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介绍一下我们的情况:
我家姐姐,如今四岁半,出生、成长于加拿大魁北克省,家庭语言环境是法语和中文。粤语有日常接触,但是频率低。英文只是偶尔看看动画片听听儿歌,基本处于打酱油的状态。
目前的中文听力水平是可以听懂大部分绘本故事、海底小纵队、汪汪队这类动画片音频。口语可以自由表达,会用一些诸如“小心翼翼”“蹑手蹑脚”这样的成语。大部分用词都比较准确,偶尔有法译中,例如她有时候会说“关上眼睛”(但是大部分情况下可以正确地说“闭上眼睛”)。
从两岁到四岁,老大曾经有过近两年的中文低谷。回顾我当时的日志是这样的情况:
自从爷爷在2017年年底到家里来住之后,贝儿的法语就开始突飞猛进,因为爷爷他本身是一个很爱讲话也很会讲故事的老人。贝儿在他身上学会了很多,相对而言呢,她的中文就一直停滞不前,甚至是开始倒退。在两岁左右,她可以说十来个字的中文句子,等到三岁之后反而只会说一些简单的五六个字的句子。在词汇量上,同龄的中国孩子已经可以用一点成语了,但是贝儿还是我要吃什么什么这样的简单句子上。
贝儿有一个大进步,就是昨天也就是2019年的元旦,晚上她在睡觉前自己用中文把朵拉的几个故事都讲了一遍。她主要是复述音频里的句子,但对我来说已经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了。我确定了,她的确是会说的,只是平时自由组织句子的能力跟不上法语的水平,所以她就宁愿用法语来表达。我相信只要坚持投入,她的中文水平是会一直稳步上升的。
这件事里我总结了一些经验,如果是纯粹为了提高口语能力而听的音频一定要长时间的听,而且要重复的听,直到倒背如流的地步。贝儿这几个朵拉故事讲的最好的就是她可能听了已经有五六十个小时的地图不见了这一集。几乎是从头到尾全都背下来了,所以讲得特别的流畅。
2019年,我大部分的精力用在了照顾老二身上。但是老大的中文学习,我也不敢有所疏忽,生怕再放任下去,她的中文就停留在“我要吃酸奶”这样的水平上了。
今年在老大的中文学习上,我主要做了三件事情:
1. 大量地听动画片音频。
2. 努力克服一拖二的困难,坚持每个月组织一场中文故事会。
3. 三岁九个月起,除了搬家期间休息了一个半月外,每周坚持认字四天以上。
以下详细来说说每一件事是如何提高老大的中文水平的。
第一件事:大量听动画片音频
这就是走的国内妈妈们的英文磨耳朵路线了。这是一个相当愉快的过程。我选择音频的原则是:从易到难、实用对话、娃有兴趣、音频视频书籍资源丰富。
从易到难、实用对话这两个原则,就决定了古诗、三百千等音频不会成为我们的磨耳朵首选音频。
抱着提高日常对话水平的目的,我主推的是《爱探险的朵拉》。我从网盘上下载了100多集的中文版朵拉,在牛听听上找到了朵拉的全套中文原声音频,又淘宝了40本朵拉的动画书,视、音、书,可以立体地将朵拉的内容以不同的角度进行重复。
在我一拖二的期间,当我需要电视续命的时候,就给娃播放朵拉的视频,一般是看半个小时,偶尔我太累的时候,也可能会看一个半小时。其余时间,娃可以自主选择牛听听里已经绑定好的朵拉音频专辑。音频专辑她爱听多久就多久,我不会进行干预。睡前故事曾经有两三个月的时间都是朵拉的动画书,大部分她都可以倒背如流。
朵拉的音频比视频齐全,我时不时跟娃讨论一下情节,问她发生了什么事情,她通常会用法语回答我,我就可以了解她大概听懂了多少。
老大是非常喜欢重复的孩子。有很多集朵拉故事她都可以听上几十遍。我也乐见其成,因为效果是很明显的:虽然那时候她还不能用中文自由表达,但是可以用中文复述(背诵)故事情节。
朵拉的音频大概听了三个月。接下来就换成了汪汪队。汪汪队的语言难度和情节都比朵拉要复杂一些,也算是跟上了老大的认知能力发展了。
汪汪队听了两季,又翻来覆去读了四辑动画书,中文词汇量又跃升了一个层次。
然后我又给她安利了海底小纵队。最开始我是跟她一起看的,各种海洋生物的名字、救援行动的方案等,都比汪汪队要复杂不少,但是经过视频配合,再听音频的时候,老大基本能懂,也学到了很多比较“高级”的词汇,尤其是四字词和很多精准的动词:小心翼翼、摇摇摆摆、钻到水里、潜入海底等等。这扩大的词汇量为我后来的认字教学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海底小纵队目前已经把99集都听了两三遍了。下一部动画片可能是超级飞侠吧,只是老大目前在看法语版的,不知道她愿不愿意接受听中文版。
第二件事:组织中文故事会
我知道有故事会这回事,还是亮晶妈告诉我的。可惜故事会在岛上和南岸,我们北岸一直都算是华人较少的荒漠地带。刚好2018年年底,有朋友拉我进入一个本地遛娃群(惭愧惭愧,我之前居然一直都没有加入华人妈妈群),我观察了一阵子,觉得以这个本地群的活跃程度,组织几场本地的故事会,应该还是可以的。
在群里问了各位妈妈参加故事会的意愿后,我就开始联系图书馆、取得许可、预定场地等等。过程还是挺顺利的,得到了社区图书馆的大力支持。从一月份起,每月一场不间断地举办到十月份,一共十期。十一月份和十二月份因为场地原因,无法举办。2020年一月份再次重启。
我组织故事会的目的有三:1. 认识更多的华人妈妈,扩大我自己的社交圈,因为全职妈妈真的是非常非常需要与外面交流。2. 为我家老大也扩大一下社交圈,了解还有很多很多小朋友会讲中文。3. 也算是提升一下自己的组织能力,也让家里囤的书有更多的用途吧。
这三个目标都达成了,效果还超出了我的预期。我认识了很多新朋友,老朋友们也因为每个月一次的见面互动,联系更加紧密,感情更加亲厚。七月份的时候,老大刚过生日没多久,就跟小朋友们出去玩了两次。我看到她虽然不说话,但是一直在观察,非常感兴趣。结果让我非常惊喜:她开始主动说中文了,而且说得很好,带有一点点外国口音,但是用词准确,词汇丰富。一开始大概可以跟我用中文连续对话一小时,接下来就是半天、全天。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她跟我已经是纯中文对话,一直到现在,水平还每天都在进步。
第三件事:认字。
我家的认字是2019年4月份开始。当时海运过来了一盒字卡,就先从字卡开始,玩玩打地鼠等字卡游戏,接受度还可以,认了七八十字的样子。配合四五快读,打印出来贴在墙上。学完了第一册后,我们就开始搬家了,休息了整整一个半月。
七月份又开始重启认字,加入了海外中文小分队(微信群),几个志同道合的妈妈一起打卡,认字的路上不孤独,得到了群里的各位妈妈们非常多的帮助和支持,还有小花生上的妈妈介绍了一些很具操作性的认字方法,有适合自家娃的我就借鉴一下。截至2020年一月份,学了四五快读第一册,学前快读第一册和第二册。目前在用自编拓展阅读在复习巩固,并锻炼朗读文章的能力。
“看人挑担不吃力,自己挑担压断脊”。这半年来,各种介绍认字的文章我看了无数,一开始是自信满满,真到手把手教起来了,才知道教学经验的积累是多么的必要,多么的难得。我跟闺女磨合了几个月,才摸清楚了她的学习接受度和学习模式,也渐渐摸清了自己的忍耐度(此处需要一个哭笑不得的表情),逐渐形成了属于我们的学习节奏。
话又说回来,这个年纪的孩子的发展是飞速的,我还得时刻提醒自己要根据娃的情况随时调整,不能陷入窠臼。
经过半年的认字实践,我们目前的学习学前快读一课的节奏是:用三天来认生字,每天四-五个,滚动复习。第四、第五天朗读课文。有时间就复习前面的旧课。允许每课有三到四个记不住的生字。总复习的时候再加强巩固。
自从加入自编小短文后,觉得学前快读已经开始凸显其缺点。目前还是继续根据常用字表自编短文。
结语
我一直提醒自己,中文学习需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也就是说要放长眼光,不斤斤计较于每天的认字量或某天娃的学习态度,扎扎实实地每天进步一点点,坚持就有大改变。
从年初的哑巴中文,到如今自如的表达和相对丰富的词汇量,加上近三百的识字量,我为我家小姑娘的进步感到万分的骄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