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转移
古道寂寥,大漠孤烟,黄昏落日间一支长长的骆驼队伍浮现在眼前。驼铃悠扬,阵阵扣人心弦,一深一浅的足迹久久的不能被黄沙遮掩。
在2000年前
东方的文明和文化正在向世界扩散,建筑的文明也向东南方蔓延。我们的历史有起点,我们的文化有源泉,那时,西方世界的目光投向我们,聚焦着光亮,燃烧着期许。
文明历史因为时间被搁浅,因为战乱而凌乱,神秘的国度不再神秘,古老的文化已经做旧,来自外部的文明开始入侵和传播,我们开始学习西方人喝着咖啡,吃着面包,过着万圣节和圣诞节,就连建筑也变得奇奇怪怪,钢筋巨人模样,几何错位的张狂,传统的经典陷入冷落的境地,甚至遭受拆迁的危险。
位于北京东城区北总布胡同24号院的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故居被列为普查文物但终不能幸免,现在已经被拆迁,只剩几根房梁和残砖烂瓦。1931年至1937年梁林夫妇在此租住,同样也是两人对中国建筑史及文物保护做出重要贡献的时期。
试想,名人故居和古代建筑并不单单是一幢房子、或是一处风景和旅游景点,更重要的还是历史的见证者、文化的传承者,凝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魂。但是长期以来,中国为了经济发展,让古建筑给经济建设让路,这些建筑不是被拆,就是商业化。我们是时候去重新探寻文明的方向,审视历史的财富。为保护文物奉献毕生心血的梁林夫妇,自己故居被拆印证了现代建筑文明的混沌和败落。
建筑文明的缺失
他认为中国对建筑文化的保护力量太薄弱,多数中国建筑师对于建筑设计缺少一种自觉的认知。就建筑文化保护方面来说,日本和韩国等亚洲许多的地区都在做保留古建筑和发展建筑文明两项内容,中国也是如此,但是力量明显还是不够。中国建筑师中很少有沉下心来思考和创作的,这对于当代中国建筑文明来说,既是短板也是挑战。
“中国建筑师具有先觉性的人很少,有先觉性的人往往会牺牲一些东西,建筑师们怕牺牲,很少有牺牲精神,在建筑这方面表现的尤为明显。因为这是几千年来的历史文化积淀下来的人的意识,很难去改变。唯有我们觉醒才能真正做到牺牲,探索到真正的建筑方向。”
“工业革命之后,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细,建筑设计也同样被分解细化。文艺复兴时期,建造一个大教堂往往需要几代建筑师的接力,而现在,一个建筑大师要建造出来几个地标性建筑。当今好的建筑设计都是由团队设计出来的,这基本决定了建筑师的地位已不像原来那样的崇高,但是西方如今依然把建筑划分为艺术的行列,建筑师同样受到关注和推崇。”
很多人都说中国的建筑圈子很封闭,这些都是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中国把建筑放在了技术里面,认为做建筑的是工匠,古代做建筑的人叫做匠人,到今似乎也是如此。
中国原本没有建筑师这一说法,建筑师的称呼也是由西方引进来的。西方人把建筑放在艺术的领域中,对待建筑的设计手法就会相对宽容,在价值观和自然观上都对建筑很尊重,然而中国在自然观上并没有认为建筑是门艺术,价值观上也没有对建筑学科进行一定的修炼。
对待建筑,中国其实很矛盾。全球化的经济模式很容易让行业者迷失方向,尤其是建筑师。我们的建筑文化与西方建筑文化发源不尽相同,但是我们却套用塑造西方建筑师的标准来塑造中国建筑师,其实存在许多不合理性,尽管西方对于建筑的教育方式更为系统,但是中国建筑师的根毕竟在中国。
刘临安用咖啡和茶做了一个例子:“咖啡和茶本没有好坏之分,要品尝出其中的滋味,咖啡和茶道必须都要懂得;不是咖啡好喝而茶不好喝,也不是西方的就好,东方的就不好,东西方两者融会贯通才是最好的,设计之道也是如此。”
觉醒从中华艺术宫开始
在2010年
上海世界博览会中国馆的建设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世博会结束后,便更名为中华艺术宫。它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主题,表现出了“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中国文化精神与气质。融合了中国古代营造法式和现代设计理念,诠释了东方“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哲学思想,展现了艺术之美、力度之美、传统之美和现代之美,是对中国文化的最好表达。
刘临安说:“中华艺术宫的设计让我感受到了中国对于建筑文明的觉醒,中国建筑师把真正的中国元素融合在了中国的建筑里面。中华艺术宫的造型是中国古代的斗拱,极具象征性、并能引发发散性思维的意象,中国人都愿意赋予它这样的意义。同时,前来参加世博会的外国人一望见它便知这是中国的建筑。”
对于中国的建筑师来说,他认为王澍做的很好,王澍的建筑极具地域化特色,存有中国建筑地域文化的气息。中国美院象山校区第一期,世博会滕头案例馆,其空间意向、材料表达、整体建筑氛围控制,这些可以看出中国设计的特点,蕴含中国元素的韵味。
符合中国人文情怀的建筑会带有中国传统的文化魅力。刘临安从中国现在的一些建筑设计风格和中国建筑师的表现当中,可以感受到部分人的觉醒,他知道这个过程还比较漫长,所以,他一直在努力探索着。
档案声音
中国建筑文化的方向是什么?其实就是对古建筑的保护,和对传统文明的守卫和发扬。建筑师是文明的载体,中国建筑文化方向也是追随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正如刘临安所说,希望中国建筑师觉醒,同样,作为中国人也应当领悟其中的文化内核。
本期索引
档案编号:20170215
【27-3-1】梁思成:籍贯广东新会,生于日本东京,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是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梁思成曾任中央研究院院士(1948年)、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等作品的设计。
【27-3-2】林徽因: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建筑师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
【27-3-3】工业革命:开始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通常认为它发源于英格兰中部地区,是指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即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工业革命是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
【27-3-4】上海世界博览会: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EXPO 2010),是第41届世界博览会。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在中国上海市举行。此次世博会也是由中国举办的首届世界博览会。
【27-3-5】斗拱:中国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从柱顶上加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合称斗拱。
【27-3-6】营造法式:《营造法式》是宋崇宁二年(1103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诫,是李诫在两浙工匠喻皓的《木经》的基础上编成的。是北宋官方颁布的一部建筑设计、施工的规范书, 这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标志着中国古代建筑已经发展到了较高阶段。
【27-3-7】王澍:1963年11月4日出生于新疆乌鲁木齐市,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建筑学学科带头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012年2月27日获得了普利兹克建筑奖,成为获得该奖项的第一个中国人。
【27-3-8】中国美院象山校区: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位于杭州转塘镇,周围是青山绿水。新建一期工程建筑面积6.4万平方米,设有视觉艺术学院、传媒动画学院和基础教育中心三个教学单位。
- End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