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288533/04b6e8ab60cf145b.gif)
在中国传统中,有“急人之所急,需人之所需”的好义之为,经由千年传承,已深入大众思想,并影响着众人行为。
最近,有朋友向我吐槽,他在单位里遭遇了一位喜欢“做好事”的老大姐,让他不胜其烦,这是怎么回事,有人帮忙还嫌弃?原来他在单位积累与沉淀了三年,正遇到一个转岗学习的好机会,本想着在新岗位要好好学,却不想新部门里有一位老大姐,时常主动过来“关照”他,给他讲部门历史、人际环境、领导喜好、部门潜规则等等……如果他遇上问题,大姐还直接过来打个帮手;如果有任务分派,大姐也会主动告诉他应该怎么做;甚至,大姐还到处打听他有没有女朋友,准备给他做媒……弄得朋友很尴尬,甚至起了离职的念头来躲避这位大姐。
无独有偶,前段时间我跟一位互联网创始人沟通团队建设问题,他居然也有类似的困惑。在互联网行业激烈的竞争中,他认为只有不断学习,加速更新迭代才能得以生存。于是他利用工作之余,组织员工们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培训,有内部课程、行业大咖分享、技术交流……但为下属做了那么多,结果却令他意外,员工们纷纷离职,一追究原因,大多数人都抱怨培训太多,没时间休息!这位创始人很郁闷“我都是为了员工好,免费给他们创造了那么多的培训学习机会,请问有多少初创互联网企业能做到?那些都是我花了大价值请来的行业精英呀!这些都是对他们成长如此有帮助的事情,他们居然不领情,真是白瞎了眼!”
看着他愤怒的表情,我又想起朋友的那位老大姐,思索着,是不是每个团队都有这样的人:自以为无偿帮助了别人,却得不到他人的认可与回报?
![](https://img.haomeiwen.com/i2288533/77f6096483e13ac4.jpg)
其实,他们只是悲剧地充当了团队中“烂好人”的角色,这种角色往往得不到认可,更甚者还会被团队判定为厌恶之人而避之不及。
为啥会有这样的悲情故事?真心付出却被他人当成驴肝肺!这种场景估计每个人都会经历过吧?比如,我们的父母。在青春成长期,父母总以过来人身份告诉我们,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可以做,你这么做是不对的,这样做是最好的……但最后的结果大多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一片爱心付东流”。
造成这种局面,皆因付出爱心的人,是按自己的行为、认知和逻辑去要求对方接受自己的帮助,却没有真正了解对方是否真有被关爱的需求,或者对方是否能接受、认同你的所有给予?
助人为乐是传统美德,急人之所急也是改善人际交往的有效方式,我们确实应该鼓励大家多多做好事,但如何将好事做得“适度”,避免成为他人眼中的“烂好人”,最终收获皆大欢喜的双赢局面呢?
一、自我审视、成功助力
首先,乐于助人是好品格,但切忌过犹不及,爱心泛滥也会令人生厌;其次,你真的有义务帮助他人吗?或者你只是为了通过帮助他人来获得别人对你的认可与满足自以为是的成就感?人生原本就是一场体验,每个坎坷阻碍都是必经之路,也只有经历过困难与千锤百炼,人生才会更有滋有味。但如果由于你的干涉与自以为是的“好心”,使被帮助者失去了通过磨难而炼造心性的机会,受到你帮助的那个人,他的成长必然是不够完整的,而这种缺陷正是你的“烂好心”造成的。比如那位老大姐,她的出发点是好的,想以过来人的身份让年轻人少吃点苦头,但小伙子不一定会这样想,也许他是想凭一己之力在单位中获得成长与别人的认可,老大姐这样一插手,就让年轻人觉得自己束手束脚了,浑身不自在。
想要真的帮助他人,不是替他承受过程,直接告诉他结果,而是协作他去亲自体验、操作。
![](https://img.haomeiwen.com/i2288533/4412c3abe6ecace4.jpg)
有些时候,“烂好人”之所以会爱心泛滥,就是因为见不得他人走弯路、受苦受难,想用一己之力来帮助对方解决那些必须承受的成长过程。所以从某种方面来说,“烂好人”是为了帮助对方提前扫除未来有可能会碰到的障碍。但接受了帮助的人可不一定这样想,他们在没有遇到障碍之前无法体会到那些帮助他的人的初衷,反而会对施以援手的人产生依赖,渐渐地也就不再情愿自行承担责任,总希冀对方能在关键的时刻帮助他,告诉他前方哪里有坎坷,如果对方哪天无法帮到他时,他又会反过来指责对方不道义。
因此,在急人所急之前,要审视自己内心,是真心帮助别人,还是因为自己需要获得帮助他人之后的成就感,俗话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二、了解需求,君子之交
如果我们真的有一颗助人为乐、成人达己的爱心,那就在助人之前,了解需要被帮助人的真实需求。千万别只按自己的理解,也别絮絮叨叨的强调“我这都是为你好!”,这样只会让人心烦。
“烂好人”的行为基本是建立在“我以为”的自我暗示基础上,提供一套看似完美的逻辑、行为及标准,却让接受帮助的人不好拒绝,毕竟“伸手不打笑脸人”嘛。比如那个互联网创始人,他的初衷是帮助员工提升工作竞争力。这个出发点是好的,但方式错了,利用工作之余来开展这些培训,员工必定是怨声载道的,因为占用了他们的休息时间嘛,员工非但不会感恩这样的领导,甚至会觉得领导之所以压着他们学那么多,全还不是为了领导自己的公司、领导自己的事业,与自己何干?!
![](https://img.haomeiwen.com/i2288533/79d8f78179dbe4b2.jpg)
因此,帮助他人的最终目的是希望能给对方带来快乐,而不是感觉受到牵制与约束。借鉴一句英文“Can I help you?”来开启帮助行动,然后是用“我如何配合你?”来持续助力,这样才能形成愉悦的人际氛围。
最好的乐于助人是建立在帮助其实现需求的基础上,“君子之交淡如水”的相助最让人感到舒服。需要什么帮助,怎么帮,帮到什么程度,提供帮助后又淡然处之,不会刻意记挂。这才是最值得提倡的相助方式。
![](https://img.haomeiwen.com/i2288533/9aed7502e1939603.gif)
希望大家都不会成为团队中的“烂好人”,只有适度的关怀与帮助,才能成全他人,进而成就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