篓逐渐长出黄色斑点,当时以为是茶叶坏掉,但当时冲泡饮用并无不适,于是就当成霉变的茶低价卖给了茶贩子去销往边区的牧民。来年此茶贩子来泾阳寻找当时的霉变茶叶,据说牧民对此茶反应相当好,希望还可以购买。于是泾阳人开始琢磨这个茶叶霉变的问题。

    关于发现茶叶金花的故事版本实在很多,泾阳成为南茶西运加工转运的集散地始于汉,陕西泾阳人将黑毛茶散茶压制成砖形便于监造检查,官府验收征税之后,茶商持引票西运销售。当时茶叶产区压砖技术差而茶砖质量疏松,路途遥远且多次转运,砖茶破损严重。所以在泾阳压制并转运销售比湖南更为便利。直到北宋神宗熙宁年(1068年),“泾阳青砖”正式得名。

    自唐宋开始至在648年前的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间,泾阳人发明茶叶压制的特殊工艺已臻于成熟,其工艺可促使茶叶中黄色斑点旺盛的生长,凭借泾阳地下特殊的水质和气候条件,制成砖茶的品质独树一帜。

    如此形状似砖块、拥有类似土茯苓的功效的茶,被称“茯砖茶”,当年泾阳茯砖茶曾是中国最大宗的加工茶,是自唐朝以来丝绸之路上“茶马互市”的核心商品,而陕西正是茯茶发明地和发源地。陕商泾阳经营的茶叶、棉布、盐业、药材、水烟、酿酒、木材、典当共八大产业,只有泾阳茯茶称为其支柱产业而独领风骚。

    茯茶西运销售后,返程带的主要是兰菸,甘、宁、青的毛皮、药材、香料、珠宝等;南茶北运泾阳后,回去主要带有在泾阳改制的兰州水烟和在泾阳加工好的皮货、中药材和泾阳产的硝盐及棉布。

    传统的茯砖茶制作,有离不开泾阳的气候,离不开泾阳的水质,离不开泾阳人的工艺,即“三不离”之说,天时地利人和三者聚集而成。

    终南山和白蟒塬横亘南方,嵯峨山与北仲山耸立于北,泾河从中流地势低洼的川道,其温湿度等条件组成了泾阳独特的气候条件。

    泾阳地下弱碱的水质,用于浸润渥堆酸性的黑茶,遂催生状如金花的冠突散囊菌的发育和繁殖,使得泾阳茯砖茶所以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茶种。

    古时泾阳制茶人总结出的口诀;“非泾阳水不渥;非伏天不作;非金花不成;非泾阳不宗”。寥寥二十字却全凭个人经验去判断,去制成最特别的茯茶。

    消失的技艺

    现在的泾阳人已经说不清楚,为何茯茶在此销声匿迹,做茶的人家改换了门面,也无从感知那个促使金花盛开的泾阳气候。

    抗战时期(1937年—1945年)交通堵塞运输困难,湖南安化一代的茶商欲自制茯砖茶,因发花不好未能成功;

    民国后期(1940年-1949年),泾阳茯茶加工工艺每况愈下;

    解放之初(1949后),国家计划经济限制原料全靠外进的陕西茯茶产业;

    1951年,安化砖茶厂从泾阳顾请三名技工携带泾阳之水到安化进行发花研究;

    1953年,安化茯砖茶终于研制成功,茯茶产地也可加工;

    1953年,修建了40多年的陇海铁路全线贯通,向西北运输物资的条件得到改善,茶叶产地到销区的路线可绕过泾阳;

    1958年,全国供销合作社总社茶叶局把茯茶加工制作地转移到湖南安化,陕西茯砖茶加工就此停止;

    茯茶的遗存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销声匿迹,泾阳老茶人早已喝完自家保存的茯茶,那种金花绽放在茶碗的味道被渐渐淡忘。那些口授心传的制作工艺并无任何文字记录,年轻人更不愿将陈芝麻烂谷子的旧事重提,遗留下来的只是几件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弥足珍贵的原始产品及生产模具。

    裕兴重茶庄创建于明朝,当年经营裕兴重的邓家便是泾阳城里最显赫的茯茶世家,半个泾阳城的产业都是归他们家。

    这座经历了百年雨雪风霜的老宅子就是裕兴重的原址,作为邓家的祖宅,裕兴重茶庄的创始人邓鉴堂先生就曾经居住于此,现在用来展览古法茯茶。

    老宅角落里都展现着雕刻细致的美丽,岁月沉浸入老木头中,构建起泾阳城的岁月沉淀,闻到古朴沉香之味道、眼前似乎浮现出茯茶在锅里沸腾的景象,茶香与蒸汽缭绕不绝。

    这个用来将茯茶压制成砖的老茶梆源自于清代,已成为仅有的老物件。

    2015年5月31日,广州春季茶博会拍卖会上,这块清代“官商裕兴重”砖茶以105万元成交。

    泾阳茯砖茶的复兴

    1981年,泾阳县试图恢复泾阳茯砖茶生产,先用湖茶,后用陕南紫阳的陕青秋老叶试制成功、得上乘品质的茯砖茶。销往西北各省,得到牧民群众的认可。因当时的茶厂属于集体企业,缺乏资金和管理不善导致茶厂倒闭。

    就是这个短暂的回归,姥爷锅里的茶就是这个时期生产的吧。80后的我们在小时候还能得见这传奇的茯砖茶,也算有幸。

    2008年,泾阳政府和民间企业共同努力,寻访到当年茯茶作坊里的8位老茶工和一些茯茶生产的珍贵历史资料,参照找到的生产模具和原始产品、开始走上茯茶工艺的复兴之路;

    裕兴重邓家儿媳妇李巧云便是8位老茶工之中唯一的女性,和其他7位老茶工一起被称为“泾阳八老”。2008年自费南下寻找茯茶原料,他们从湖南安化背回了记忆中的黑茶;

    凭着儿时制茶的记忆,躲开家里人的反对监督、忽略村里人的闲言碎语,为了泾阳茯砖茶的复兴呕心沥血,经过不断试验,在第九块茶砖上满满的分布着鲜艳的“金花”,泾阳的水质、气候和泾阳八老,终于再次天时地利人和的聚在了一起,找回了泾阳茯砖茶那失传已久的古法之味。

    八老制作的茶有取了共同的名字——复兴盛。

    黑毛茶的来历

    制造黑毛茶的原料可分为5级。

    采摘的茶叶经过杀青、揉捻、渥堆、松柴明火干燥等工艺加工而成的茶就叫做黑毛茶。黑毛茶可以理解为黑茶的松散状态,其特征是抓一把握在手里扎手,松开后可以散开。用相应级别的茶叶制作成的茶就被称为相应级别的黑毛茶,如用五月下旬小满前后采摘的一芽五、六叶的茶叶为原料,其原料被定为三级,制成之后就是三级黑毛茶。

    这个过程可以这样理解:茶叶采摘后依然保存其植物的绿色,制茶工艺中渥堆烘焙的程序,使多种微生物及其产生的酶在茶叶中生长发育并产生化学反应的作用,改变了茶叶颜色与外形、且提高茶叶的内质等,使茶叶颜色变的油黑或黑褐,所以称之为黑茶。这种微生物的生长和发育产生化学变化的过程就被称为发酵。

    黑毛茶干茶的色泽黑褐油润、泡水后汤色红明透亮、滋味醇和或微涩、略带独特松烟香。将黑毛茶作为原料,进行剁碎、过筛、蒸压成型后茶称为紧压茶;例如,泾阳茯砖茶就属于黑毛茶的紧压茶。黑毛茶和经加工的紧压茶统称为黑茶。

    黑茶是一种后发酵的茶,不发酵茶叫绿茶,如龙井和碧螺春;部分发酵的叫青茶,其中轻发酵的叫包钟茶类,如铁观音和白茶。重发酵叫乌龙茶,如白毫乌龙茶;全发酵茶就是指的红茶,如祁门红茶和阿萨姆红茶。 后发酵茶就是黑茶,如普洱茶,茯砖茶 。

    将原料制成黑毛茶的学问,菁致将在下一篇讲茶叶产区制茯砖茶的文章中详细讲述。而泾阳茯砖茶是将茶叶产区制作好的黑毛茶压制成紧压茶的过程,看似简单的工艺却隐藏着神秘而独特的奥秘。

    泾阳茯砖茶的制作工艺

    泾阳传统茯砖茶的制作以手工为主,劳动强度大,生产工具简陋而落后。

    以湖南安化生产的黑毛茶为原料,经过筛切,筑茶成封、发花、晾干的技术工艺加工而成。

    原料筛切:选用3,4级黑毛茶为原料,用筛子过滤后的茶叶作为备料,将筛子上的长茶倒在长方形木板上,用刀剁碎至可以通过筛子,反复过筛直到符合要求。

    炒茶: 炒茶烹水:称六斤二两干茶,热锅后加入用茶叶和茶梗煮成的釉水,将筛好的茶倒入锅中再加釉水以保证茶叶的适当水分,依茶工的经验掌握火候以及翻炒的速度、将茶叶和釉水搅拌均匀,茶叶一捏一放刚好松开的效果最好。

    灌封筑砖: 将一种被称为“梆子”的做茯茶的工具组装完成,形成制作砖茶的模具;

    在二尺长、一尺四宽的纱布涂抹浆糊后,与同等大小的传统手工枸树皮纸相粘合并晾干,在纱布背面涂抹浆糊与另一张枸树皮纸粘合,晾置一天后可用其包裹梆子,将其侧面、底面用浆糊粘住,约三天时间晾干的成品称为封子。再将封子放入梆子中并拧紧梆子,封子就成了茯砖茶的包装材料,具有透气散热的功能。

    两茶工面对而站将梆子夹在中间,一茶工用撮箕将炒好的茶叶簸茶散汽,一边灌茶入封子里,另一茶工用棍头是红枣木的杵茶棍进行杵茶,枣木无异味而不会影响茶叶味道。双手提起木棍一下一下的杵筑,力度适宜且茶叶均匀。力度小了松散而不发花,力度大了过紧而霉变,考验茶工经验可见一般。

    在梆子旁边还有第三个人,在灌入时负责扒匀封子口的茶叶,被称为“扶棒”;约经3分钟边灌边筑、六斤二两的茶恰恰筑进封壳里,不满也不浅;第三个人负责筑封口被称为“扦门”,并打开梆子取出茶封被称为“启封”,在下一个灌封筑砖时打开梆子安放封壳被称为“换封”,如此重复。

    一封茯茶一般情况约筑170~300棍,即“提棍”(高提重筑)100~120下。“拐棍”(低提轻筑)50~80下。棍分“四路”(从梆子前到梆子后排列4棍)不能错乱。日产茯砖40封。

    启封绑扎:启封后必须用没有异味的麻绳开始绑茶。绑好茶后,凭经验用钎子扎眼以促进发花。

    发花:发花为茯砖茶加工的关键程序,在泾阳夏季的温度和湿度下,将茶封存入可通风的库房。然后将茶砖散开晾置在芦席、棕席或置晾架上,使茶封变硬而固定外形。后调节温度促使茶封里发热,散开并每天翻过摆放,反复十天后茶封上形成金花;

    发花指的是茯砖茶特有的菌花香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其实质就是冠突散囊菌在砖坯中滋生,产生金黄色闭囊壳,俗称金花。冠突散囊菌能分泌淀粉酶和氧化酶,可催化茶叶中的蛋白质、淀粉转化为单糖,催化多酚类化合物氧化,转化成对人体有益的物质,使茶叶的口感等特性提高和优化。

    干燥:之后再采用自然通风干燥至足干,而后出现的烘房也提高了茶品的出产率。

    祖传泾阳茶砖在季节适宜,茶砖加工量小的情况下,品质容易掌握。

    泾阳茯砖茶制作技艺视频地址:

    http://my.tv.sohu.com/us/221332470/81789055.shtml

    世间汤水三千,泾阳人只取一盏茯茶。

    八个老人默默隐退,在自家中还是坚持手工制茶,自然发花。

    就像自然生长的菜总比大棚菜的味道好些。

    茶已煮好,飘出的味道恬淡悠长。

    文|菁致

    来源|菁致生活馆(ID:jzliveshop )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失踪三十多年,八位老人娶回放在泾阳“藏娇”的茶上金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hlr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