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明水青山想法散文
走过这片山水(之二)

走过这片山水(之二)

作者: 毛草台 | 来源:发表于2020-11-06 05:59 被阅读0次

                一一葫芦壳

          穿过谷家垭,越过大溪,葫芦壳正默默地蹲在澧水之南等你。

          你看,多险的地方:南山险峰高耸,峭壁直插澧水;北山顺势迎合,像是配合着扣住川水咽喉!昔日此山临水处无路,道路需循南山之西盘山而上,翻越葫芦壳峰岭,顺绝壁栈道方能往来矣!民谣曰:"葫芦壳,岩壁像刀削!人在云中走,水从脚下过。"即为此险要之地形象的描述。

          据清同治桑植县志记载:"葫芦壳,西四十里,在黄连界后。其险与龙山之茨崖塘相埒,为桑植防守第二要着。"我感觉到活在今时当下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情,至少再也没有昔日跋山涉水的艰辛了!现在,353国道遇水架桥,逢山通遂,至葫芦壳绝壁时则凿壁沿澧水边穿峡而过。从县城驱车至此,仅13公里,车若开得快,十几分钟就能到达目的地。像这样的速度,在那不通公路的往昔,绝对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站在山脚下,仰望高大陡峭的葫芦壳,你可以依稀辨认得出山崖上大约500多米处的栈道,数处崖壁空缺的悬坎边,用条形石补砌的路墙非常显眼,即使深秋草藤攀附,山石上下灌木掩映,也遮不住人的视线。

          我找不到攀登而上去古道的路了。仔细想一想,若是你现在人行那绝壁之上,俯视眼前深谷险壑,内心里应是多么的惊悚啊!这里的确是险要关隘之地呢!

          临着青绿的澧水,望着眼前的险峰古道,你一定会浮想联翩、慨叹古今人事呢!

          你会想,这葫芦壳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

          澧水曲折流于眼前,遇南北两山两夹,汇水成潭,碧绿清澈,其形状俏似葫芦一一是以水名?

          绝壁多孔穴,大者如巨形葫芦一一是以巨石穴罅名?

          山体高大,峰岭怪异,似天生葫芦一一是以山形名?

          你会想,这通往县内山区的要道是由何时何人开辟?

          此处为汉土交界,四方皆山一一土民所需,全凭此道;贵州四川鄂西商贾货物往来,皆过此径。祖辈们不知道经历过多少困厄,规划过多少筹谋,流下了多少汗水,才于万山里开辟出此道,为的就是搏出生计的路、富裕的路啊!

          桑植这块土地,汉时虽曾设名曰"充县"的县治,但由于内半县地貌险恶,故朝廷并没有得到有效的管控。于是乎,以后的历代王朝就只釆用以蛮治蛮的羁縻制度一一于是乎土民唯土司自主管控,互相牵制一一这只是名义上属于历代中央王朝而已。于是乎多少悲壮人事在这山道上演绎:

          朝廷征伐其他土司,诏令桑植土兵出征,是从此道过的;倭寇侵扰沿海,朝廷命令土兵聚集,按时奔赴江浙,是从此道过的;流寇朱虎烧杀淫掠,过境此处,是土家儿郎设伏于此道,最终能败杀恶贼;卾西容美土司入侵桑土,抢夺财物,驱掠人口,亦是被桑植土兵设伏于此,打退容美兵,方实现保境安民⋯⋯

          时到清代雍正七年,改土归流,朝廷于此设置关口,凭险守护县治,方有县境平安!

          其后百年,土匪兵祸,又有多少悲惨伤痛的事在这里上演啊!

          桑植的土民儿郎多么想要闯出一条平安广阔的通天好路呀!

          历史翻到1928年,共和国的创建者之一贺龙元帅也在此打过仗呢!那是此年的6月啊,贺帅和一众同志组建工农革命军,发动起义。虽然占领了县城,但局面维艰,又立足未稳,革命军一再失利,情势紧张啊!贺帅探得消息,敌军一旅西撤龙山、贵州,必经葫芦壳。于是贺帅抓住机会,指挥将士设伏于此山悬崖栈道之上,拦腰截断敌军首尾而大败之,取得工农红军建军初期的第一场胜利,重创了敌人的气焰,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现在,这些历史似乎已经尘封。葫芦壳悬崖上的山道也好像已经沉默了。不过,这山下宽阔平整的炒沙公路上时时过往的喧嚣的汽车声,已经打破了这片山水的平静了一一

          昔日祖祖辈辈渴望的通衢大道已经在我们面前出现;

          昔日祖祖辈辈渴望的幸福安宁物阜民丰已经正在被我们这些子子孙孙变成现实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走过这片山水(之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ipzv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