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本善”浅解

作者: 江月流 | 来源:发表于2019-03-15 08:14 被阅读0次

寻根求源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是三字经里面的话,前两句语出《孟子·滕文公上》:“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后两句语出自《论语·阳货》:“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性本善”浅解

什么是“初”?从“衣”从“刀”,始也。古时制做衣服一定要先将布料裁剪成若干片一定形状的料块,然后把这若干片缝合纫缀起来,才能形成衣裳,所以用“初”表示开始之意。“人之初”是指人刚生下来的时候。

什么是“性”?就是与生俱来的东西,本就如此。又例如孔子说“食色性也”,生存与繁殖是与生俱来的本能。

什么是“善”?从孟子所言(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此“善”是先天的善良的本质,有恻隐之心。

“人之初,性本善”,说人刚出生的时候,先天就有恻隐之心。与孟子同期的荀子说“性本恶”,人先天就有自私之心,用今天的话就是“自私的基因”。我们暂且不谈谁对谁错,那么孔子有没有说性善性恶,没有!在他老人家看来,性就是先天的本能,它包含着恻隐之心和自私之心。

“性相近”,说任何人,不管他父母是什么民族、种族,也无论他的父母是贫贱还是富贵,是好人还是坏人,其与生俱来的“性”都像是素练白绢,没有颜色,没有善恶的痕迹。

“习相远”,说而人既生之后,环境影响各异,性随之而变,如素绢白练沾染了各种颜料,逐渐变得差异越来越大,有了善恶的区别。

从“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可以看出,其实孔子是把性和习明确分开的:先天为性,后天为习。他(她)们后来之所以会有巨大差异,是后天形成的。没有哪个坏人是天生注定的,只是因图一时享乐,经不住诱惑而迷失了方向。

他山之石

西方近代教育家蒙台梭利女士也赞同“性本善”,其“精神胚胎”观点与孔子无异。

在婴幼儿精神胚胎期,孩子是一个很独立的个体,不再是依附于母亲的身体,此时的孩子具有自主性,可以和外界进行物质、信息以及能量的交换,而这一点恰恰对于发展孩子各种感官器官和肢体运动能力,促使孩子可以自主的吸收多种信息从而促进头脑的发育有很重要的作用!当孩子处于婴幼儿时期的时候,收到的来于环境中的情绪影响,对于孩子一生的精神发育都特别重要。有专家从婴幼儿的中枢发展的特点来判断,婴幼儿是借助于身边的亲人交往的经验建立情绪学习的基础的。当然,这些经验在孩子婴幼儿时期是以非语言的形式存储在婴儿的大脑中的,主要是因为此时孩子的大脑皮层发育的不够成熟,语言能力尚未出现。不过这些经验的印象很深,以后受到情绪刺激时就会根据这些经验作出反应。因此,婴儿期与成人情绪的交往以及周围环境中人们之间的情绪交往,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会对孩子以后的情绪发展造成深刻的影响。

结论

一、人性本无善恶而习有善恶;

二、极少数人本性或善或恶,后天对其几乎没有影响;

三、对于绝大多说人来说,其习的善恶取决于后天生活环境的影响,且有易于流于恶的倾向。

相关文章

  • “性本善”浅解

    寻根求源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是三字经里面的话,前两句语出《孟子·滕文公上》:“孟子道性善,言必...

  • 克利作品浅解

    克利绘画浅解

  • 浅解米茶高寿 作者:李府钟

    浅解米茶高寿 作者:李府钟 中国近代教育家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之: 何止于米, 相期以茶。 浅解如下: 米字拆开八十八...

  • 2019-02-22-方法

    1.EM算法 (1)从最大似然到EM算法浅解

  • EM算法讲解文章

    知乎人人都懂EM算法CSDN从最大似然到EM算法浅解

  • 性本善

    去之前,妈妈叮嘱,除了在酒店和校区,哪也不要瞎逛。我乖巧的答应了。 公司同事们,朋友们,也让我注意安全,也提醒出门...

  • 性本善

    夜色,孤寂。 对面的君悦酒店灯火通亮,偶有几盏暗淡,不知是没有被订,还是订店的顾客不在房里。 有的窗帘紧闭,有的半...

  • 性本善

    人之初,性本善,这是一种认识,对错各半! 婴儿生来不知善恶,不断长大会受父母的耳濡目染,外在环境更是会给孩子带来重...

  • 性本善

  • 性本善

    “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耳熟能详,没错,幼儿园就开始接触三字经,到现在也就这句话记得最清楚。 小时候不知道这句话...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性本善”浅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hpkm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