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杨石彪)

在乡愁词典里‘’农村‘’这个词汇总让人百感交集,我们打拼在热闹繁华的霓虹都市,心却始终扎根在生养我们的那片故土上。
然而,当望着‘’农村“逐年变化,原来古老的建筑,改建起一座座平顶楼房时,又让人特别兴奋与由衷欣慰。
但是,仔细想一想,我们当下的农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尤其是年轻人对文化生活的需求,远远不能满足于当下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如此这般,农村又怎能留住人,留住其后生一代?
因此,在相当一个时期内,农村传统乡土文化、孝敬文化的传承光大和乡村精神文明创建任重而道远,需要走很长的一段路,下很大的真功夫、慢功夫和细功夫,才能补上这一‘’精神短板‘’。

广东普宁有个“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古老小村庄。
很早以前就有人生活在这里,繁衍生息。
当黎明的曙光初照,清晨的鸡鸣破晓,第一缕阳光照射在村子里时,村子里的人们便“闻鸡起舞”。
此时,村民们打开房门,放出鸡鸭,清晨就开始热闹了起来。
鸡鸣狗吠,乡亲们的说笑声打破了安静的村庄。
读书的读书,下田的下田,依村的小溪流水潺潺,溪边蹲满了浣衣洗菜的大伯,大婶和爷爷奶奶们,也有牵牛喝水的,还有洗农具的……
如今,四面环山索绕的村庄,在冉冉升起的那抹朝阳中,显得异常的安静。
昔日那幕热闹非凡的景象已不复存在了,低矮的厨房,在房子的一侧,那时,只要厨房里燃起了火,屋顶的黛瓦升起了袅袅炊烟,直冲云霄,在屋顶盘旋,之后就变小了,消失在后山之中。
儿时的自己,可就是喜欢看屋顶上升起的青烟,蔚为壮观。若是碰上了雨雾季节,清晨煮饭升起的青烟和着屋后山中升起来的雾气,仿佛一幅雄伟壮观的水墨画,那美丽的山水图腾,是画家笔下的具有诗意的乡村风光。自己童年的触觉同回忆仿佛也就这样定格在了青烟最美的岁月,唯美的画面中,回忆如昨。如今之貌,诚可叹也!
每次回家过年,也总会遇到村里尚存的高龄老人或者留守儿童和老一辈,大多数年轻人出外发展,春节一年回一次,匆匆忙忙,留下花甲老人,还在坚守着古老的村庄,延续着乡村烟火,孤单的身影背后总让人内心感到一丝无奈……


摄影师相机镜头记录下的,有消失的建筑,还有曾经的路口。有曾经哺育过村庄儿女的那口古井,还有旧时的岁月,我们是否还能记得多少?
无论岁月如何变迁,一如初见之美好。“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或许某情某景已不再,但是却永远留在那时人们的回忆里。
这些照片,勾起了哪一代人心头的柔情与感慨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