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9月第一天,跟个仪式一样,好像每个月的1号,每年的第一天,都会许很多愿望,感觉都可以重新开始,可每次都有有意外导致中断。上个月的晨读感悟打卡,在最后几天断掉了,今天就从零开始吧。
我能说,刚毕业工作体检的时候,我的两只眼睛都还是5.0(1.0)的视力,可这短短工作几年时间,我的视力就降到4.7(0.5)了,大概近视200度左右。
体检结果出来的当天,朋友圈发了条调侃视力状态。没隔几分钟便接到了爸妈的慰问电话,这视力跟瞎了差不多吧,要是怎看不见啦可咋整呀?絮叨我以后少玩手机……寒窗苦读16年视力都好好的,这才几年就把视力糟蹋成这样子啦!
为了让母上大人放心,承诺好好爱护视力,少玩手机、电脑、ipad,除非工作、学习必须,其他时间用纸质的书代替。
想起来小时候,爸妈为了保护好我的视力,做了多少努力啊。很小的时候几乎就没见过刺眼的光;怕灯泡刺眼,爸妈还特地手工做了罩子给灯泡罩上。大一点以后,上学读书写作业,养成良好的坐姿习惯,身体坐正距离桌子一拳的距离、眼睛离书20里米以上距离;看电视必须在电视机两米以外的正对面看,控制看电视的时间……总之,方方面面都注意爱护眼睛、爱护视力。
时代因素和个人成长环境的影响也很重要,在高中毕业以前是没有手机、也没有接触过电脑的,所以视力一直都还不错。
更神奇的是,高中住校的时候,迷恋各种课外书,干了很多躲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小说的事儿,居然也没近视。那时候还特别羡慕戴眼镜的同学,他们给人的感觉特别会读书、知识特别渊博。
上大学的时候,虽然也会上网,但时间基本都是有限制的,再加上课业也多,课外活动也多,没那么多时间盯着电脑。
智能手机也才刚刚开始流行,只能打电话和发短信的诺基亚和能通话能发短信能拍照能上QQ的anycall陪伴了四年的大学时光。这一时机的视力也没有被过度消耗。
工作第一年体检的时候,视力其实还好,没太大变化。工作第二年,换的苹果4,从此成了果粉。再看其他手机,总觉得是模糊的,没有苹果的分辨率高。而这,正是近视的开始。智能手机的流行,让我们能在手机上做很多事情,几乎时时刻刻都离不开它,成了扎扎实实的低头族。
工作第二年再体检的时候,两眼的视力好像就降到4.9了。后来换了工作岗位,一天到晚对着电脑,一些密密麻麻小的东西,每天几百上千条去核对,眼真的开始瞎了。越看不清,越喜欢眯着眼去极力看清楚,视力就这样慢慢降下来了。
除了工作时间一天到位对着电脑,一有闲暇,就点开手机看,刷刷这儿,刷刷那儿,不舍得让眼睛闲一会儿。即使是在爬楼梯、走路中、公交地铁上、睡觉前,无时无刻不在刷手机。特别是有段时间懒得起身去门口关灯,就关了灯以后躺床上玩手机。这些对视力的伤害都特别大。即使再好的视力,天天这么折腾,也会降得很厉害。
中间有两年体检视力没检查,今年体检视力结果出来的时候,把自己都吓到了,怎么眼睛就近视得这么厉害了,我可不想戴眼镜呀!
想想学生时代,我们做了多少年的眼保健操。如今为了改善自己的视力情况,尽再大的努力也不为过啊。
最近用软件连续几天记录了每天用手机的时间,统计数据有点儿吓人,几乎每天都在8个小时以上,平均每天点开手机80次。
改善视力,从自己知道的地方改起,在运动状态中、在睡前躺着时不看手机,改为听广播;减少每天花在手机上的无效时间。
在工作中,把相关文件字体调整为合适的大小,以双眼看起来不吃力为准。每次字小的看不清,眯着眼、或者凑近去看,只会越来越加深视力。
除了改善用眼习惯、对眼部进行按摩以外,今野清志在《一分钟视力革命》中,还提出了一种可以有效训练视力的方法:映像法,由近及远加大大脑的可视距离,让大脑坚信“自己能够看得见”。
正好跟我一样刚刚近视又不想戴眼镜的人,可以试试这个方法。
001、确定目标。比如墙上的挂历上的数字,海报上的文字。
002、就像测视力一样,测试用裸眼可以看清楚字的极限位置。
003、确认字后,往后退3—5厘米,直至目标变得模糊。大脑这时会自发微调,让自己再次看清楚目标。
004、每天坚持后退1—5厘米,激发大脑潜能,增加大脑的可视距离。
每天只需要一分钟的时间,只要不断坚持训练,你的大脑就会变得更加灵敏,注意力也会增强,还能增进身体的血液循环,保证准确无误地接收和处理大量的信息。
在练好视力的同时,说不定还能练得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