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高难入俗人机||<新书>读书笔记

作者: 咸阳布衣 | 来源:发表于2017-09-30 14:24 被阅读0次
    才高难入俗人机||<新书>读书笔记

    读完《新书》之后,我真正感受到了贾谊的可怕之处——他远远超越了那个时代,在那个天下初定、百废待兴、没有先例可循的时期,提出了一系列系统性的治国御民方针。贾谊的眼光是那么锐利,几乎总是一眼看透大汉王朝安定的表象下隐藏的种种问题,而他提出的种种对策和治国方针被历史证明都是正确地。不只是政治方面,他对经济、哲学、思想、教育等方面的成系统的看法也是影响深远,甚至很多都已经成了常识,让我看的时候经常觉得“这还用说么!当然是这样啊!”从而忽略了这是贾谊第一个明确提出或大力提倡的人。

    当然他的思想也不是凭空而来的。可以看出他的思想和孔孟是一脉相承的,又吸收了法家的思想,虽然如此,但孔孟韩非等人面临的都是天下分裂的局面,无法提出具体的治国方针,贾谊却是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针对汉朝诸侯王割据、匈奴的威胁等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对策。但,汉文帝只能守成而已,碰上贾谊这种不世出的天才就用不了了,所谓“有其志而不遇其时”,站在汨罗江畔的贾谊,会想起什么呢,怀才不遇的痛苦又岂是常人所能想象的,他凭吊的又岂止是屈原呢。

    古人讲究以古鉴今,又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新书》以三篇过秦论开篇,充分说明了贾谊对秦朝灭亡经验教训的充分总结。这三篇过秦论气势豪迈、文采飞扬,古今少有匹敌。他认为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仁义不施”具体说就是“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以及君臣不信、救世不当等原因所以最终灭亡,于是他提出来治国的根本方法: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救有序,变化因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

    贾谊对汉王朝的具体问题提出了具体对策。当时汉朝表面上欣荣向上,但实际上却是暗流涌动,大乱即将爆发。首先是困扰汉朝近百年的诸侯割据问题,高祖时期翦掉了异姓诸侯王,大量分封同姓王,但后来刘姓诸王也逐渐做大,吴、楚、赵、齐、淮南等都是大国,各王也都多行不法,对汉王朝有很大威胁。贾谊预见了同姓王的问题,伸入阐释分析并提出了“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建议。后来爆发的七国之乱及各王谋反都证明了诸侯王的问题,而景帝的削藩、将大国分成若干小国直至汉武帝颁布推恩令都是参照贾谊的方案来的。还有匈奴的问题。贾谊认为“强国战智,王者战义,帝者战德”,提出了制服匈奴的“三表”“五饵”之策,三表指天子用信任、仁爱和爱好来告知匈奴;五饵指通过赏赐美好的物品、食品、音乐、以及其他享乐的东西,从而败坏匈奴的目耳口腹心。这其中有着浓厚的儒家以德治天下的思想,而后来的历史也证明,一味跟游牧民族斗力是极不明智的。

    还有针对汉朝尊卑不分、服饰礼节混乱的现状,他主张建立严格的等级制度,使上下有序、不得僭越、各守其位、立于大臣,杜绝那些奸人的谋乱之心。针对汉朝风俗流溢的现状,他认为应该移风易俗、推崇节俭、建立制度、提倡仁义,使君臣父子各安其位,遵守礼仪。针对当时民间盗铸、弃农从商、日益为歼、粮食储积、分地不宜等问题都提出了相应的办法。

    贾谊吸收了很多法家思想的成分,他认为君主的权威是不容侵犯的,但君主也不能任意妄为,君主要有君主的样子,对待臣民要以仁义为先,自己要以身作则。贾谊也推崇法制,他说:仁义恩厚,此人主之芒刃也;权势法制,此人主之斤斧也。通过法律制度的完善,可以有效防止臣民犯奸。只有法制和仁厚还不够,还要有礼乐,这是孔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贾谊认为礼乐对人有很大的教化作用,通过礼可以形成君民之间共同的精神纽带,可以使民“日迁善远罪而不自知”,所以他详细提出了自君臣以至黎庶,不同的人要遵守怎样不同的礼节,在这些礼节中引导人们向善。还有君主要怎样通过礼乐教化民众。贾谊心中理想的治国框架就是:以仁义为经,以礼节为纬,以法为辅,建立一个天地与人世万物和谐统一的国家:诸侯附亲轨道,致忠而信上;兵革不动,民长保首领;匈奴四荒,乡风慕义,乐为臣子;天下富足,资财有余,民素朴顺而乐从令;官事甚约,狱讼盗贼鲜有;天下顺治,海内之气清和咸理,万生遂茂。他自己说这是“臣谨稽天地,验之往古,案之当时之务,日夜念此至熟也”,并自信地称“虽使禹、舜生而为陛下计,无以易此”,在我看来,他这话说得并不过分。

    贾谊还注重教育,这里他以太子为例,太子的培养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事,“太子正而天下定矣”,所以详细写了培养太子的步骤。他认为太子之善在于早谕教与选左右。他极其重视并深入分析了环境对人的影响,说“习与正人居之,不能无正也,犹生长于齐之不能不齐言也”。所以详细阐释了太子周围的官员应负有的责任,并且列举了很多三代的礼仪,提出了“善不可谓小而无益,不善不可谓小而无伤”等观点,并且主张实行胎教。

    在卷七八贾谊对君主提供了一些修养自身的方法,主要通过一些史实来教育皇帝。皇帝要有一种觉悟,懂得国家兴衰的道理,“先醒者,当时而伯;不醒者,枕土而死,为虎狼食”;还要能听得进忠言,道德仁义要从内心产生,而不是只是表现 给外人看的,君子慎独;还要学会退让,懂得道家以柔克刚的道理,“转败而为功,因祸而为福”;学会培养圣王的德行,处理好君民关系;学会任命官员,并提出了师、友、大臣、左右、侍御、厮役六等人的客观标准及取用的礼节;等等。

    贾谊也详细论述了自己的哲学思想,这就非我所能深知了,只知道个以六为本;大政上下中又说明了以民为本的重要性,又阐释了君臣士民的关系。我只是个普通人,看这么多治国之术也只是丰富知识罢了,不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所以看的过程就很注重那些自身修养及处世之道的方法,如“本细末大,驰必至心”“玩细虞,不图大患,非所以为安”“事有召祸而法有起奸”“君子言必可行也,然后言之;行必可行也,然后行之”“闻道志而藏之,知道善而行之····”诸如此类,已详加摘录。

    贾生是从百家争鸣到儒家一统期间的重要人物,他以不世出的才能洞察廖微,反复推演,得出了以儒为主、以法为辅的基本方针,又提出了政治、经济、军事、礼乐等各方面的具体政策,可以说预示了时代的发展,但终不免遭人嫉妒,不得重用,郁郁而终。

    自幼耳熟能详的李商隐的一首诗深刻道出了这件事的悲剧性: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半夜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贾生不得重用是他个人的悲剧,也是那个时代的悲剧。更讽刺的是,他的种种想法生前不得重视,死后却一一进行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才高难入俗人机||<新书>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hnge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