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艳羡与生俱来的天赋,仿佛有了它,人生就已功成名就,未来有鲜花和掌声铺就前进的道路,往后余生,尽是被歌颂的时光。天才的经历在旁人眼里是传奇,作为一个人,免不了遭受打击,从神坛跌落是粉身碎骨般的痛,日渐平庸则哀莫大于心死。昔日的荣耀死去之后变成今日的枷锁,由奢入俭之难,无法衡量。
我数次在吃饭的时候为了这部《爆裂鼓手》而让手里的碗停留在半空,手臂石化成雕塑,精彩的剧情淡化了饥饿带来的强烈食欲,字幕里频繁出现的脏话怎么也遮盖不住剧中人物的散发出的光芒,时而黯淡,时而澎湃。屏幕前的我,浑身不停地战栗着。
爆裂鼓手:天才是头顶光环的魔鬼影片讲述了一个有天赋的鼓手在饱受摧残之后与折磨他,引导他的老师相互成就彼此的故事。主人公梦想成为自己所处的时代最伟大的鼓手,他被这个时代极富盛名的爵士乐导师所相中,进入到导师的乐队中 ,成为了替补鼓手,但是故事并没有向着主人公从此走上人生巅峰这个顺序发展,相反,一段行走在地狱般的经历就此拉开序幕。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导师是一个资历深厚的魔鬼,恶毒与才华兼备。他一手提拔了主人公,却在听到了一段不和谐的节奏以后,面带微笑地指正了几次, 然后火力全开对主人公进行人身攻击,连篇的脏话极其难听,之前的好心过问在当下看来似乎只是在为酝酿诛心的话制造依据,与此同时富有节奏感的巴掌不停地落在主人公的脸上,周围的人一声不吭,集体缄默中。
主人公不争气地留下了眼泪,但是对鼓的热爱较以往更升。在自尊心的驱使之下,他勤学苦练,废寝忘食,终于在一次比赛上胜任了核心鼓手的位置,演出获得圆满成功。导师恢复了对主人公的厚爱,却更多地体现在对其他学生的无情刻薄之上,两人之间的矛盾注定会愈演愈烈。终于,在又一次演出上,主人公带伤上场,混乱的击鼓节奏,汗珠和血滴相互裹挟而下,还有导师盯着将死之人一般的怨毒眼神,气急攻心的主人公当着观众的面一脚踹开了鼓架,疯狂地扑向了一直以来折磨自己,羞辱自己的秃顶中年人。。。
镜头一转,主人公收拾行李回家,鼓架封进储物柜,乐谱尽数丢进垃圾桶,之后在快餐店做起了兼职,心几乎彻底死掉了。
某次音乐节上主人公和导师又一度邂逅了,三杯两盏下肚以后,沉默随着酒气弥散开来。主人公早已磨去了当初的锐利,导师也不再盛气凌人,不停地感叹自己的学生走的走,转行的转行。面对是否把别人往死里逼的质问时,导师表示,我心狠手辣是为了逼迫你们突破极限,在英语中没有哪两个字比“good job”更害人不浅,赞许和肯定只会制造傲慢和懈怠。如果你没有成为甚至是超越你的偶像只能说明你不配。
爆裂鼓手:天才是头顶光环的魔鬼在本片的谢幕演出上,主人公又被狠狠地戏弄了一把,错的曲谱对应不上演奏旋律,全场的尴尬聚焦在他身上。主人公黯然离场,在门前和父亲拥抱,然后带着诀别的眼神,像一个战士一样,重返舞台,操起鼓槌,忘我地打起节奏。舞台上瞬间变得光芒万丈,所有的乐手开始以鼓手为中心,奏起了全场最为激动人心的高潮旋律,导师继续指挥,不知不觉地沉浸在其中。一曲终了,鼓手没有停下,鼓面上激荡的汗水和血有如浪潮,不停地翻滚着,一瞬间其他乐手带着错愕的神情也加入了观众行列 。最后,缓过神来的导师手臂一挥,所有乐手便再也忍受不住内心的澎湃,和声迅猛而热烈的喷薄而出,全剧终。
有句话说的漂亮,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右边与魔鬼,又只有一步之遥。也许平凡比起大起大落要舒适得多,没有饱受非议,没有曲高和寡,相应的没有光环加身,没有让呼吸和心跳都停止的瞬间,清水无味,弃之不存,烈酒灼心,醉而忘忧。草木一秋,也非得争奇斗艳不可,何况人生百年,没有刻骨铭心的回忆,又何谈平淡是真的领悟,否则就是发牢骚而已了。
爆裂鼓手:天才是头顶光环的魔鬼泰戈尔在《飞鸟集》里写道: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砺,才能练就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响。艺术家在有限的生命里追求不尽的完美主义,容不下一点瑕疵,于是贡献无数的佳作让人叹为观止,这份偏激和痴狂撕扯着他们的神经,千变一律的枯燥练习用以剽悍的意志力去忍受,没有疯魔一般的向往,就没有神一般妙手。不知足使人进步,而光环则容易使人平庸,这就是为什么历届诺贝尔奖得主在获奖后便少有惊人成就的原因,一不做,二不休,为达理想,就不免风雨兼程,坚持到底,方有胜利的可能,加油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