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无戒90天第四期写作成长营书与书评
走吧,走了就努力出息些 |读《我与父辈》

走吧,走了就努力出息些 |读《我与父辈》

作者: 五月成长笔记 | 来源:发表于2019-01-06 23:11 被阅读5次

    我知道我一生的努力中,都伴随着狭隘,奴性和无力,可也很少回家歇息后便不在出门去远行,哪怕一生都如公共汽车往复在别人安排好的线路上。 -- 《我与父辈》

    我是哭着读完全书,在通勤的地铁上,在深夜的房间里,在周末的早晨,这几天直到今天看这本书已经不记得断断续续哭了多少回……

    《我与父辈》是阎连科老师的散文集,记录了那个年代以及在那个年代的背景下,自己的成长以及和父辈一代度过的那些贫苦岁月。虽然我们来自不同的年代,却因为自小许多相似的经历,甚至某种程度上令人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因为许多我无法表达出来的感受,阎老师都帮我说出来了,而那些成长过程中的苦难故事也随着一篇篇深入到这本书中,而不断的在脑海中闪过一个又一个有些久远的往事。

    “ 他是农民,劳作是他的本分,唯有日夜的劳作,才使他感到他是活着的和活着的一些生存与意义,是天正地正的一种应该。”阎老师笔下那个在土地劳作的身影,带领全家人开荒种地天黑才回家,为了给家里盖房子省吃俭用,早在种一棵树前就计划好,这颗树长大后该用来当瓦房的顶梁还是其他盖房子的建材,过年了吃不起饺子,就用红薯包着白面一家人也开心的吃…… 这一个个场景都给我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我们去到几公里外的山头开荒种红薯花生,晚上回来时还得每人再挑一旦柴,茶山里的杉树都做好记号,隔段时间就得进去看看,这些都是盖新房要用到的;过年了想吃酿豆腐,没有肉,我们就用酸菜干跟红薯粉搅拌当作馅料,直接酿到油豆腐里面,就成了一道美味佳肴;没有钱买油,我们会把茄子直接煮烂,然后放点辣椒酱蘸着吃……

    随着一篇篇的深入到文章之中,伴着自己儿时的回忆,少不了一些不愿提起的苦痛,而这种苦痛,被书中关于一家人为了大姐和父亲的病而频繁奔波以及最后父亲的离世,而被放大到最大倍,甚至一个人在书桌前泣不成声。在阎老师的大姐生病手术需要输血时,一家人排着队等着抽血,早早的扛起责任的大哥在抽完血后却说,继续抽我的吧,我父亲有病,母亲身体弱。而面对医生说抽多了身体会垮掉的劝告,可以去抽妹妹或弟弟的时,他再次强调,妹妹是女娃儿不要抽,弟弟还小,就抽我的吧……想象当时的场面就感动不已,这是怎样一种不凡,一种长兄如父的担当。还有一家人去挑石头在冬天里淌着河水过对岸,兄妹几人为了治病和家里的开支,都早早去工作挣钱的各种辛酸往事,无一不令人动容。

    “回来了,去吃饭吧……”这是父亲在见到阎老师回来后说的最后一句话,仿佛等待了很久却又无比平常的一句话,由此变成了父亲留给儿子的最后一句话。父爱如山,在阎老师父亲这里大概是得到了最好的诠释,他忍着自己的哮喘病十几年,给家里支撑起保护伞,把家里收拾的妥当,儿女都已经成婚有了自己的家庭后,才终于安心。从离家时的“走吧,走了就努力出息些”,到游子回来时那句:“回来了,去吃饭吧”,是一个在乡里的父亲,对向往着离开土地去奋斗的最大鼓励,同时又是让游子在累了倦了再回归休息的最后港湾。

    是的,我们都是土地的儿女,离开了家乡,却又不属于城市,我们就这样悬浮在空中。正如书中后面写到大伯一家和四叔一样,大伯一身正气和才华,却因为不识字而不得不留在乡下,而四叔虽然在城里工作,却是干着最苦最累的抗石头的力气活,自己吃着最差的,把省下的工资都寄回去乡下家里,游离在城市和土地之间的人,是最痛苦而又无奈的,所以才会有后来四叔去世后,他子女的感慨,如果当初他留在了城里,一切是否会变得不一样?他在城里待了四十年,形成了那里的生活习性,再回到土地里,又怎能适应?

    所以才有回不去的故乡之说吧,随着城乡的迅速发展,大批人口流入到大城市里工作,也就造就了我们这批离开了家乡的土地儿女。正如作者开题写的那样,”有的人永远生活在村落, 城巷和房子里;有的人永远生活在村落,城巷和房子外;还有些人,注定是一生都来回行走,徘徊在村落,城巷和房子的里边和外面。” 也许我们一生的努力中,也都伴随着狭隘,奴性和无力,可也很少回家歇息后便不在出门去远行,哪怕一生都如公共汽车往复在别人安排好的线路上。

    我们既然已经从那片土地里走了,就努力出息些吧。



    --无戒90天成长训练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走吧,走了就努力出息些 |读《我与父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ine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