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故事上班这点事儿教育
我引导学生质疑、批驳语文教材里的疏漏

我引导学生质疑、批驳语文教材里的疏漏

作者: 温州好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17-09-30 06:22 被阅读39次
    我引导学生质疑、批驳语文教材里的疏漏

    这节课上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的“我的发现”:

    百衣百顺(服装广告) 默默无蚊(蚊香广告)

    有杯无患(磁化杯广告) 骑乐无穷(摩托车广告)

    小林:我发现有些广告乱改成语,我要搜集搜集,并把用错的字改过来。

    小东:我觉得乱改成语很不好。我要给有关单位写信提意见。

    我引导学生质疑、批驳语文教材里的疏漏

    “请大家默读‘我的发现’,思考一下,把想法记在题目旁边,到时我们来交流各自的发现。”我一边说,一边把事先准备好的《教育随记》从包里拿了出来,向学生晃了晃,“老师在备课时也有自己的想法,就记在这个本子里,等你们说好之后,老师也要谈谈自己的发现。看有没有同学想的和老师差不多。”

    听我这么一说,如同一盘菜加了可口的佐料,学生的兴趣增加了不少,个个凝神静思……过了七八分钟,好些学生举起了手来。我先叫了几位学生把四个“错别字”改过来,写在黑板上,然后师生对话。

    张宁说:“我发现这是让我们改成语的错别字。但是我觉得这些错别字,用在这些成语里很有意思,和我们平时的错别字不一样!”

    我问:“怎么不一样呢?”

    张宁说:“我们平时写错别字,是因为我们不知道正确的字,随便想个字来代替,或者就乱写,意思是不通的,可是这里的‘错别字’,却有特别的意思在里面,而且都能说的通。”

    王晓说:“我也发现了,张宁说的特别的意思,就是根据广告的需要,把产品的特点写进去了。比如‘百依百顺’的‘衣’,就是根据后面括号里的‘服装广告’来故意写错的。设计广告的人是想告诉顾客,这个服装厂的衣服质量好,款式多,适合很多人穿,不同人买来穿,都能很‘顺’自己的身材,很‘顺’自己的心意呢!”

    我说:“你们俩说的有道理!谁再来说说其他三个成语为什么写‘错别字’?也替厂家解说一下他们的广告。”

    赵孝夏说:“摩托车广告把‘其乐无穷’的‘其’改成了‘骑’,我觉得改得挺恰当,意思是说买他们厂的摩托车骑,会有无穷的乐趣!只要一看到‘骑乐无穷’,就能让我们想到这种摩托车的质量应该是比较好,而且好开,开起来很潇洒很帅气吧!”

    林天相说:“这个广告语也可以用在‘自行车’和‘电动车’上……还可以用在去草原旅游的骑马广告上,还有……去沙漠骑骆驼,去农村骑牛也行!”

    张茵说:“我觉得蚊香广告的设计者很聪明,他能在那么多的成语里找出‘默默无闻’同蚊子联系起来,让我佩服!‘默默无蚊’就是说只要用他们的蚊香,蚊子就没有了。他们的蚊香不说大话、不说空话,甚至不用说话,总是在默默无语地奉献自己!这个广告语生动形象,很好记!”

    陈晨说:“你们说的对!把成语改了一个字,就变成了会说话的广告语,这说明设计者是经过仔细思考的。‘有杯无患’,既有‘有备无患’的意思,又有只要买了他们制造的‘磁化杯’,在家里或者去外面,就不用担心喝水喝茶时没有好杯子可用了。他们在宣传自己的产品健康卫生,质量比别人的好呢!”

    李响说:“听了你们的想法,我发现书中的‘小林’和‘小东’说得不对!一个说这些广告是‘乱改成语’,另一个说这样改‘很不好’,可是他俩都没有说出让人信服的理由来!”

    蔡媛媛说:“对呀,怎么会是‘乱改’呢?他们设计这些广告是动过脑筋的,不但选用了相同读音的字,保留住了原来成语的一部分意思,而且还能紧紧地联系自己产品的特点。如果这些人语文不好,心中没有积累很多成语,没有懂得这些成语的本来意思,如果没有一定想象力,也不会联想,那怎么能设计得出来呢?”

    “你们说出了老师想说的话了!”我赞赏道,“老师很欣赏你们的‘解说’,能结合实际情况把自己的理由清楚地表达出来,这刚好证明书中的‘小林’和‘小东’只是简单地指责人家‘乱改’,空口无凭,这才是乱说、不好呢!”

    赵孝夏说:“这样的广告设计没什么不好。它就像一个个有趣又不难猜的谜语,吸引着我们一边在心里找出成语原来的那个字,一边又开动脑筋去读懂设计者的想法,这多有趣味呀,我就喜欢这样的语文学习!我不喜欢小林和小东说这是‘乱改’,那是冤枉这些广告设计者!”

    张宁说:“就是嘛,我还发现在有些课外书上,有些作家写文章时也会把成语改个字,不过他们一般都会明明白白地在改的字上加引号,不像这些广告那么含蓄,需要我们去思考、去联系。我记得在一本书里看过这么一句,很有印象:这个饭店的菜各种各样,让我们吃得津津有味,真是‘食’全‘食’美呀!——我一看就知道这里的‘食全食美’就是成语‘十全十美’变过来的,变得有意思!”

    我说:“张宁的这个例子举得好,老师也时常看到相似的句子,这是成语的临时活用,让语句写得更加生动有趣,只要联系上下文就能理解,不会有人读后就死板地说这是写错别字的。如同这些广告的成语,只要联系产品,就能明白,有时还能让人产生‘恍然大悟’的效果。但是,书里的‘小林’和‘小东’却不这样想,你们知道他们是什么人吗?”

    “也是小学生吧!”

    “就像我们一样,也读四年级,或者大些,或者小些……”

    我问:“那为什么看法和你们很不一样呢?你们一看这个题目,就能联系成语后面括号里的注明,去思考去读懂广告设计者的用意,可是‘小林小东’却视而不见,只是简单地、毫无理由地把设计者的构思看作‘写了错别字’,一口判定这是‘乱改’,什么原因呢?”

    学生迷惑了,沉思着……

    “还想得起来吗,老师在三年级时曾提过,”我提示道,“每一册的语文书都是某些大人编写出来的。课文是他们选的,这几年选这篇,过几年选那篇,课本里的每个练习和题目也是他们‘设计’的,都有他们自己的答案……”

    好些学生马上反应过来:

    “哦,我知道了,小林和小东是编书的人想出来的,随便取两个名字。”

    “小林和小东说的话,就是编书的这些大人的意思,小林和小东是假的小学生,跟我们这些真的小学生想的不一样!”

    “小林和小东反对这样的广告,其实就是这些编书的大人自己在反对。杨老师,那他们为什么不说说理由呢?他们如果听了我们今天的讨论,会赞成我们的想法吗?”

    “杨老师,我以前以为书里的东西都是对的,都是有道理的,现在我发现不一定哦!我感觉今天我们讨论的想法,比书里的小东和小林有道理,他们不讲道理!”

    “杨老师你说,其他班级的老师会怎么教这个‘我的发现’呢,会不会也像书里的小林和小东那样都在说这样的广告不好呢?”

    “我觉得杨老师你应该把我们说的意见写成文章,给那些编书的人看!”

    ……

    学生们各抒己见,议论纷纷,看着我一副笑而不答的神情,终于有学生想起了我在课前的许诺来:

    “杨老师,你不是说也要告诉我们你的想法吗?”

    “对呀,你说记在那个本子里,现在读给我们听听吧!”

    “老师的想法和你们差不多,刚才也和大家交流了一些。那个本子里的感想是这样写的,有些地方你们可能听不大懂,你们试着听听看——”我翻开《教育随记》读了起来,“我对《语文园地八》的‘我的发现’有不同的看法,这次我要让学生好好讨论讨论,看他们是怎么想的,并把它们记录下来!过去我也曾教过几次,基本上和其他老师一样,都按照全县统一发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师教学用书》里的意思来上课,但是感觉越来越别扭,我再也不想那样教了!我要换个观念启发学生,要是学生体会不到,我就尽力加以引导,努力争取让学生和《教师教学用书》有不相同的观点!”为了进一步试试学生的感受,紧接着我又把附在其后的《教师教学用书》对“我的发现”的教学要求读给学生们听,并对括号里的词语加重了语气:

    “这次‘我的发现’提供了4条被商家(随意篡改)的成语广告词,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存在的(乱改成语、滥用成语)的(不良)现象,并为维护祖国语言文字的(纯洁)做点力所能及的事……生活中,(乱用成语),同音字借用、谐音词(滥用)的现象(比比皆是),而且有越来越(泛滥)的趋势,使人们对成语的认识变得(模糊、混乱),尤其是对尚未了解这些成语的小学生造成了(更大的危害)……”

    学生听着听着,不知不觉竟笑了。

    我引导学生质疑、批驳语文教材里的疏漏

    我发现,因为有了前面一番的交流讨论,一对照,学生对这些一本正经、上纲上线、自以为是的论断也能有所明白,甚至还听出了一些幽默感来。

    我发现,当教师事先不要用《教师教学用书》里的教学要求去暗示学生,学生才更可能正真的有自己的发现与想法。

    我还发现,如果让《教师教学用书》的编者出考卷,他们心中常常早有类似以上论断的代表“官方”的“标准答案”。难怪我时常听到很多老师说,有了学校统一发的《教师教学用书》之类的参考书和教案,这课好上多了,指导学生对付考试也有了明确方向。不然,还真不知道怎么上课和考试了。

    然而,像这节课里的这类学生,当他们的观念和想法同官方的教学要求与“标准答案”有出入,甚至对立了,怎么办?

    现实的一种,就是官方用升学考试进行统一性地“纠正”,如同雇用园丁来“剪裁”本该自由生长、多姿多彩的花草树木,常常把最不应该剪裁的给剪裁了,而有爱心的园丁不忍下手,只好要么离开,要么故意怠工——引导学生面对真话说真话,面对假话说假话。

    于是,便有了某些新闻报道里所说的,有些学生的考试答题和作文老是喜欢“假大空”,其实学生是被冤枉的,首先“假大空”的,是出题者。

    我引导学生质疑、批驳语文教材里的疏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引导学生质疑、批驳语文教材里的疏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jfgextx.html