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如何打开你“病态的防御机制”?
我在中心里,见过这样的一个女孩,第一次看她到时候,她的眼睛总是左顾右盼游离不定,不敢与人对视,她的手交叠在一起,一直瑟瑟发抖。
我坐在她旁边,感受到她身上的每一根汗毛,似乎都在抗拒对陌生人的交往,稍稍靠近的距离,便足以打破她脆弱的“安全感”。
可是见到第二面的时候,她突然变得主动热情,完全转化为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她在前后巨大的转变中跳跃。
人啊!总是一面小心翼翼的与这个陌生的世界接触,另一面,强迫自己变得“正常”起来,拼命隐藏着“脆弱不堪”的自己。
当我问起她时,她说她只是太寻求别人的认同了,所想借此掩饰自己的不安和紧张,以虚假的“笑容”来化解心中的尴尬。
后来试着追寻原因,她因为考试不好,被老师当众殴打,与母亲诉说时,母亲知道她是因为考试不好,结果再次动手打了她。
其实,一个人成年后,如果始终处于缺乏安全感的焦虑状态,那么,即使他拥有的再多,也会被潜意识忽略掉,用自我否定、自我怀疑、甚至是自我毁灭等等病态的方式,建立心理防御机制。
而追溯童年,他们大多拥有一个不太幸福的成长环境:
《摩登家庭》有一集,Haley的男朋友说她,“Haley always got this killer confidence - you know, the kind of confidence that you get from having such a warm, supportive family."
【我现在才明白,海莉身上那种非凡的自信是源于这么温暖的家庭给的爱和支持】
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自信,其实与原生家庭有很大的关系。
一般来讲,自卑的人,有以下几个共同点:
A. 家庭条件一般,父母属于精神上“自我”极其缺乏的一代;
B. 父母或其中一方,性格极其固执强势(外在表现为脾暴躁、难以通过语言和逻辑沟通);
C. 有一方对你有一种多余的、过分的宠爱;
D. 父母从小就对你抱有期待,要求非常严厉,强势的一方常常对你进行责骂;
E. 他们常常不去兑现对你许下的承诺;
F. 你无法直观的表达观点,甚至不能在家庭中提出任何要求。
有的父母知道在孩子迷茫的时候引导,成功的时候祝福,失意的时候鼓励。
而有的父母却在孩子迷茫的时候冷漠,成功的时候说要谦虚,失意的时候冷嘲热讽,需要爱的时候说要坚强。
于是,幼年时的弱小与无助,强化了你成年之后的深刻体验,那些不利于成长的环境,最终会带着“自卑的因子”,一起凝固在心灵的土壤里。
02
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一直羡慕别人……
其实,想要克服自卑,首先要学会“完全的接纳自我”,无论是优点还是缺点,都不再抗拒和否定真实的自己。
很多人,会因为自卑而痛苦,其实,因为过于在乎。”他们甚至无法接受自己自卑这个事实,并且很容易为此而感到痛苦。
当你可以坦然的接纳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尝试“不再抗拒自己的自卑”,重新建立自己的“评价体系”,寻找安全感和自我肯定。
你可以尝试从以下几点去努力:
A. 摆脱对他人看法的过度依赖,放弃回想别人与你交流的瞬间,不要总想着讨好别人,坦然的“做自己”;
B. 创造积极的环境,解决压力根源:例如与父母,可以“示弱性”的沟通,以缓解矛盾,若存在困难,可以尝试远离压力源;
C. 专注于完成自己真正感兴趣和擅长的事儿,不断建立成就感和掌控感。
最后一点,要尝试修复创伤记忆,直面那些幼年时候的焦虑和不安。
童年创伤记忆很容易让一个孩子在成年之后变得没有安全感,容易偏执、压抑自己的情感,更容易失控,从而产生自卑、焦虑、抑郁的心理。
面对“爱”和“温暖”时,他们会变得胆怯,但当负性情感来临时,错误的“自我保护机制”,又让他们缺乏共情和爱的能力。
家庭的温暖本应该是最不需要理由的,可是,中心的康复导师,常常会帮助来访者,一起发现家人的爱和鼓励,这样可以给人带来无穷的力量。
接纳自卑,请从接纳那个“残缺却美好”的自己开始。
你会发现,自己正闪耀着一种从未散发过的光芒,这种光芒,叫做“自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