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匆匆,轻轻一晃,已是返程的日子,每一个年后返程,心,总是生出淡淡的感伤,情绪总会低落好些天,母亲在时如此,如今母亲离开了,还依然如此,也就明白了,我与家乡我与那片海,如筋骨相连,已割舍不断。
应该是在学龄前,父亲就已经教会我唱《大海啊,故乡》,当年的我昂着小脑袋歌声嘹亮,其实,并不理解歌词的深情含义,仅仅是因为歌词应了景而已,我本就出生在碧浪清波的大海边,大海就是我的故乡。
父亲说过,我的爷爷还有父亲的爷爷,也是出生在这一片海边,到我们这一辈至少已有四五代,一代代下来,祖祖辈辈的老根已深深地扎入了这块沙坡,血脉穿梭过时空,相连至父亲,相连至我们这一代,我们理应深爱这块生养我们的土地。
我的家乡有个规矩,供香的炉子里必装有未被脚印踩过的干净沙子,挖沙晒沙是农历年前至关重要的事情。
我依稀记得,儿时的我曾跟随父亲到沙坡上去挖沙子,父亲用自己的亲力亲为表达着他对先人的敬重与敬爱,同时教诲着我们不能忘了来时路,不能忘了自己的根与本。

自小深受父亲的影响,我深爱家乡,深爱我出生的这片街巷,我生长的这片大海这片沙滩。
村庄与大海之间仅仅横亘着一片沙滩,涨潮时,高高卷起的海浪直接就涌至海边人家的院墙根基,冲刷着院墙外的老椰子树。
那老椰树厚厚密密层层叠叠的老根裸露兀突,可依然还是直挺挺地伫立风雨,年年岁岁护卫着我们,与我们在这片沙地上这片大海边慢慢地与时光厮守,见证我们的生生息息。
大海,辽阔无边,深遂无底,无边无际的水给了孩子们无穷的遐想,站在海岸上,总是认为海的尽头就在天脚下。
白天,孩子们入水摸鱼逐风踏浪,在沙滩上拾贝壳,捉螃蟹,到了夜晚,三五成群地躺在椰树叶编成的席子上,枕着涛声数星星,吹着海风听老人讲嫦娥奔月的故事,梦想着出海而去,在海的尽头从天脚下攀爬云梯入广寒宫抓回玉兔。
对于海边的每一位孩子,只要面朝大海,向前的脚步是无法阻止的。

我的父母绝对不允许孩子私自下海玩水,可大海的无穷魅力我难以抗拒,常常忘了父母的训戒而吃了不少次棍子,还得跪在母亲画下的小圆圈里保证绝不再犯。
起初,我确是很自觉,禁不住小伙伴们的逐水嬉闹,玩得满身湿漉漉后会主动捎根棍子回家。
皮痛之后变聪明了些,小伙伴们给我出了个主意,满身湿漉漉后往沙滩打几个滚,这样一来“皮厚“了就可以减轻棍子下的痛,哪知这一身海沙更是惹祸,母亲问一次敲一棍子:下水多深?玩了多久?今天挨的棍子能否记住?唉,真是个馊主意,我气得小牙嘎嘎响。
后来,终于找到了办法,只在涌上岸的浪花里戏水,绝不没过腰,然后直接站在太阳底下把自己晒干了才回家,只要不被小伙伴告密,这一办法还是可以瞒天过海的。
如今,每次回到家乡只要站上那片沙滩,就还记得母亲铿锵有力的那一句:记住,如果偷偷下海,那就在回家时找根棍子一起带回,找块板子给自己垫底,看看你长不长记性。
我确是记了下来,我想,无论多少年过去,无论走到哪里,都不敢忘了我海边的家乡,我的那片海那片沙滩,还有母亲那当头棒喝的警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